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举办三江源生态脆弱区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 高端学术研讨会

27.06.2014  20:47
              11月15日至16日,由中国科协支持、青海省科协、青海省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三江源生态脆弱区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高端学术研讨会在西宁举行。来自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国际竹藤中心、华南农业大学及省环保厅、省林业局、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省社科院、省委党校等有关部门的3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学术研讨会,省环保厅厅长杨汝坤、省人大环资委主任刘伟民、省政协人资环委李毅、省科协副主席刘青、省环保厅总工程师齐铭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紧紧围绕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与环境友好产业发展开展了学术交流与研讨,取得了积极的学术研讨成果。           在研讨会上,省环保厅厅长杨汝坤、省科协副主席刘青分别致辞,就开好研讨会提出了期望和要求。省政府三江源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晓南首先就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回顾,并探讨了今后工作思路。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林波围绕青海省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构建、省委党校教授马洪波围绕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发展、国家林业局国际竹藤中心研究员虞毅围绕风积沙的资源化利用及其评价、华南农业大学教授薛立围绕树木竞争研究、青海大学副教授韩秀茹围绕黄河中上游流域水利风景区规划、省生态环境遥感中心主任田俊量围绕青海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监测评价考核体系建设、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局局长董得红围绕青海省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探讨等,作了交流发言。
            专家们认为,三江源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地位、生态价值和生态意义,通过三江源保护和建设等工程的实施,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动中下游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是符合青海实际的发展道路,是青海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应该以生态产品的理念来重新审视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探讨和运用市场经济来推动三江源地区发展,加快建立完善科学的、符合实际的、操作性强的生态补偿机制,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及环境友好型产业,将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专家们还就三江源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水资源保护与开发、植物保护、风积沙资源利用、生态监测评估、湿地资源保护利用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积极建言献策,激发了学术思想,推进了成果共享。
          这次研讨会通过搭建跨学科、跨行业的学术交流平台,组织和邀请来自国内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积极探讨三江源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以期通过学术活动引导带动全社会关注支持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探索进一步促进三江源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为全国建立生态脆弱区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体制机制积累经验、提供示范,同时也为建立三江源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专家库创造了条件,对推进我省三江源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和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省举办三江源生态脆弱区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高端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

省环保厅厅长杨汝坤致辞

省人大环资委主任刘伟民发言

省政协人资环委主任李毅发言

省环保厅总工程师齐铭主持研讨会

专家发言

专家发言

专家发言

专家发言



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 王建军主持
  5月10日,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水利厅
12.68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全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我省集中力量推进一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近日省财政厅下达资金12.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