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纸上权利”难兑现 今朝“真金白银”终到手 ——直击青海高原“执行风暴”

14.08.2018  19:32

  欠钱不还,执行人员赶到被执行公司进行强制执行,谁料,财务人员却拒不配合执行人员开展工作,声称必须要给“老板”说一声。最终,在媒体记者和“围观”网友的见证下,执行干警对大门紧闭的被执行公司财务室强行开锁,匆匆赶来的公司“老板”一开始态度还很强硬,但在执行法官义正词严的劝诫下,在媒体、人大代表的监督下,最终还清了欠款……

  8月7日,一场特殊的现场直击高原“执行风暴”视频直播吸引了两千万观众在线观看。通过直播,千万网络观众见证了法官与老赖们的短兵相接。“这样的形式很特别!隔着屏幕,我们都能感受到法律权威。”网友纷纷为执行人员点赞,“全民直击执行”也让老赖们颜面扫地、无所遁形,在国家司法权威和公信力面前,当事人的“纸上权利”终成“真金白银”。

  8月7日至9日,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执行局与省高级法院共同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现场直击高原“执行风暴”活动,邀请央媒网媒及青海当地主要媒体现场参与、现场见证、现场体验、现场报道青海三级法院攻坚“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

  腾退房屋、查封财产、分割草场、拘留“老赖”……法院执行人员在西宁市、门源县、尖扎县,翻跃海拔3800米的达坂山和3100米的青沙山,奔走湟水河畔、浩门河畔,赶赴黄河两岸,先后执行1起房屋腾退案、2起强制搜查公司案、1起草场分割案、3起拘传拘留公职人员涉担保不履行法律义务案,在青海高原向执行难发起总攻。记者跟随执行人员的脚步,见证了这一场场高原“执行”风暴。

   破解“执行难”,要有“硬手腕”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8月7日一早,在省高院执行指挥中心,随着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陈明国一声令下,全省各地法院执行干警按照行动方案兵分多路,直奔执行现场,拉开为期三天的现场直击“高原意志攻坚”活动的序幕。

  在西宁市,记者跟随西宁市城西区法院执行干警对西宁的一家洗浴城进行强制执行。10时整,执行干警准时赶到位于西宁市城西区胜利路附近的这家洗浴城,出示证明、履行手续后,开始执行房屋腾退工作。

  据现场执行法官介绍,这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为青海某酒店起诉西宁城西某洗浴城,要求解除租赁合同并立即腾退房屋,并支付房屋租赁费等261万余元。经审理,2016年9月,西宁市城西区法院判决支持了原告的诉讼请求。然而,被告却迟迟未履行判决义务,青海某酒店遂向法院提起执行申请,法院依法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要求立即腾退房屋,但被执行人依然没有主动履行判决义务。在限期腾退期限届满后,法院决定对其进行强制执行。

  记者在执行现场看到,要进行强制腾退的洗浴城2000多平方米,洗浴城虽然之前把贵重物品搬走了,但里面还留着洗浴设施设备,以及沙发、桌子、鱼缸等物品。“洗浴城的经营者知道法院要来强制执行,前一天专门派人把钥匙给了法官,但上午的房屋腾退中,被执行人却没露面。”执行法官介绍说,所有的物品都将统一搬运到一个地方保管,搬运任务重。为此,他们专门成立安保组、笔录组、清点组,以确保执行工作顺利进行。

  为确保腾房工作的公开性、规范性,在网络直播执行案件过程的同时,法院执行人员也同步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执行现场进行记录、留存。现场不仅有物业管理人员一同参与这次执行工作,法院还专门请来人大代表全程监督见证本次执行过程,使得当天的执行工作进展顺利,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房屋腾退工作。

  参与执行的城西法院执行法官说,互联网媒体直播,拉近了社会公众与法院执行之间的距离,这既能破除社会公众对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疑虑和神秘感,更能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信任,推动社会诚信建设,提升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执行的威慑力。

  最高院新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地方法院自今年5月开展第一期“决胜执行难”全媒体直播以来,已在全国各地开展直播活动15期,网络观看达到2.2亿人次。在此次直击高原“执行风暴”活动中,参与采访的媒体先后对现场视频直播4场7起案件,仅首日的直播就吸引了两千万网友关注。

   破解“执行难”,要有“大智慧”

  执行难,难在哪儿?地处偏远的草原牧区,又是如何破解执行难题的。8月8日,记者跟随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的执行干警走进深山草原,见证一起婆媳之间发生的草场纠纷案执行过程。

  今年72岁的费婆婆是门源县仙米乡德欠村人,随着丈夫和两个儿子的相继去世,她的生活失去了着落,就由二女儿赡养。由于费婆婆的长媳王某在丈夫去世之后改嫁他人,2017年,费婆婆想按合同收回之前承包给王某的49.7公顷家庭承包草场。虽然,王某在丈夫去世后已经再婚,如今承包合同也已到期,但她却拒绝归还本属于费婆婆的草场。

