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办卡 卡族成“卡奴”

19.04.2015  11:38
核心提示:   银行卡、积分卡、信用卡、贵宾卡、加油卡、会员卡、理发卡……你一共有多少张卡?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市民成为卡族,有人手里的卡超过了20张。  钱包里是卡的世界   4

   银行卡、积分卡、信用卡、贵宾卡、加油卡、会员卡、理发卡……你一共有多少张卡?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市民成为卡族,有人手里的卡超过了20张。

  钱包里是卡的世界

  4月16日,记者在西门、商业巷等地随机采访了10位年龄在20岁到40岁的市民,多名市民称手里有10张以上的卡,其中5位市民持有的卡的数量超过了20张。记者走访西门附近的多个商场、餐饮店、超市发现,许多商家为顾客提供三种刷卡付费方式:银行卡、信用卡、储值卡。另外,各商家推出的会员卡、贵宾卡、积分卡琳琅满目,各种新卡层出不穷。

  办卡多盲目

  商家以优惠、打折的手段吸引消费者办卡,消费者“一卡在手”后,有时反而被手中的卡所控制。

  市民王小姐手中有张某火锅店的可储值的会员卡,“商家说充1000元返200元,觉得实惠就办了。”从此以后,王小姐每次聚餐都要去那家店,有时候不想吃火锅也去,生怕过了使用期限,浪费了卡里的钱。

  超市、商场的积分卡同样受消费者青睐。消费者通过消费获得相应数量的积分,累积到一定数量后使用积分兑换商品、享受折扣。但记者发现,很多商家办理积分卡的有效期只有一年,一年内消费积分如果不使用,积分就会清零。

  消费者的积分如果不够高,往往无法使用,最后难逃被清零的命运。一些消费者为了不浪费积分,就需要花更多的钱去积分,这个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不必要的消费。由此看来,看似实惠的积分卡最终受益人未必是消费者。

  预付卡陷阱多

  近两年,消费者向商家预付款后,商家不见踪影,预付卡余额无处追讨等事件屡次发生。本报96369新闻热线接到过许多市民的报料。这些消费纠纷最终的结局往往是不了了之,消费者只能自己承担损失。

  2014年8月,市民方先生在省城一家形象会所办理了一张300元的会员卡。一转眼,形象会所变成了烟酒超市,老板也换了人。一想到会员卡里还有钱,方先生立马打电话给形象会所老板,但对方电话已欠费停机。烟酒超市老板称,店里每天都会有两三拨人来,都是来找形象会所老板的,希望能将预存到会员卡里的钱要回来。在形象会所办理会员卡的消费者多是附近小区住户,很多人办理的是1000元至2000元不等的会员卡。

  多个案例表明,市民听到办理储值卡可以打折等优惠信息后,就轻易向商家预付了费用,没想到正好落入陷阱,最终蒙受损失。

  多数是“鸡肋”

  除了各种商家的消费卡,“卡族”的钱包里还有一大主力,就是各类信用卡、借记卡、储蓄卡。

  记者发现,各大银行优惠五花八门,很多市民一不小心办了一张又一张的银行卡。银行卡虽多,实际使用的也就那么一两张,其他的卡成了鸡肋,一直静静地躺在钱包里很少使用。

  市民祁先生手里一共有10张银行卡。“以前在外地办的卡现在几乎不用,我就放在钱包里也没在意。”直到有一天,祁先生发现,自己很多银行卡里的余额不见了踪影,而且自己反而欠了银行的钱。原来银行卡上虽然没钱了,但是银行每年都会在卡里扣取一定的“管理费”和“年费”。

  各类卡层出不穷。“卡”带来的种种好处,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成了“卡族”。然而,“卡族”应当明白消费,合理用“卡”,不要把手里的“卡”变成“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