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也是最大的民生 西宁市综治维稳和法治西宁建设综述

13.12.2017  09:27

  2017年以来,西宁市以党的十八届历次全会和十九大精神为引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按照“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和省委“四个转变”治青理政新思路,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忠实践行“两个绝对”要求,严格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维护社会稳定、社会治理、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等决策部署,把防控风险、服务发展和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突出问题,为建设平安西宁、法治西宁、幸福西宁创造了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红袖标”助力稳定护平安

  今年以来,西宁市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力度,加强街长制、五网联动、邻里守望等群防群治网格化管理,发展壮大“阳光老人”志愿者队伍、“基层五员”志愿者队伍等群防群治队伍。目前,全市共有群防群治队伍1095支万余人,专群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健全。发挥“红袖标”力量,积极动员辖区老党员、热心居民群众、社区保安、环卫工人等组成的群防群治队伍,统一佩戴“治安志愿者”红袖标,采取多种巡逻方式配合公安部门,共同开展社会面巡防活动,及时掌握各类维稳动态信息。邀请专业人员对网格员、信息员分层次、分批次开展综治维稳业务能力培训,进一步提升“红袖标”群防群治队伍处置事件、搜集舆情的能力水平。众人拾柴火焰高,群防群治力量大。“红袖标”队伍的震慑作用,在创城和平安西宁建设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城东区大众社区标准化综治中心

  城东区大众社区按照“一厅+五室”的建设框架,建成了以综治中心为平台的网格化管理、智能化服务、信息化运用为一体的工作格局,并整合了“一厅五室”,即:社区综治中心指挥调度大厅,群众接待室、矛盾纠纷调处室、综合协调室、治安防控室、指挥调度室。在建设过程中,社区综治中心整合综治、维稳、信访、司法、安全生产、民政、就业等相关职能科室力量,实行日工作制度,机动派员集中办公,建成社区综治工作、平安建设的指挥、协调、督查、考核的实战平台,建立协作配合、精干高效、便民利民的工作平台,开展“一站式”服务,建成集社会治理、平安建设、信访维稳、社区公共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实战平台。同时,充分依托居委会网格员、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党建网格员、楼栋长情况熟悉、群众信任的优势,使他们成为社会治安的“流动哨”、调解纠纷的“和事佬”、收集社情民意的“顺风耳”,第一时间掌握信息,为社会治理提供有用信息,从而有效形成上下协调联动、合力解决矛盾纠纷、服务居民群众的大综治格局。

  城中区信息化块数据中心

  城中区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紧跟国家大数据战略步伐,以“互联网+”迅猛发展态势为契机,依托现有数据资源,开通1.4G专网,投资2500万元建成“1中心+1平台+N应用”的城中区信息化块数据平台项目。截至目前,块数据展演中心已完成内部装修,辖区公共视频数据已接入3D沙盘、LED显示屏等媒介。中心指挥平台可根据反馈的突发事件、违法在建行为等内容,第一时间进行安排部署或应急处置,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服务提供更科学的监测分析和预警决策。块数据交换平台包括经济运行监测系统、政务云盘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考评系统、智慧社区系统(试点)等内容,实现了数据资源汇聚和共享。

  生物园区:“微创新”助力“平安企业”创建工作

  生物科技产业园区深入推进“平安企业”创建,积极开展社会治理“微创新”工作,并将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纳入“平安企业”创建动态管理体系。一是加快企业综治维稳工作室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园区40个综治维稳组织机构力量,分区域构建“模块化”心理服务平台。二是细化四级网格化社会治理责任分工,积极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成立红袖标巡防队、消防区域联防队等5个群防群治组织,构建了群防群治力量主动参与、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一格多元”平安创建体系。三是以平安企业创建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排查小隐患、控制小苗头、调处小纠纷、提供小服务、解决小困难、整治小环境的“六小”活动,并在藏医药文化博物馆等人员密集场所安装入馆安检设备,在康美、万佳等大型商超等重点区域设立警务工作室,建设重点行业防控网。

  城西区“政法党建联合体”

  今年以来,城西区本着强化政法机关工作融合力度的理念,引领全区政法各部门及部分律师事务所党建工作形成合力,在全区政法系统首创“城西区政法党建联合体”。城西区“政法党建联合体”以互相参与党组织生活、共同开展党组织活动等方式,加强区政法各部门间的协调联系、联动互通,从而促进政法综治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逐步形成“党建联抓、资源共享、平安联创、服务共做、队伍联塑”的新格局。在“城西区政法党建联合体”启动仪式上,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政法委书记周戈指出:政法党建联合体属全市首创,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成功的突破。

