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就是百姓的“金山银山” ——“爱我祁连保护生态环境”采访见闻之一
青海新闻网讯 互助北山,是魏巍祁连山的支脉,奇峰怪石,松柏苍翠,壁立千仞,溪流湍急。不仅在甘青两省闻名遐迩,来此休闲徒步的内地人也不乏身影。这里是城里人的大氧吧,内地人的避暑胜地,更是当地百姓的“金山银山”。
8月8日,记者跟随2016江河源环保世纪行来这里采访时,路遇的两个看似不相干的情景却显示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民生的内在联系。
镜头一:上午10时,龙王山十二盘公路,这里是进出互助北山的必经之路,上行与下行的私家车拥堵在一起,足有1公里长,半个小时后才得以通过。这些都是举家而出或是亲朋好友们结伴到互助北山去游玩的。
镜头二:下午4时多,在距互助北山林场场部10公里的加塘苗圃,穿着长筒雨靴身上溅满泥点的林场长期合同工朵桑杰,刚浇完林地收工回家。
朵桑杰今年60岁,是本地的藏族农民,他身板硬朗,乐观知足。面对着记者们的“长枪短炮”稍稍慌乱了一下后很快又从容自信起来。他说,从林场学了育苗技术后,家里的0.67公顷土地全部用来育树苗和种药材,收入要比种庄稼高,去年0.07公顷的羌活就卖了1万多元,而且比种庄稼省人工。地里没什么活,他岁数大了就在家门口的林场做长期合同工,每月工资是1800元钱,儿子儿媳到外地打工,收入也很好。当听到记者夸赞他从生态保护中受了益的话后连连摆手说我这不算啥,当地百分之八十的家庭都是这样,他指着路边一栋挂着“万山绿苗木有限责任公司”牌子的房子说,人家才是发展大了,从单干到合作社再到公司。还有那些开林家乐的,一个夏天从游客那里赚个十几二十万元的不少见。
随着私家车的普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像互助北山这样生态环境优良的天然林区,成了人们休闲旅游的首选。而这种新的消费潮流,已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直接或间接拉动力。
据互助北山林场场长赵昌宏介绍,北山林场明确定位为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同时以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为基础,整合山、水、林、峡资源,打造以度假休闲为主的北山国家森林公园。
通过大力投入,开展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北山国家森林公园于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风景区,2005年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国家地质公园,2007年被青海大众评选为“青海最美丽的十大景观”之一,2009年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12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最具影响力森林公园”荣誉称号,2013年被省政府评定为青海省风景名胜区,2016年成为全省首批“森林旅游休闲基地”之一。
这些荣誉或称号的获得,内涵有丰富的含金量。2015年北山国家森林公园接待游客20多万人,仅门票收入就达700万元,旅游总收入达到了7600万元。
只要有市场和需求,林区群众的活力和创造性就被大大地激发起来。林区内的巴扎乡和加定镇的各族群众,面对八方来客,积极开展旅游接待、旅游产品开发、中药材种植、林下养殖等,加定镇加塘村的朵桑杰,就是其中受益者之一。
林场也积极扶持林区群众,如结合精准扶贫,从14个行政村中招聘了153名贫困户的劳力,参与北山林区的管护,每人每年的工资收入达到1.2万元,实现了当年脱贫目标。对一些有经营能力的精准扶贫对象,让他们在指定区域出租帐篷、炊具,从事农家餐饮、家庭宾馆等,从多方面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生活生产条件。
北山的群众自豪地说,过去的老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现在是只要有青山绿水,就有我们花不完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