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医改呈八大亮点百姓共享实惠
青海新闻网讯 2017年的综合医改,我省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结合省情,在全面完成各项改革任务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下八个方面的特色亮点。
医疗费用有效控制看病就医负担减轻
我省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分类确定了8个市州和14所省级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目标,采取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强化医疗机构内控制度、严格控制公立医院规模、降低药品耗材虚高价格、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构建分级诊疗体系、实施全民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等九个方面控费措施。
同时,健全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监测、考核问责和奖补机制,定期通报各地区、医疗机构费用指标控制排序结果。严格实施考核,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资金等挂钩。截至去年底,全省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同比增幅为7.28%,全省公立医疗机构能够实现两票制的药品品规达85.12%。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居民看病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
医联体建设全面推进优质资源下沉基层
至目前,全省共组建89个医联体。省级层面,由省级医院牵头,共组建17个医联体,包括2个省级区域医联体,2个中、藏医民族医医联体,8个专科联盟,5个诊疗中心。覆盖14所省级公立医院、2所民营医院、3所军警医院。
市(州)级层面,由市州级医院牵头,联合县、乡等医疗机构,采取托管、签订技术帮扶协议、一体化管理等形式,在医联体内以人才共享、技术支持、检查互认、服务衔接等为纽带进行合作,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共组建16个医联体,覆盖18所市(州)级公立医院。
县级层面,重点推进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城乡纽带作用和县域龙头作用,形成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构建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共组建56个县域医共体,覆盖74家县级医院、339家基层医疗机构。
签约服务全面启动内涵增加模式更新
去年,我省制定出台了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签约服务的责任主体,家庭医生是第一责任人,提倡团队签约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门诊基本医疗服务包、个性化需求服务包三个服务包。
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上半年选择西宁市城西区、海东市互助县、海西州格尔木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8月份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省全面推开。截至年底,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组建家庭医生团队2076个,常住人口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54.85%,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到79.98%,贫困人口签约率覆盖97.48%。
健康扶贫举措有力脱贫攻坚再添动能
去年,我省出台了《青海省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实施方案》、《青海省农牧区大病集中救治方案》,实行大病集中救治一批,大病救治病种在国家规定的9个病种基础上扩展到14种,实行集中救治,截至年底,全省罹患14种大病3040人,已救治1914人,救治率62.96%。落实重病兜底保障一批,将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医疗保险起付标准由5000元调整为3000元,贫困人口住院费用政策内报付比达到96%以上。落实贫困人口参保个人缴费补助资金和减免看病就医普通挂号费、药费、诊查费、检查费等政策,实施医疗服务“十覆盖”。
同时,将全省所有扶贫建档贫困对象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全额资助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扩大了贫困对象门诊特殊病慢性病救助病种,提高了14岁以下困难儿童的救助比例,并降低重点救助对象重特大疾病救助起付线。全年共资助农村扶贫对象参保42.6万人,住院救助12万人次,其中,重特大疾病救助2493人次。
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建设持续前行
去年,我省安排省级公立医院药品零加成补助资金1.2亿元,下达了市(州)级、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补助资金0.8亿元和2.01亿元,确保各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顺利实施。全年第一批动态调整项目164项,对符合要求的230项耗材纳入管理目录,医保支付同步跟进。制定了170种按病种付费标准、110种按病种收费标准和7个日间手术付费标准。
制定出台了《青海省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实施方案》,从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健全医院治理体系和加强医院党的建设三个方面安排部署了我省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在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等10所医院开展试点,探索符合我省实际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路径。在省级10家医疗机构启动经济运营管理信息一体化建设项目。还制定了《青海省关于开展公立医院薪酬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在西宁市、海西州、黄南州开展试点。在试点中,以全省公务员年平均工资的40%作为绩效工资调控水平,医院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方案,进一步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同时,省财政投入专项资金3100万元,建设1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和10个县级特色专科,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完成标准化建设。
能力建设软硬并行政策加力增添后劲
通过强化硬件和软件建设,着力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提高县域内就诊率。硬件建设上,全年共安排投资4.94亿元,重点支持了健康扶贫、妇幼健康保障、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3类29个项目建设。
提升基层中藏医药服务能力,2017年底全省基层累计建成中藏医馆400个,覆盖率达92%。软件建设方面,持续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项目,完成基层免费订单定向国家级项目医学生197人、省级项目医学生100人、订单定向培养村医354人、330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招录工作。培训各级各类卫生计生专业计生人员2.91万人次。制定高层次卫生人才培养办法和引进办法,为健康青海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和岗位管理工作政策,提高了基层机构专业技术岗位中级、高级比例,专门设立基层卫生系列高级职称,基层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进一步夯实基层网底,乡村医生补助在原来人均1万元的基础上增加5000元,达到人均1.5万元。
医保制度更加完善便民措施惠及群众
2017年在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完善省级统筹的同时,推进商保经办、加快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等工作。去年7月份全省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和省内120所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9月份开通了全国所有省区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参保职工和城乡居民在全国所有省份就医实现直接结算。
截至去年底,全省已上传备案人员信息6.9万人,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异地就医定点医院,3025人完成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省大病保险和5个州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已交由商保公司经办,西宁市、海东市正在积极进行移交前期准备工作。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医保服务,从根本上实现了管办分开、政事分离、三方监督制衡,实现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方便群众、规范服务等目的,取得明显效果。并在全省8个地区建成医保智能审核监控系统,覆盖全省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监控全部定点医药机构、医保、医生医疗服务行为与参保人员就医行为,统一监管全省医保基金运行情况。
全民健康数据共享信息平台互联互通
以便民、惠民为出发点,完善全员人口、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2017年投入2599万元,用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功能升级、互联互通和居民健康卡建设。
目前,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初步建成并投入运行,汇集了远程医疗服务、分级诊疗、公共卫生管理、计划生育管理、健康档案管理、区域电子病历管理等8大类43个子功能模块,上联国家平台,下联县及县以上医院,横向连接当地政务外网以及人社、民政、人寿、人保等相关部门。已有58家医疗机构接入省级平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全员人口、电子病历分别达90%、85%、95%,卫生业务虚拟专网覆盖全省市州县。是全国19个实现国家、省、市(州)、县四级平台互联互通省份之一。
全省居民健康卡建设稳步推进,采取实体卡与电子健康卡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取得初步成效,成为全国第二个居民电子健康卡发行省份。全年通过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救助的人数占到总救助人数的60%,比上年提高5.3%。大力开展远程诊疗系统建设,全省所有市(州)、县级公立医院与省级三级医院以及北京、上海、浙江等地部分大医院开通了远程诊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