  市教育局多举措为“平安校园”保驾护航

  今年以来,市教育局坚持多措并举,紧紧围绕“平安校园”重点工作,投资55.8万元建成了集视频监控、远程显示、指挥调度及安全防范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视频监控联网平台;投入资金700万元为全市中小学校校门加装防车辆冲撞设施升降柱,进一步筑牢学校“三防”根基。同时,投入专项资金58万元,为全市中小学生印制、配发《消防安全教育知识读本》9万册,进一步强化师生消防“四个能力”建设,提升师生消防安全素养。

  城西区“警城联勤”保稳定

  为确保党的十九大期间辖区安全稳定,城西区启动“警城联勤”工作机制,由公安部门抽调300余名民警及36辆巡逻车,城管部门抽调50名执法队员及9辆执法车,组成50支巡查队伍,突出抓好辖区车站、学校、医院、商场等52个重点部位的巡防工作,强化辖区社会治安和市容秩序巡查治理,全力确保辖区稳定。同时,为提高夜间见警率,从城管、法检两院、司法、建设、安监和镇办抽调34辆执法车102人,组成34支夜间巡逻队,实行“双八”制,配合公安巡逻队加大巡查覆盖面,保证24小时无缝对接,时刻有人。“警城联勤”机制,有效解决了辖区警力不足、接处警不及时、综合执法多头管理的难题。

  湟源县推进家庭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针对家庭矛盾纠纷突出的实际,湟源县研究制定《关于开展多元化解家庭矛盾纠纷的实施方案》,按照“有机衔接、协调联动、高效便捷”的原则,以村(社区)矛盾纠纷调解组织为阵地,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建立健全家庭矛盾纠纷多元联动化解机制。通过现场调解和远程视频指导调解等形式,在万安街社区、西大街社区等8个社区和城关镇、波航乡2个乡镇建设了“矛盾纠纷调解远程指导信息系统”,以电视电话形式联通基层调解组织,通过法律专家远程指导,着力化解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实现了矛盾化解高效率、服务管理更便民的目标。同时,综合运用调解、劳动仲裁和复议、诉讼等方式联合化解,全县家庭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达98.7%,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城北区矛盾纠纷 “公调对接”试点工作

  2016年,城北区求助类警情9154起,占总警情的43%,其中绝大部分属于非警务类矛盾纠纷问题。针对上述实际,为整合公安、司法行政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两种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职能作用,城北区在全区推行矛盾纠纷“公调对接”试点工作,并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成立了两个有专职人民调解员坐班的驻派出所人民调解工作室,并聘用工作经验丰富、熟悉非警务类矛盾纠纷处理的退休公安干警作为专职人民调解员,使大量非警务纠纷从基层派出所工作中剥离,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形成了“多点联动、强化管控、提升效率、营造和谐”的良性循环链条。

  城东区技防设施助力“平安市场”

  城东区汇鑫食品集散中心结合地区警务工作,强化市场综合治理,安装球形监控机6处,监控摄像探头215个,实现了市场内部视频监控全覆盖。同时,设立了市场警务室、综合消防室,成立了30余人的安保队伍,实现了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化解,消防隐患第一时间排除,治安问题第一时间发现,为“平安市场”的创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西宁法治政府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今年以来,西宁市政府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西宁市2017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明确的目标任务,强化组织领导,理顺体制机制,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市政府被确定为全省首批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单位(市州政府唯一一家)。在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发布的《法治政府蓝皮书: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7》中,西宁市政府法治政府建设能力和质量在全国100个地方政府中评估排名为第48位,列西北省会城市第一,得到省市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同时,西宁市率先在全省实现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政府法律顾问全覆盖,形成了以政府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专家学者和律师参加的政府法律顾问队伍,为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行政决策法律咨询、规范性文件起草与论证、信访事项的预防与调处等方面提供了全面、准确、及时的法律服务,充分发挥了法律顾问行政决策“智囊团”、经济发展“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压舱石”的作用。截止目前,市政府法律顾问参与制度建设11件、29人次,决策咨询10次,合同审查9件,执法案卷监督评查140件,案件咨询4件,代理诉讼案件13件,培训执法人员300余人。

