田间地头的“职业军”

06.06.2014  10:57

      望着眼前将近20亩的集中连片育苗基地,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代同庄村的种植大户王得明喜不自胜。他告诉记者,去年县农牧局组织种植户在田间地头开设田间学校,邀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对农民在种植、养殖方面遇到的难题进行集中授课。“就在我家的菜畦地里讲我们遇到的种植难题,和实践结合起来,能听懂,关键是听完就能用得上。”王得明指着自己衣服上印有“田间学校”字样的蓝色工作服骄傲地说:“如今我们农民也是职业军了。

  据大通县农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大通县承担阳光工程培训4989人,截至目前,开展农牧业职业技能培训1300人,农牧业专项技术培训2073人,绿色证书培训1100人;建立农民田间学校7所,培训210人;下派农牧民技术人员6人,培训新型职业农牧民200人。培训紧密结合全县生态畜牧业、设施农业、草原生态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等重大项目,主要普及种养新技术、动物疫病防治、农机操作与维修技术等农牧业先进、实用的新技术。

  大通县蔬菜技术推广中心的王文清是下派技术员之一,刚刚忙完春季育苗指导工作的他又要忙着给大家上“夏天如何防治露天蔬菜病虫害”的课了。他说:“培训课程都是按照农时季节特点及时给予现场指导,农业农技知识,重在实践,我们平时授课的地点多半在田间地头,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讲什么,大多数农民非常乐意接受这样的培训方式。

  随着“阳光工程”项目的深入实施,今年4月份,大通县308名农民经审核合格,获得了初级职业农民资格证书,成为了全省第一批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证的农民。大通县朔北乡阿加堡村的阿怀明也是这三百多名“拿着证上岗”的其中一员。他告诉记者,“培训课上老师们不光讲种植、养殖方面的专业知识,还有计算机、法律法规、应用文写作等其他方面的知识,提高了农民的综合文化素质,让我们变成了有文化的职业农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