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沈沟最后一个打铁匠

06.01.2015  23:46
核心提示:     打铁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在以前,打铁匠主要从事打制、加工各种农用生产工具以及日常生活用品,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农业生产都实现了机械化。如此,打铁这门手艺就逐渐离开了人们的视野。  而

    打铁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在以前,打铁匠主要从事打制、加工各种农用生产工具以及日常生活用品,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农业生产都实现了机械化。如此,打铁这门手艺就逐渐离开了人们的视野。

  而在我市平安县古城乡古城村有这样一位老人,年轻时用自己的手艺养活了一家人,现已年过古稀,却仍然用自己的这门手艺安度快乐的晚年,他就是平安县白沈沟最后一个打铁匠——张生德。

  一手绝活撑起一个家

  张生德现年65岁,据他介绍,打铁这门手艺是他们家族祖传的手艺,12岁时他就跟着父亲学习打铁。由于对打铁有着浓厚的兴趣,加上自己勤奋肯吃苦,很快在四五时间内,他便学会了这门手艺。“那时候还年轻,还没有把打铁这门手艺看的那么重要,结婚后因为家庭困难,打一个铲子还能换来5毛钱,所以才开始了打铁生活,这一打就是一辈子”,张师傅告诉记者。

  一说起“铁匠”这个词,张师傅掩不住笑了一声,因为在青海地区,“铁匠”或“打铁”是对精神不正常或喜欢说大话的人的代名词。张师傅说,我是个实实在在的铁匠,我只是在做我应该做的事情,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但打铁这门手艺对我来说,不仅让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且我还用这门手艺养活了一家人。对于别人的嘲笑和讽刺,老张都是一笑而过。

  谈起家庭最困难的时候,张师傅记忆犹新。刚刚“包产到户”那时,妻子一场大病卧床不起,这可急坏了张师傅,到处借钱为妻子治病,借来的5000元钱花完了,可是妻子的病还是不见好,而这时人们都怕他还不上钱,就不敢给他借钱。正当他对医疗费用绝望时,社队企业局见他的家庭困难,就给他借了500元,而且还鼓励他用这500元去创业。于是他拿着这珍贵的500元,做起了“大头炉子”。“从上六点一直干到晚上,还要照顾妻子,那个时候也不知道累,心里只想着做跟多的炉子,赶紧让妻子好起来。“”经过他一年的努力,他做的炉子已经卖遍了周围几个村子,他也因此还完了所欠下的5500的外债,妻子的身体也好了起来。

  现如今,张老还依旧穿着一身灰土色的衣裤,围着带着洞的裙子,烧着一个用黑乎乎的砖头砌成的火炉,守着一堆焦黑的木炭。而这不到6平方米的铁匠铺也成为了这个家庭的收入来源。

  心怀大地发明三爪铲

  在老张家里他自己做的锄、镐、镰刀、铡刀、剪刀、菜刀、铲子等工具应有尽有,但却见不到一张图纸,正如他自己所说“铁匠没样,越打越像”。“你们看着没有画样,其实画样全在我心里呢。”老张不仅做常见的一些工具,而且在长时间的打铁生涯中,还发明了一些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工具,其中最受大家欢迎的是一个“三爪铲”。

  所谓“三爪铲”就是类似铁锹的一种农用工具,与铁锹不同的是,其“头部”由三支钢筋构成。“别小看了这个三爪,这可是我们挖洋芋的好手,它的效率要比铁锹快好几倍,而且还特别省力气,除了附近几个村子,化隆的一些农户也会前来订做。”说着老张便拿起三爪做起了演示。

  “我们世世代代都是种庄稼的人,这就免不了要挖洋芋,这几年村里的种的洋芋越来越多,所以每年收获的时候,挖洋芋是个麻烦的问题,我就想着能不能做一个挖洋芋是特别快的工具,有一天突发奇想,就做出了这么个东西,拿到地里一挖,效果还不错,但用着没有那么琉璃,在经过反复的验证和一次次的修改后,三爪最终成现在这样子了。”谈及发明三爪的过程,老张如是说。

  发挥余热“打”出夕阳红

  老张是个勤快的人,不管别人要做什么样的工具,他都会在第一时间做好,甚至有时还利用晚上的时间做出来。这是他年轻时的做法,而如今老张在这件事上丝毫没有怠慢,因为“别人让我做是他们看得起我,我就得把它做好”。

  老张还是个人心肠的人,虽然如今年纪大了,打一把铲子对他来说也不比以前轻松,但他还是会免费给困难的村民打出来,从来不计成本。“我少要5块钱穷不了,但是对村民来说拔草等农业生产中,一把铲子就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老张告诉记者。

  由于年龄的原因,老张的身体的也大不如前,看着老张一个人大锤小锤地抡,这让老伴严召春老人的心里也不是滋味,“不让他打,他还不高兴,”所以每到老张打铁的时候,她都会帮忙抡小锤。说到老伴成了他的得力助手,老张又一次笑了。正因为他的这种“闲不住”和老伴的支持,才让他的晚年生活更加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