  西宁市强化“大数据”和“微警务”应用

  今年来,西宁市以社会治安评价机制改革为切入点,强化“大数据”和“微警务”应用,通过对各派出所辖区社会治安状况数据统计分析,分色评估、综合研判,形成“治安行政地图”,推动警力从粗放型投入和片面追求破案率中走出来,着力向优化警力资源配置、防范辖区风险隐患、维持良好治安环境、打造群众满意公安机关转型升级,有效提升了打防管控能力。每月一测找隐患。以“三案一率”(即: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两抢一盗”案件、党委政府和群众满意率)综合指标对全市35个城区派出所辖区社会治安进行综合测评。每月一评听民意。在市公安局门户网站和“西宁警事”微信平台开设社会治安评价机制测评模块,开启群众“对着手机评治安、隔着屏幕看公安”的开放型社会治理新模式。每月一改见成效。市、县区两级公安机关坚持每月对社会治安状况进行分析研判,形成专题报告,依靠党政领导、部门联动力量,以整改令方式启动治安形势风险等级响应,通过警情回访、案件回访,主动查找工作“短板”,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大数据”和“微警务”的运用,为我市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奠定了基础。

  城中区“24小时平安在线”

  城中区投入700余万元资金购置车辆(移动综合执法服务车12辆、电瓶巡逻车16辆、巡逻摩托车40辆、巡逻平衡车6台)、装备,招聘协勤辅助人员200名,并设立了12个服务站点。探索出以定点设岗和动态巡查(车辆巡逻+徒步巡逻)相结合的勤务模式,实行以情报信息为导向、以警务指挥为枢纽、以巡逻防控为抓手、以视频监控为依托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了灵活机动、高效运转、辐射面广的社会综合治理“巡防圈”“管理圈”,有效提升了治安乱点、主次干道及背街小巷的见警率和管事率。自“24小时平安在线”运行以来,辖区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19.6%,其中,影响群众安全感最大的“两抢一盗”发案率同比下降5.8%;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5.5%。为此,省委书记王国生,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晓,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王正升,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晓容等省市领导先后多次深入24小时平安在线服务站进行调研指导并作出重要批示,对城中区24小时平安在线改革创新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良好赞誉。

  专职安保员进驻西宁公共交通领域

  为进一步加强十九大期间公共交通领域维稳安保工作,西宁公交集团聘请专业安保队伍为公共客运交通提供安保服务,为线路长、距离远、站点多、客流量大、运营中穿越繁华主城区等特点的7条公交线路配备了专职安保人员,并安排专职安保员在14个人员密集、客流量大的重要公交站点进行安全值守,主要负责对乘客携带的物品进行安全检查,协助需要帮助的乘客安全上下车,并对车厢内发生的矛盾纠纷或治安事件第一时间处置,有效防范事态扩大,确保客运安全。

  西宁市成立全省首家异地商会人民调解组织

  为有效预防和化解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内部矛盾纠纷,营造良好的经营和创业环境,今年,西宁市全省首家异地商会人民调解组织——青海省陕西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我市在特定行业和领域创新人民调解工作的又一次有益尝试,是我市人民调解工作凸显的新亮点,该调委会的成立填补了在青异地商会成立人民调解组织的空白。陕西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主要负责调解商会会员之间、会员与客户之间在经营、管理、劳资等方面发生的矛盾纠纷,服务企业健康发展。通过调委会这个平台,教育和引导会员企业诚信经营、敬业守法,依法解决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类矛盾纠纷。

  自调委会成立以来,已受理调解案件8件,成功调解3件,涉及金额45.6万元。内容涉及房屋租赁、劳务钱款、工伤事故等方面。通过案件的成功调解,增强了商会会员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维护了会员的合法权益。

西宁市扎实推进司法所建设
  西宁市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工作在西宁市委市政府的坚司法厅
我省综治工作(平安建设)考核取得历年最好成绩
  把制度创新作为法治青海建设的基础工程,把基层基础创新作为平安青海建设的重中之重,把群防群治作为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根本举措,把科技运用作为织密公共安全网的重要支撑,把强化责任作为落实各项决策部署的关键之举。在中央综治委对我省2016年综治工作(平安建设)考核中,我省得分92.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