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依法监督最强音——青海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综述

30.09.2017  22:44

肩负人民重托足音铿锵,不辱历史使命砥砺前行——青海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走过了春华秋实的五年,各项工作在开拓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为推动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建设奏响了依法监督的最强音。

五年履职路,为民躬耕忙。

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认真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职权,推动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保证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实施。

五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23个,开展执法检查6次、专题询问5次、专题调研60余次,审查规范性文件95个,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500余人次……这些数字,是在新时期人大工作的征程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足迹。

围绕中心促发展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大工作的永恒主题。

五年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对我省经济运行的监督,积极作为,把监督工作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之中,着力促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助推科学发展,为改革保驾护航。

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听取和审议工业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及产业升级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并进行专题询问,提出加大转型升级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破解资金“瓶颈”制约,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等意见建议,促进了我省工业平稳健康发展。结合开展专题调研,听取和审议关于重要矿产资源配置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原生矿产品生态补偿费征收办法,建立依法科学有序的监管机制,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增强了矿产资源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此外,组织检查安全生产、科技进步等法律法规实施情况,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发展环境的改善。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开展专题调研,听取和审议关于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提出加大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和指导服务力度,推动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其促农学技、带农入市、为农争利、助农增收、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积极作用,激发了农牧区发展活力。听取和审议关于重点旅游景区环境综合整治情况、生态畜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分别提出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大美青海品牌,促进生态畜牧业优化升级等审议意见,推动了农牧业和现代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保障和促进相关领域改革。除听取和审议计划、预决算、审计工作报告、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并相应调整收支预算报告外,还听取和审议“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情况评估报告,围绕节能减排、产业结构调整、物价水平及市场配置资源等问题,要求加强分析研判、落实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改善民生、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性改革。听取和审议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情况的报告并开展预算管理条例执法检查,专题调研“十二五”规划实施和“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并围绕“十三五”规划编制、县域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提出意见建议。此外,在全国率先建立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机制,出台关于实施预算审查前听取省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若干规定,走在全国前列。

关注民生促改善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五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坚持把群众的呼声和要求作为监督工作的风向标,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

紧扣精准扶贫脱贫,听取和审议关于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围绕产业培育、农牧民技能培训、贫困边缘人口等9个问题向省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询问,督促省政府加快实施“八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和10个行业扶贫行动方案。经过努力,2016年青海省易地搬迁扶贫项目开工率和工程进度均居全国前列,全省6个县400个村11万人脱贫摘帽,脱贫攻坚首战告捷。

教育领域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听取和审议省政府“两基”巩固提高和户籍制度改革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提出继续抓好“控辍”保学和扫盲提高工作,规范学校布局和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稳妥推进户改工作等意见建议,为“两基”教育顺利通过国检验收和户籍制度改革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

为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全省落实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工作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并对全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从事食品经营活动监管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询问,要求健全监管体制,加大监督力度,推进社会共治等,推动了全省食品药品安全水平不断提升,食品药品市场总体平稳、有序、安全、可控。

我省是地方病传染病高发的地区之一,为确保我省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开展地方病传染病专题调研,探索地方病和重大传染病防治策略,提升区域地方病、重大传染病防控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能力。

农牧民医疗保障与子女入学、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城市交通管理、社会救助……翻开五年来的民生领域履职清单,一条条审议意见,一份份调研报告,一件件实事好事,无不是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倾情为民履职的印证。

狠抓生态促环保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五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三江源、青海湖、湟水流域、祁连山等区域作为监督重点,依法促进重点区域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确保“山青、水绿、天蓝”做出了不懈努力。

守护好青山。世界屋脊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是青海省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的重大举措,工程面积之广、建设内容之多、投资规模之大前所未有。2015年底中央批准《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方案》,2016年4月青海省正式启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标志着三江源生态保护踏上了新的征程。为把三江源打造成美丽青海的亮丽名片,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关于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实施情况的专项报告,开展黄河源头及上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有力推进了三江源地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呵护好蓝天。以西宁市为中心的青海省东部地区以2.8%的面积容纳了全省67.5%的人口。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西宁市为重点的东部地区大气污染形势不容乐观,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刻不容缓。2014年,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以西宁市为重点的东部城市群大气污染治理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督促省财政部门安排环境保护、淘汰落后产能、节能降耗等专项预算资金11.58亿元,推进了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计划和机动车污染防治,西宁市空气优良率由2013年的60.5%上升至2016年的83.3%,成为西北地区唯一一个PM10浓度连续三年下降的省会城市,也成为西北省会城市中唯一的国家森林城市,2016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8.2%。

保护好碧水。湟水河是黄河上游支流,被誉为青海人民的母亲河,整个流域养育了青海60%的人口。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湟水河污染日趋严重。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有力推进了治污进程。经过连续几年的跟踪督办,湟水河流域水质已由2007年的重度污染转化为全流域水质达到国家控制标准,2016年底湟水河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3.3%。此外,组织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提出了综合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等意见建议,保证了水污染防治法在我省行政区域内的正确有效实施。

