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式”服务,城乡一体化社会治理的有益尝试 ——杂多县城乡一体化“组团式”新型服务建设走笔
青海新闻网讯 农牧区地广人稀,人口极其分散,国家惠农政策和补贴的落实难以做到精准到位,社会治理难度较大。如何加速赶超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出藏区社会治理的新路径?让这片土地释放出新的活力?
澜沧江源杂多县的答案是:构建“以网找地、以地找房、以房找人,无死角、无疏漏”的工作格局,以“组团式”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城乡一体化社会治理的有益尝试,切实做到管理到位、服务满意,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这是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作为一个奋起赶超的欠发达区域,矢志推动发展和改善民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突破点;
这是肩负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重任,在转变发展方式中更期盼实现“组团式”新型服务体系的有益探索。
“组团式”服务——不仅仅是一个试点
杂多县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全县6万人口中,有4万余人常住或暂居在县城,加之是虫草主产区的缘故,流动人口比例极大,社会治理难度亦相应增大。
以农牧区流动人口最多,牧区城镇管理问题最突出的杂多县为试点,积极探索牧区城乡一体化支撑发展、牧民市民化户籍改革等一系列有效途径,杂多“组团式”服务体系,为实施社会治理,提供必要的实践积累和工作经验。
常言道,社区作为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管好了社区,80%的社会治理问题也就解决了。
但就现实状况而言,杂多县已经划分了17个大网格,31个小网格对应的组团员配备不足,人员还未完全到位;社会管理手段仍以传统管理模式为主,管理台账、基础数据库管理滞后等原因成为完善和发挥社区功能的最大掣肘。
因此,创新管理体系,理顺社区管理的机制体制成为杂多社会管理创新的第一步,加紧研发智能城市管理大数据平台,提升杂多城乡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水平,已经迫在眉睫。
向典范“问津”,向能手“取经”。为建设属于杂多城乡一体化社会治理的“根据地”,杂多计划“两条腿”走路。这一条腿就是考察学习,在推进社会治理转型升级工作中,抽调社管办、国土局、公安局、住建等相关部门及社区共14名富有经验的同志和专业人才组成了平台项目研讨小组,到州内外以及省外学习观摩和考察调研,经多次专题会议研讨,反复修改完善,《杂多县城乡一体化组团式新型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方案》应运而生,并经住建部等组成的专家组评审通过。
这另一条腿就是“摸清家底”,将全县各社区所辖居民基本情况记录电子化,如全县居民数量、土地宗地划分统计、常住及流动人口数量等。在此基础上,平台项目研讨小组择优选定在智慧城管及社会化管理信息化领域具有丰富的研发经验和多项软件产品的北京广图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项目承建单位,科学有序推进社区“组团式”服务体系管理模式。
“组团式服务管理这项工作能够服务到最基层的群众,能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事。对于个人而言,也是一个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平台,我们完全有信心搞好社区工作,有信心为群众提供最好的服务。”萨呼腾镇夏果滩社区主任土丁扎西说。
“组团式”服务——不仅仅是一种体系
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没有可参考的蓝本。杂多县“组团式”社区治理有其特殊性,要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子,并不能一蹴而就。
好在,杂多已经有了一条十分清晰的工作思路,玉树州党委政府社会治理试点的设置已经打下了坚实的社区软硬件基础,加之社会治理转型升级推进小组这一支超前谋划、团结干事的班子和队伍,“组团式”新型服务体系建设,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创新指日可待。
自2017年3月份城乡一体化组团式新型服务信息平台项目正式启动以来,在前期社区管理实践经验以及社会治理各项台账数据等已有积累的基础上,平台一期建设工作进展顺利,目前项目已完成框架建设,初步具备了推广应用的条件。
所谓组团式服务管理体系,就是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扎实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现代化、社会化、法制化、智慧化、城乡一体化、社会服务精细化的社会治理新举措,不断深化和延伸到基层,做到全方位覆盖。
截至目前,按照县城30户至50户不等,乡镇10户到30户不等的比例,杂多县800多名“组团长”全部上任,“组团长”每月700元的就业补贴都已纳入财政预算中。
如此,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管理“组团式”已然织就。
目前该平台已完成了管理服务中心硬件设施建设、已申请12345便民服务热线、软件系统初步搭建好了框架、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已初步完成、数据库建设已完成基础地图、户籍人口、党员、残疾人、学生等专项数据的整理和入库,目前重点是将夏果滩社区的数据做了入库。
