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优良畜资源保护 加强白藏羊品牌建设
自2012年以来,海北州为加快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建设步伐,始终把畜牧业效益的增长点确定在推广运用现代科技,提高牲畜品种质量上,通过大力实施种子工程,对高原型藏羊优良畜种资源的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规范种畜生产经营和管理,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打造高原型藏羊名、特、优产品,实现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和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海北州种畜及畜群管理办法》和《高原型藏羊保护与管理条例》,四年来,先后从本州、外州县种畜场引进优质种公羊1.65万只,其中:藏羊种公羊1.03万只,为优化全州高原型藏羊群结构奠定了基础。至2015年底,全州牲畜良种化程度达到70%以上。
四年来,全州年均淘汰出栏劣质畜62万头只,其中淘汰杂色羊54.5万只,淘汰欧拉羊7.5万只。根据调查统计,2015年初全州存栏杂色羊57.57万只、存栏欧拉羊10.21万只,分别占存栏羊数量的21.1%、3.8%。全州年内共淘汰杂色羊54.59万只、淘汰欧拉羊10.06万只,杂色羊、欧拉羊淘汰率分别达94.83%、98.57%。有效降低了全州杂色羊、欧拉羊的数量,提高了全州高原型藏羊群质量,积极打造了白藏羊品牌建设。
通过实施《海北州种畜及畜群管理办法》和《高原型藏羊保护与管理条例》,对全州藏羊良种繁育、选育、种公羊管理,相关制度、配套技术服务体系和服务机制建设等方面均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使我州种畜及畜群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各县制定的有关方案、办法等一系列技术规范性文件将各项目标任务量化分解,进一步明确了各相关部门职责。四县将种畜及畜群管理纳入了行政、业务年度目标责任制,强化了监督机制。形成了种畜及畜群管理制度体系。通过制度建设使得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稳步开展,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尤其祁连县制定完善了《种畜及畜群管理实施方案》、《种畜管理办法》、《牦牛、藏羊核心群组建方案》、《牲畜良种选育工作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对牲畜品种、种畜及畜群管理做了严格明确的规定。群众对种畜及畜群管理的认识度明显提高,并对藏羊本品种的选育与保护已形成了自觉行为。良种繁育基地示范辐射作用明显加大。全州已通过省级认定的藏羊、牦牛良种繁育场达7 处,全州共组建藏羊、牦牛核心群 1450群35.17万头只。四年来,年均向本州和外州县推广种公羊0.4万只、种公牛0.13万头。全州累计引进大通牦牛种公牛2.15万余头,藏羊种公羊串换累计达11.5万余只。全州已逐步形成了“县有良种基地、乡有核心群、村有示范户“的牲畜良种繁育格局。祁连县在良种选育工作起步最早,目前存栏高原型藏羊优质种公羊15.5 万只,母羊45万只,牦牛种公牛2万头、母牛9.6万头,年均省农牧厅良补项目向省内统一输出种公羊0.5万头只,种公牛850头。良种繁育场率先实现了统一鉴定、统一管理、统一配种等规范管理,核心群严格按照畜群管理办法进行分群管理。其示范辐射作用明显。保障机制逐步形成。良种补贴、支农资金、山东援建资金、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高原型藏羊、牦牛高效养殖等惠民项目的实施,为海北州种畜及畜群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各县将良种选育、繁育以及畜群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在资金上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支持,使得良种繁育场、规模养殖场、核心选育群建设和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欧拉羊、杂色羊出栏效果明显。依托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点等项目平台,各县、乡政府与农牧户签订淘汰欧拉羊及杂色羊的目标责任书,在坚决杜绝再引进的基础上,引导动员群众加大杂色羊淘汰出栏力度。加大欧拉羊、杂色羊出栏,至目前,全州共出栏欧拉羊10.06万只,比例从3.8%下降至0.1%,下降了3.7个百分点,出栏杂色羊54.59万只,从21.2%下降至1.2%,下降了20个百分点。
近日,州政府牵头组织四县政府、州县农牧局、州牧科所、县兽医站组成考核验收组,采取现场随机抽取等方式对四县杂色羊、欧拉羊淘汰工作进行考核验收。全州共抽查牧业村12个、牧户36户,根据行政专家组综合评分给出了上述评定结果。祁连县第一名;海晏县、刚察县并列第二名;门源县第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