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的糖友表现为餐后血糖高
Power+中国餐后血糖优化管理平台项目启动,开启餐后血糖管理新方式
流行病学数据表明,82%的糖尿病患者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而餐后血糖的控制目标不能“一刀切”,具体而言,餐后血糖常规的目标值是不超过10.0mmol/l。而针对新诊断、病程较短、年龄较轻的患者,则要严格控制在7.8mmol/l以下。日前,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慢病关爱基金主办,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教育管理学组提供学术支持的“Power+中国餐后血糖优化管理平台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将在全国220家综合医院开展院内外餐后血糖优化管理,旨在通过多方合作,普及餐后血糖优化控制知识,从而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新诊断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专业的院外餐后血糖管理,这也是目前国内首个大规模用移动医疗技术进行的患者院外餐后血糖管理项目。
餐后血糖高增加大血管并发症
按照201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糖尿病地图,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达到1亿,也就是说,全球有1/4的糖尿病患者在中国。由于中国人的基因型、β细胞功能特点等因素,中国糖尿病患者更多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流行病学数据表明,82%的糖尿病患者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有高达47%的患者是“单纯”餐后血糖升高,并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有超过一半患者在50岁以下。
由于餐后血糖的升高会显著增加糖尿病的大血管并发症,如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发生风险,并与视网膜病变以及慢性肾脏病等并发症密切相关。然而,与空腹血糖不同的是,餐后血糖的监测需要在餐后2小时后进行,由于在医院中进行会非常受限,多数患者主要在家中进行自我监测。此外,餐后血糖不仅和药物相关,同时和患者的饮食管理、运动管理密切相关。因此,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缺乏自我血糖管理经验的新诊断糖尿病患者而言,餐后血糖的监测和达标具有更大的挑战,更需要加强院外管理。
糖友应牢记三个数字
基于这样的挑战,2015年,由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主任委员母义明教授牵头,纪立农、朱大龙等20余位中国糖尿病领域专家共同参与制定了《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强调了餐后血糖管理的紧迫性,并依据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阶段、病程长短、治疗时长等个体特点以及预防低血糖发生等情况,进一步明确了餐后血糖的目标值。
具体而言,餐后血糖常规的目标值是不超过10.0mmol/l。而针对新诊断、病程较短、年龄较轻的患者,因为预期寿命较长,为了更好的预后,餐后血糖需要达到更为严格的目标值,应控制在7.8mmol/l以下。因为有证据表明,餐后血糖在7.8mmol/l以上,心肌梗死等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就已经显著增加。与此同时,严格控制高血糖的前提是避免出现低血糖,根据最新的指南更新,低血糖的阈值由3.9mmol/l提升为4.4mmol/l,意味着无论是年龄高、病程长的患者,还是新诊断、病程短、年轻患者,血糖值不能低于4.4 mmol//l。因此,中国糖尿病患者,特别是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需要牢记三个数字:10.0、7.8和4.4。
这也意味着,内分泌医生往往需要面对多名不同的糖尿病患者,而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特点、治疗时长的状况和期望值都会不尽相同。因此,提升血糖管理目标的个体化设定和治疗的个体化选择显得非常重要,能够有效确保国内患者血糖稳定达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基于此,为了进一步应对餐后血糖院外管理的挑战以及落地餐后血糖专家共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发起了中国餐后血糖优化管理平台项目。
全国220家医院将参与项目
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教育与管理学组组长郭晓蕙教授介绍:“患者借助Power+中国餐后血糖优化平台APP,不仅可以轻松记录血糖数据,在线与专属医生进行互动健康咨询,更能接受到个体化糖尿病教育;而医生则可以通过中国餐后血糖优化管理平台,组织线上线下患教,更可以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推送患教文章。利用新媒体的高效性与便捷性,患者在享受个性化血糖管理的同时,也让医生密切监测到患者的血糖现状,为患者制定血糖管理方案,使医患双方能够紧密的参与其中,让患者的餐后血糖管理因移动医疗而获益。”
据悉,“Power+中国餐后血糖优化管理平台项目”将在全国220家综合医院开展院内外餐后血糖优化管理,由1000名糖尿病专科医生推进,通过中国餐后血糖优化管理平台大糖医APP线上健康咨询,以及线下患教活动,进行为期3个月的餐后血糖优化管理服务,指导患者科学自我管理血糖。预计将有约80000名新诊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和餐后血糖不达标的患者从中获益。未来,通过中国餐后血糖优化管理平台的有效开展,借助移动医疗技术,将突破传统医患交流局限,把新技术的发展和新医疗理念相结合,让中国餐后血糖优化管理平台成为医生与糖尿病患者沟通的新平台,面向广大民众普及餐后血糖优化控制知识,并帮助更多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专业的餐后血糖的管理。(记者冯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