  费婆婆无奈之下,只得诉诸法律。门源县法院一审判决王某返还费婆婆的草场,王某上诉至海北藏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然而二审判决生效后,王某依然不肯归还草场。法院和地方政府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了多次调解,王某终于同意配合执行。

  当天上午7点30分,记者跟随省高院执行法官从西宁市出发,翻越海拔3792米的达坂山后抵达门源县法院,与等候在此的执行法官以及作为监督人员的人大代表和检察院、草原监理会的工作人员一同赶往执行现场,经过1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申请执行人所在村庄——门源县仙米乡德欠村。

  由于执行现场千亩草场在山里,到达村子后所有人徒步入山,此时,海拔三千多米的深山中突然下起了大雨,草场变得十分泥泞,稍不注意就会打滑,大家前行的速度变得缓慢。

  正值中午,执行干警在现场冒雨啃着带来的干粮,喝一口开水,充当午餐。执行法官说,门源县各乡镇比较分散,很多案子需要走入深山草原,对于这里的执行干警来说,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已是工作常态。

  虽然在执行前,法官和被执行人做了沟通,被执行人王某同意配合法院执行,然而在执行人员到达现场后,王某的丈夫却情绪激动,为此执行干警耐心地给他释法说理,才平息了不满情绪。之后,随着门源县草场监理站工作人员重新划分草场界限,打下分界木桩,这起草原纠纷件最终得以顺利执行。

  “谢谢法官,谢谢政府,终于把草场给我了!”一直坐在草地上一言不发的费婆婆在看到草场重新划回来后,激动地站起来握着执行法官的手喃喃地说。

  “不少案件涉及亲属、家庭关系,强制执行前必须做好调解工作。”海北州中院主管执行工作的副院长张青武说,此次执行前,县法院、乡党委政府、村两委与申请人和被执行人进行多次沟通,有效推动了案件执行。

  “执行干警在执法过程中做到了程序规范、执法文明、人本关怀。”全国人大代表孔庆菊现场参与了案件执行过程后感慨地说,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执行工作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希望通过直播式大面积传播让执行工作更加透明,也让社会各界都了解并支持法院执行工作。

   破解“执行难”,要有“铁办法”

  过去,对失信被执行人,较少以拒执罪追究刑事责任,司法拘留也不常用。在“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中,我省各级法院对一批符合法定条件的老赖依法启动刑事追责或司法拘留,有力震慑了老赖。

  8月9日,尖扎县人民法院依法对多起涉及公职人员担保借贷案进行强制执行。中午时分,执行法官一行人来到被执行人关某居住小区的楼下。为防止闲杂人员干扰执行活动,法院派出多名法警负责警戒任务,10分钟后,关某被带上警车,面对媒体的镜头,关某用纸挡住了面部。

  “当时朋友创业,急需用钱,因为哥们儿义气我就给他做了担保人。我并不知道作为担保人会承担这么严重的后果,现在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家人已经在送钱的路上了。”到达法院,当法官明确告知如果拒绝履行义务,将对他予以司法拘留时,关某当即表示会立刻把钱还上。随后,他的家人将10万元欠款交到法院,剩余29000元也和申请人尖扎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达成了和解协议。

  随后执行的多起案件中,多名被执行人在收到拘传令,被“请”到法院后,迫于执行威慑,大都主动交付了执行款。据介绍,当天,尖扎县人民法院共执行9起案件涉及19人,采取强制措施后,当天被执行人已还款31万余元,全部履行完毕3起,达成和解协议3起,司法拘留3人。

  而在此次“执行风暴”活动中,另有一起案件的申请人主动到尖扎县法院交付执行款3万元。随着信用惩戒的不断收紧,越来越多的失信被执行人选择主动联系法院,履行早该履行的义务。

  “这次‘执行风暴’实现了执行内容的全覆盖,目标明确,剑指失信老赖。”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肖建国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三天的高原“执行风暴”活动执行的案件都是针对有能力履行,但拒不履行生效裁判的当事人,对于失信被执行人进行了精准打击。而且法院在执行过程中还使用了各类执行措施,特别是《民事诉讼法》中所规定的民事速裁、拘传、司法拘留等措施。公众积极参与,人大代表现场见证,新闻舆论报道监督,增强了执行工作的威慑力。

  据统计,在三天的“高原意志攻坚”执行活动中,青海法院共出动执行人员581人次、警车127辆、执结案件76件,执行到位标的421万余元,分割草场49.7公顷,53头牛;司法拘留20人,查封10件被执行人财产,罚款2人。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指挥室主任万会峰通过法院执行指挥系统接受采访时表示,青海高院开展的高原“执行风暴”预案周全,活动组织井然有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打出了声势,形成了威慑,凸现了青海法院完成“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任务的坚定信心和决心。(于瑞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