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的洋芋粉条端上了省外大餐桌
陈有贵在合作社的院子里整理粉条。董洁 摄
时下,人们对运动的热情日益高涨,滑雪作为冬季旅游的重头戏,深受众多人的喜爱。进入冬季,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鹞子沟滑雪场已然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在银装素裹的世界里享受完驰骋如飞的感觉后,何不坐下来点上一盘蚂蚁上树、酸菜粉条......来结束这场圆满的旅行呢?
如今,景阳镇小寺村的陈有贵经营的大通燕英马铃薯营销合作社生产的粉条已销往上海、云南、广州、北京等地区,覆盖青海省各大商超、州县等领域,在农家乐、各大餐馆的饭桌上,都能品尝到口感筋道的“燕英”粉条。
时隔一年,再次走进合作社,昔日的小作坊已摇身变为初具规模的大厂房,原来的一排小平房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7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这里还扩建了两个能存放上千吨马铃薯的储藏室及冷库......
“我一大早就赶过来了,这次进了1000公斤粉条,因为粉条好吃,不添加任何添加剂,每次进货回去,都是销售一空。我做粉条销售有一年时间,每隔20天我就来进次货,这一年收入有五六万元。”走进院子,记者恰逢从祁连县赶来小寺村进粉条的销售商赵生明,他一边往车上装货,一边告诉记者。
快到年底,村里好不热闹。合作社的负责人陈有贵忙绿着,正在给村民们发放94万元的土地流转费及其114万元的奖金和工资。提起陈有贵,村民们都竖起了大拇指。
“我是小寺村的贫困户,家中有五口人,有两个孩子还在上学,大儿子在外打工,老伴去世了,我把家里的第一部分土地流转给陈总了,本来商议的价格是820元,因为家里比较困难,陈总就给着850元,真的是很照顾我们,补贴了不少家用。”73岁的小寺村村民叶明德笑着说。
景阳镇贫困人口多,陈有贵为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带动周边小寺村、大寺村、山城村156户的农户一起种植马铃薯进行加工生产,这些农户也都走上了脱贫致富的新道路。陈有贵算了笔账,每个农户2016年可增收3—4万元。
粉条生产加工不仅让村民们走上了致富路,更成为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炒菜、涮火锅、炮仗、炒面片......哪样美食中都离不开粉条这一精美原料。
“每8公斤马铃薯磨着1公斤淀粉,1公斤淀粉生产出1公斤粉条,我们今年收购了8000吨马铃薯,每天都在不停地在加工生产,但是还是供不应求,玉树、果洛的好多客商都开车直接过来拉货。”陈有贵说。
下一步陈有贵准备流转土地134公顷,扩大马铃薯种植范围,相信在他不断地勤奋和努力下,这些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