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 “民生成绩单”点亮青海发展进程
青海新闻网讯(本网记者 崔永焘 朵海平 摄影报道)1月26日,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省扶贫开发局、教育厅、人社厅、大通县长宁镇党委、省住建厅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围绕省长王建军所做《政府工作报告》发布我省民生发展方面的相关信息。新闻发布会由大会副秘书长、宣传组组长向清凯主持。
连日来,省长王建军在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在代表委员中引起强烈共鸣,热烈讨论。报告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充分体现了中央的大政方针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又紧密结合了青海的实际、凸显了青海的特色,回顾五年,交上了一份“扎实振奋的成绩单”,谋划未来,描绘了一张“激动人心的路线图”——“两步走”发展思路、四个“始终坚持”、“五四”战略……这些报告中的热词从不同侧面折射出报告的气度和温度。顺应发展大势,呼应人民心声,不仅昭示着强烈的使命担当,更充满了浓浓的民生情怀。
发布会上,省扶贫开发局介绍了我省确保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积极努力和巨大成效;省教育厅介绍了我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着力点,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不断加大教育投入,部分指标全国领先的显著成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介绍了我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方针,不断织密社会保障网的成功探索;西宁市大通县长宁镇以鲜活生动的事实展示了我省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群众带来的巨大利好;省住建厅介绍了我省大力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和农牧民危旧房改造项目,让居者有其屋的生动实践成果。
省扶贫开发局局长马丰胜发布扶贫攻坚成效省扶贫开发局局长马丰胜说,2017年是脱贫攻坚承上启下、全面深化的关键之年。2017年,我省实现了525个贫困村退出、15.8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底的10.3%下降到8.1%,7个贫困县有望顺利实现摘帽。2016、2017年两年累计13个贫困县摘帽,929个贫困村退出,27.7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5.1个百分点。可以说,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我省离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越来越近。全省上下不断强化责任落实,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大力发展绿色扶贫产业,持续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着力推进教育和健康扶贫,深入开展行业扶贫,全面深化社会扶贫,着力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今后三年,全省还将有29个贫困县、693个贫困村、23.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要分批次告别贫困,与全国一道步入全面小康。
省教育厅副厅长薛建华讲述教育惠民故事从2017年春季开学起,将西宁、海东两市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残疾学生及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纳入15年免费教育。在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基础上,取消义务教育学校社会实践及校外活动收费项目,并将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50元,落实提标资金3427万元,全省义务教育阶段66.33万学生受益。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生活补助制度,投入1.1亿元,覆盖46个县(市、区、行委),惠及2.1万名乡村教师……省教育厅副厅长薛建华说,2017年,全省教育系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为核心,攻坚克难,精准施策,深化改革,解决突出问题,补齐发展短板,努力创先争优,全省教育工作扎实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57%,小学毛入学率达到106.47%,其中少数民族学龄儿童毛入学率达到106.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2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3.99%。全省教育投入实现新突破,全年全省教育项目建设投入达到30.08亿元,实施了一批重大民生工程,创“十三五”以来新高。
省人社厅副厅长聂殿光发布社会保障兜底民生成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聂殿光说,2017年,我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方针,深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各项待遇水平,多项指标继续走在西部或全国的前列,各族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我省结合省情,经过积极探索,建立了以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统收统支”为核心的省级统筹制度,形成了制度、缴费、待遇、基金、预算、规程的“六统一”。单位和个人养老保险费直接缴入国库,支出由省级财政专户直接划入省级经办机构,逐级下拨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实行社会化发放的制度模式发放,确保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跨省异地就医住院直接结算目标任务提前完成,率先实现全省职工和城乡居民异地就医信息系统与国家平台的对接,全国首家完成预付金拨付,率先开展城乡居民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参保人员在全国各省市实现异地就医无障碍直接结算。截至2017年底,我省上传参保人员信息7.29万条,发生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业务3105例,切实解决了异地就医人员“跑腿、垫支”问题,以实际行动向全省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民生答卷。继续实施医保救助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将我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医疗保险起付标准由5000元调整为3000元,降低贫困人口门诊特慢病准入门槛,减化了申报程序和手续,建立了贫困人口参保和待遇兑现“绿色通道”,进一步提高了贫困人口大病保险待遇水平。开展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回头看”,及时将贫困人口纳入医保范围。全省19.55万人次贫困人口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2.97亿元、3382人次享受大病医疗保险待遇1767万元,极大地减轻了贫困人口就医负担……
大通县长宁镇党委书记张玉仓讲述基层医改成效大通县长宁镇党委书记张玉仓说,王建军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五年来,国家综合医改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各族群众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升。长宁镇就是一个综合医改给老百姓带来健康和幸福的缩影,他向给大家讲述了长宁镇医改的故事。
大通县长宁镇总人口39861人,承担着地区群众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2016年10月20日,大通县卫计局将县乡村医疗机构的管理权限整体移交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实行“总院—分院—卫生院—村卫生室”四级垂直管理模式。医院实行了先住院后结算,一站式服务模式,全面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及耗材实行网上集中采购且实行零差率销售,制定了较为完善的人事分配制度。2017年,门诊16541人次,住院417人次,全镇农民电子健康档案基本覆盖,卫生院和村卫生室HIS系统与公共卫生系统互联互通,所有资源动态管理、健康信息共享,继续推行一系列惠民便民措施,诸如药物零差率、先住院后结算、一般诊疗费、减免取暖费、优化诊疗环境等措施,切实方便了患者,减轻了患者负担。2017年仅在药品方面让利患者13.1万元,住院取暖费方面让利0.2万元。辖区内逐步形成了“首诊在基层,大病重病才转诊”的就医观念,既方便了患者,减轻了患者负担,也分担了二、三级医院的住院压力,又支撑了医保基金的合理支出。
省住建厅副厅长白宗科发布美丽乡村建设和棚改进展
青海省住建厅副厅长白宗科说,全省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农牧区危房改造以及城镇棚户区改造让更多高原人居者有其屋,家园更美丽。我省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始于2014年,每年选择300个村,以建设“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高原美丽乡村为目标,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过完善水、电、路、网、广场等基础设施,全面改造危旧住房,配置垃圾收储转运设施,大力实施“三清、五改、治六乱”为重点的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截至2017年,累计投入各类项目资金107.7亿元,对全省1200个村庄实施了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广大农牧民群众通过亲身参与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亲眼目睹了村庄的新变化,亲身体验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带来的新便捷,坚定了他们创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信心,现在可以经常听到农牧民谈论最多的就是村庄面貌、住房条件和生活水平发生了新的变化,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农牧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极大的得到提高。全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咬定目标,强化责任落实,提前安排项目,畅通融资渠道,着力抓开工、抓进度、抓质量,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顺利推进,成效显著。2017年,全省棚户区改造新开工56323套,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0.01%,完成投资155亿元。全省各地主动作为,采取降低准入门槛、提前预分配、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等方式,加快公共租赁住房的分配入住,1.89万户城镇中低收入家庭、进城转户农牧民、新就业职工等住房困难群体通过公租房解决了住房问题,公租房分配入住率达92.76%,列全国前列。
不到两个小时的新闻发布会,五名相关负责人发布的这么多鲜活的内容,向与会新闻工作者展现了青海厚重的民生画卷。人民网青海频道记者杨阳说,一场新闻发布会让大家看到了不一样的青海和生机勃勃的青海,作为新闻工作者,他有义务也将及时把捕捉到的这些民生新闻发布出去,为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加油鼓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