助推法治促和谐

法治关乎社会治理,更关乎百姓福祉。

五年来,事关法治青海建设、社会稳定大局的字眼如刑事审判、民事审判、反贪污贿赂等常常出现在省人大常委会的监督议题中。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全省法院刑事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要求在提高办案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法官队伍建设,健全司法机关协调配合和相互制约机制。听取审议关于民事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出加强队伍建设,增强司法为民意识,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意见建议。听取审议全省检察机关关于反贪污贿赂情况的报告,要求全省检察机关认真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大反腐办案、预防工作、队伍建设力度。听取审议关于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要求切实转变“重刑事轻民事”观念,坚持公正与效率、监督与支持并重,切实纠正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的突出问题,更好地发挥检察机关职能作用。

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省人大常委会检查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情况,听取审议民族区域自治法执法检查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提出深入开展民族区域自治法学习宣传活动,加大少数民族专业人才教育与公务员“双语”人员招录,重视民族地区小学教育投入和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等意见建议,为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劲动能。

此外,省人大常委会还开展未成年人保护、道路交通安全等执法检查和预防职务犯罪条例执法调研,既有效宣传了有关法律法规,增强了全民的法律意识,又及时督促纠正了一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问题,彰显了法律尊严,推动了依法行政。

创新履职增实效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五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始终以改革精神和法治思维推进人大工作,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机制,激活了人大工作一池春水。

开展全链条监督。常委会的监督工作前后连贯、内外联动,形成了完整的监督链条,环环相扣,有力有效。第一,会前认真调研。坚持审议前开展有针对性的调研,摸清底数,充分准备,对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如经济转型升级、扶贫开发、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两基”教育巩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食品安全监管等事项,提前介入、深入调研,及时汇总各方面意见,责成“一府两院”在报告中作出回应。第二,会中认真审议。审议中努力克服“随意性说说,一般化议议”的现象,引导常委会组成人员踊跃发言,畅抒己见,议深议透,敢于指出“一府两院”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同时安排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第三,会后跟踪问效。审议意见转交“一府两院”办理,并与“一府两院”及时沟通,了解整改落实情况,对一些重点事项重点督办、跟踪监督,督促有关部门明确责任,限期解决。过去十年,常委会通过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跟踪督办审议意见、组织代表视察等形式,持续对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不间断监督。2008年常委会听取审议了省政府关于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情况报告;2009、2010年跟踪督办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并组织代表视察;2012年常委会再次听取审议了省政府关于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情况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2013年主任会议成员牵头跟踪督办专题询问应询承诺事项办理情况,常委会会议听取审议了省政府应询承诺事项办理情况报告。经过人大跟踪督办和政府持续整改,湟水流域水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兑现了“还青海人民一条干净清澈的母亲河”的承诺。

开展综合型监督。常委会围绕监督重点,综合运用听取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等监督形式,注重通过新闻舆论监督放大人大依法监督的功效,人大监督多管齐下,整体推进。第一,听取报告与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相结合。2013年听取和审议全省“两基”巩固提高情况专项工作报告,并开展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专题询问;2014年,听取和审议全省“两基”巩固提高情况专项报告审议意见和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专题询问应答事项办理情况的报告,并对办理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专题询问12个应答事项全部得以落实,解决了全省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第二,执法检查与专题调研相结合。2015年常委会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同时开展藏区水资源利用和水污染防治专题调研,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推动水污染防治法的贯彻实施,有力增强了执法检查实效。第三,监督工作与改革重点相结合。2015年听取和审议关于深化预算监督制度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开展预算监督条例执法检查,确保了监督工作与改革工作同步推进。此外,根据履行职能和开展工作的需要,制定专题询问办法(试行)、满意度测评办法、关于实施预算审查前听取省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若干规定等,为依法开展监督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

开展聚焦式监督。为督促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首次安排在同一次常委会会议上,同时审议省政府关于上一年度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和本年度审计工作报告,并对上一年度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通过对比分析,督促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更好地发挥审计在人大监督中的作用。上述这种同时将多种监督方式聚焦于一点的做法,产生了明显的叠加效应。另外,自1996年起,每年确定一个主题,连续20年聚焦生态环境保护开展了“江河源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将人大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有机结合,将执法检查、专题调研、跟踪问效统于一体,取得了良好的监督效果。

……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尤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绘就了新起点上青海发展的新蓝图,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站在新的起点上,省人大常委会将高举“四个扎扎实实”这面引领青海未来发展的旗帜,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继续推进人大工作创新发展,为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贡献更大的力量。(乔欣 陈德华)

【省环保厅】长江黄河澜沧江干流水质持续优良
  记者从省环保厅获悉,今年上半年,人民政府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