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写在药盒上的特别遗嘱——追记党员廉福章
7月7日下午,廉福章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来海东市作巡回报告。抱着对一名时代楷模的崇敬,怀着对一位普通老人的思念,记者聆听了报告会。不同的角度,同样的情感,在每一个讲述廉福章事迹的故事中,在场的人认识了一个一辈子为群众谋福祉的廉福章,一个一辈子清正廉洁的廉福章。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他的事迹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党给了我政治生命,给了我做人的处世哲学,给了我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给了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知识;给了我物质生活所需的一切,给了我及我全家幸福。党的恩情永远记在心中,我衷心感谢党。我死后按照国家规定遗体火化,骨灰撒掉。当我头脑还清醒着的时候,特缴上一万元党费,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党费,请党组织收下。”2015年1月23日,青海省海北州原人大常委会主任廉福章因病逝世。病重住院期间,这是他在药盒背面写下的一份特别遗嘱。
廉福章是原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四十多年来,他始终战斗在海北草原的基层和一线,践行着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他从不利用职权为家人、亲戚谋私利,不搞特殊;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工作期间,推动了当地绵羊种群改良技术推广、青海湖北岸治沙等工作;他关心群众疾苦,每年都要抽出时间深入偏远农牧民家庭走访。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他继续关注牧民群众增收和生活改善,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向玉树地震灾区捐款。他生前,爱节俭,爱飞雪报春的寒梅,更爱他所从事的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他走后,人们以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和安静地聆听映衬他的高风亮节……
是干部就要冲在最前头
“无论是在哪种环境下,是干部、是党员,就要冲锋在前。”
从1951年3月参加工作,到1992年1月退休,廉福章在40多年的党政工作生涯中,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他对党忠诚,热爱党的事业,勤勤恳恳为各族群众谋利益。退休后,仍时刻心系海北州的发展,担任海北州干休所党总支书记,为丰富海北州文化事业、关心下一代成长发挥余热。
30多年前,我国开始改革开放,时任海北州主管工业副州长的廉福章经过深入调研,向州委、州政府领导汇报工作时提出,根据海北州优势资源,突出抓好“黑、白、黄”(煤炭、石棉、黄金)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带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思路。他的这一思路得到州委、州政府的认可和肯定,为后来当地的毛纺、电力、建筑、制药、物资等国有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海晏县人大常委会工作期间,廉福章十分关心群众的疾苦,不论工作多忙,每年总是抽出时间深入偏远农牧民家庭走访、慰问。1989年春节来临之际,廉福章来到了距州府最远的刚察县吉尔孟乡牧民家中慰问,当时乡政府工作人员认为牧民居住分散,与其到老党员和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不如把他们叫到乡政府统一慰问。廉福章不顾自己年龄较大,坚持说:“我们下来,就是想要看看他们的家庭,了解他们生活,让他们知道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他们。坐在办公室里听一听,不如到家里看一看。”在廉福章的坚持下,大家翻山越岭慰问了一户户老党员和贫困牧民。
“我跟廉福章共事时,他任海晏县县委书记,我在县上管财务贸易工作,他为人宽厚,平易近人,关心同志,爱护干部,不摆架子,是公认的好干部!”青海海晏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才巴说。
才巴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海晏县青海湖乡北岸克图、哑合地区由于干旱等原因,湖滨草场沙化严重。廉福章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有效遏制草原沙化,他及时召集有关领导干部召开紧急会议,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并及时向上级汇报情况,积极争取资金。在省相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对这些沙化严重的地区实施了飞播种草措施。“无论是在哪种环境下,是干部、是党员,就要冲锋在前。”从那时起,海晏县加强了对青海湖北岸治沙工作,为推进全县防风防沙,保护生态带了个好头。
手中权力永远只姓公
廉福章曾在海北州多个重要岗位上担任领导职务,在当地称得上是个有“实权”的人物,但他留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是铁面无私。工作中他大公无私,在家里,他对亲属严格要求,特别是对子女严格要求,勉励子女艰苦奋斗,靠自身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跟廉福章打过交道的人都说:“廉福章从来不用手中的权力给别人办违规违纪的事情。”老伴金存玲说:“他工作40余年里,从没见有人来家里找他说情办私事的,因为违反原则的事他是坚决不办的……廉福章不占公家一丁点儿便宜,只讲奉献。”
现年76岁的刘启甲评价道:廉福章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青海干部,在海北州工作生活了几十年,一直到担任州委副书记、州人大常委会主任,他在手握权力的情况下,没有为自己的亲属、老乡、朋友及其子女安排过工作……廉福章几十年坚持不搞“小圈圈”、不搞亲朋关系,手中的权力永远只姓公。
廉福章的大儿子廉健全说:“从我记事起,父亲就一直担任领导职务,但父亲从不会利用职权之便为家人亲戚谋私利。记得有一次,一位远房亲戚想托父亲帮自己调动工作,遭到了拒绝。父亲说我是一个党员领导干部,不能开这个口子,不然其他党员怎么看。”
廉福章在岗的40余年里,有个始终不变的做人原则:公家的东西一点儿都不沾。哪怕是公家的一张纸,他也不往家里拿。他是这么做的,也是这样教育要求子女的。
心系国事活到老学到老
退居二线以来,廉福章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读书、看报、看电视新闻等,也喜欢书法、国画等,时不时还看看唐诗宋词,遇到特别喜欢的会把它背下来。他用自己的点滴时间和实际行动实实在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充实自己,不断提高着自己的理论水平、党性修养,奉行自己的职业操守,始终坚持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不动摇。
廉福章退休以后不断发挥余热、热心公益事业的事情真不少。汶川地震时,他发动党员捐款,他个人捐了1000元;平时干休所发起的各类献爱心活动,凡是他知道的,他都会参加,如为灾区捐款、救助贫困儿童、捐资助学、帮扶困难群体等,至于参加了多少次,连他的老伴金存玲都记不清了。
廉福章去世后,老伴金存玲遵照他的遗愿,代他向党组织缴纳了1万元他人生中的最后一笔党费!因为廉福章生前身体不好时曾好几次对金存玲说:“如果我死在你的前面,请你一定要帮我上缴1万元的最后一次党费。”说起这件事,金存玲和子女们都说:“一个共产党员交党费是本分、是天经地义的。我们都支持他!”
廉福章走了,但他的故事在海北草原却越传越热、越传越广、越传越远。他以百倍赤诚的心去拥抱了他钟爱的党的事业,他也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自己钟爱的党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