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花儿为媒 敞开“加快推进河湟文化走廊建设”的大门 ——写在青海省第三届丝路花儿艺术节暨河湟民俗文化节开幕之际
7月的湟水两岸,草长莺飞,禾苗茂盛,俨然一幅花红草绿的水墨长卷绵延于湟水流域。刚收获了累累硕果,又迎来百花齐放——7月16日,以“花儿漫丝路、开启新征程”为主题的青海省第三届丝路花儿艺术节暨河湟民俗文化节开幕式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华丽绽放”。
花儿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根在青海,成长在青海,又从青海走出,成为世界文化大花园里的一朵艳丽奇葩。其历史之悠久,曲令之众多,好者之广泛,令无数音乐采风人惊叹,也让无数的花儿研究者痴迷。遐迩闻名的大通老爷山花儿会、乐都瞿坛寺花儿会、民和七里寺花儿会、互助丹麻土族花儿会已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海东是古丝绸南路的必经之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架起了对外沟通的桥梁,让经济和文化得以交流和传播。沿着丝绸之路,各种文化在高原大地上交汇、碰撞和融合,形成了多元文化共融共存的独特局面。发源于河湟谷地的“花儿”,经过各族人民不断创造,花儿艺术不断发展,已经成为青海乃至西北地区极具代表性的珍贵民间文化,成为各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更是民族团结、和谐共荣的天籁之音。
民和,自古以来是丝绸之路“青海道”的重要道路和“唐蕃古道”南道的重要通道,是青藏高原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通道,素有“青海门户”之称。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内涵丰富而厚重,民俗风情古朴且具多样性。
民和花儿,是河湟花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流淌在山乡田野的璀璨明珠,是民歌之魂。每年的“六月六”,古鄯七里寺景区、满坪本康滩峡谷,或是五月端午的峡门花儿会,无不呈现出花的海洋、歌的殿堂与大自然相融相合的奇妙景观,令人瞩目。
土族安召纳顿,是互助和民和三川地区土族群众特有的传统民俗节日,尤其民和土族纳顿,从每年农历7月12日起至9月15日,长达63天,从下川至上川,从川水到山区,在每庄每村轮流举办,堪称“世界最长的狂欢节”。
2016年,由省文化新闻出版厅、海东市政府主办的青海省首届丝路花儿艺术节在化隆回族自治县拉开帷幕;2017年,由省文化新闻出版厅、省旅发委、青海省广播电视台和海东市政府联合主办的青海省第二届丝路花儿艺术节暨河湟民俗文化节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开幕,并被省委、省政府统筹纳入全省文化旅游节重要活动之中,这标志着“青海丝路花儿艺术节”已正式落户海东市,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青海花儿的影响力,挖掘河湟民俗文化资源,加快“文化名省”建设步伐,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彰显青海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神韵。青海省第三届丝路花儿艺术节暨河湟民俗文化节,将坚持文化与旅游、原生态与民族民俗、集中与分散、专业与业余相结合,集中展示特色文化,掀起活动高潮,体现节日气氛,展现民歌风采,提高艺术品位,努力提升青海花儿的地方特色和艺术品牌,进一步打造青海花儿的品牌效应。
可以说,青海省第三届丝路花儿艺术节暨河湟民俗文化节对于海东和民和而言,不仅是一次次重大的节日,更是一个新征程的起点!
政府搭台、百姓唱戏,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文化发展和创造的主体,释放出无穷的创造活力。接下来,人们看到的将是“连台好戏”——
青海省第三届丝路花儿艺术节暨河湟民俗文化节开幕式,河湟戏曲、曲艺展演,河湟广场舞大赛,河湟首届原声态青年花儿歌手大赛,第三届河湟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河湟“六月六”丝路花儿大家唱活动、河湟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展演,青海省第十七届土族安召纳顿艺术节,青海海东首届“碧桂园”杯沿黄半程马拉松赛,全市旅游推介会……
海东“加快推进河湟文化走廊建设”的大门,已进一步敞开!(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