“城乡一体化组团式新型服务信息平台主要是研究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推进全县人口、房屋、道路、市政设施、地理国情等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构建‘以网找地、以地找房、以房找人’,无死角、无疏漏的管理和服务格局,切实做到管理到位、服务满意,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作为这项工作执行者的杂多县党委政府领导干部感慨良多。
组团式新型服务体系在杂多的尝试,为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抓手和平台。实现了乡镇社会治理在“网”上完善,公共服务在“组团”中见效,社会治理在“面”上实现,确保杂多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为率先实现转型发展、城乡一体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把牧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渴望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通过“组团长”集中诉求会议反映上来,“组团长”这座桥梁打通了了解民意,帮助广大群众解决生存发展、民生保障、矛盾纠纷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不断增强党委政府和牧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组团式”服务——不仅仅是一种尝试
信息平台建设和应用对于杂多建立组团式新型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助于矛盾化解更及时,党建工作更全面,服务群众更便利,党群关系更亲密。
在建立组团式新型服务体系创新城乡一体化社会治理领导小组的构想里,社区最终要成为一个集社会保障、流动人口管理、民政救助、环境治理、维护稳定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便民服务机构,还要努力实现社区管理网络、社区服务网络和社区组织网络“三网合一”的运作模式。
就目前而言,搞好社区的“管理”或许不难,但真正困难的,还是如何满意服务,坚持在服务中引领、在发展中管理,建立健全建设组团式服务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社会治理建设的长效机制。
组团式新兴服务体系,对于地广人稀、社会治理困难的杂多,不仅仅是把相关数据输入平台电脑那么简单,这是一套机制,一套体系,是杂多服务管理的一种革命和创新,更是地处偏远的杂多不甘落后、勇于探索、主动作为的精神体现,还是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教育的具体实践。
组团式服务的关键在于组团长。下一步,杂多将不断提升组团长的服务能力,做到“全能组团长”,即:最能的生态管护员、最能的民生服务员、最能的政策宣讲员、最能的矛盾调解员、最能的信息搜集员、最能的民创推进员。
同时,细化责任主体和管理制度。按照信息平台及创新城乡社会治理模式要求,细化综治维稳、民政救助、精准扶贫、城市管理、卫生计生管理等各项事务的信息化管理流程,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建立健全评价与考核指标和管理制度,考核不达标的,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也要跟得上,提高12345便民服务热线、社会治理信息化应用等在广大群众、机关单位中的知晓度和支持度;抽调业务精通的专业人才再次赴北京进行系统性培训,储备好管理服务中心人员的技术培训基础,切实保障信息平台的顺利运行。
统筹各有关部门在组团式新型服务管理中的职能,融多张网为一张网,变“条线组团长”为统一管理、一员多用的“全能组团长”,强化城乡一体化与组团式服务管理的有机结合,打通了精细精准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切实做到了“组团全覆盖、工作无缝隙、服务零距离、管理无漏洞”。
纵然举步维艰,纵然筚路蓝缕。杂多县已然昂首踏出了“社会治理”创新的第一步,建立组团式新型服务体系,创新城乡社会治理模式虽然只是“表”,只是个框架,但发展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更重要的是“里”,是党组织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增加收入,搭建“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的服务载体,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伴随着组团式新兴服务体系建设各方条件的完善,杂多社会管理亦将一步一个脚印,走出符合杂多实际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澜沧江源党旗红,当杂多城乡一体化组团式新型服务真正产生巨大的拉动力时,组团式新兴服务体系建设放到杂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中去谋划和推进时,必将成为一张闪亮的名片,为玉树地区乃至藏区提供社会治理可复制、可借鉴、可发展的模范和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