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拿地人的故事:硬着头皮吃进一块地王
2010年进入房地产行业的王先生感慨:“今年的推地节奏和往年不太一样,过去是闲一阵忙一阵,但今年下半年出现了一个集中供应的情况,我们从8月开始几乎没停过,每个月的工作量都在不断增加。”
停不下来的王先生,甚至连中秋国庆也没能喘口气,除了9月的集中推地高潮,10月的两宗滨江宝地也是他们的工作重点。
作为奋战在房地产市场最前线的投资发展部一员,王先生压力不小。其所在的公司今年自己在售的几个项目均已是尾盘阶段,再不补仓,难以维系公司规模。
他透露:“今年主城区推出的每一块地,我们都做过评估分析,并且都去了土拍会现场。”之所以紧盯主城区地块,一方面因为今年的房企们更理性,更愿意选择条件好容易开发的土地,例如较热门的上塘单元宅地、滨江区政府宅地等,出让时均引来了数十家房企争夺;另一方面,和滨江、绿城一样,作为老牌的本土房企,更熟悉杭州人喜欢什么样的产品,也更善于在主城区做相对高端的改善类产品。
然而,事与愿违。王先生所在的房企,除了今年一月初与别家房企合作拿下过一宗宅地外,此后直至11月末以前,即便出现在每一场土拍会上,甚至屡屡在报价上几乎冲到最后,却都因为“狼多肉少”,竞争激烈,超过预定的上限价格,不得不与土地失之交臂。
王先生说:“每一次准备拿地,其实都有好几个部门的同事配合,大家要做方案、测算、成本评估、销售回笼计划,还要排现金流。需要所有同事好几个月的付出。一次次拿不到地,就意味着让同事们的辛勤都成了无用功。”
面对种种压力,11月末的一天,终于迎来了转机,王先生后来感叹:“大力出奇迹。”因为12月的杭州主城区已经没有优质地块供应了,那一天对很多亟需补仓的房企来说,是今年最后的机会,除了全力以赴,别无选择。
王先生带领他的团队和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土拍会现场。尽管提前了半小时,但是竞争对手如龙湖、越秀、滨江、保利、新城、金地、滨江、港中旅、合景泰富、旭辉、绿城等十余家房企代表也都早早赶到。从一开始,便硝烟弥漫。
不出意外,这是场持久战,各方摩拳擦掌,纷纷咬牙意欲一拼到底。作为势在必得的一方,那一天的王先生很平静,首先上场递交报价单,并在首轮录得有效报价。但他没有着急,跟到第7轮后放慢了脚步。从第36轮开始,当楼面价已然跃至18695元/平方米时,他与其团队才开始真正发力,一鼓作气直至59轮,以每平方米超过两万元的楼面价杀出重围。
这一价格,远远刷新了板块的最高楼面单价,也令在场开发商都觉得意外,甚至土拍会主持人也在下半场提醒竞买单位:“请注意投资风险。”不过,作为来年整个集团运转的“口粮”,硬着头皮也得吃下。虽然价格高,但是他认为:“现在开发商的心态更多是活在当下,将自己产品做好更实际些。”
打完那场仗,终于松了一口气的王先生忍不住感慨:“这一年真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