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 我省各级体育社会组织将达1000个 2025年将达2000个
青海新闻网讯(本网记者 崔永焘 报道) 7月2日,青海省体育局、青海省体育总会印发《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实施方案》 (下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我省体育社会组织“4+X”模式将基本成型,各类协会得到全面发展,全省各级体育社会组织总数达到1000个,有组织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占全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总人口的20%,县级体育社会组织覆盖率达75%;到2025年,全省各级体育社团总数达到2000个,有组织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占全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总人口的35%,县级体育社会组织覆盖率达100%。
为认真落实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拓展和延伸体育青海建设内涵,青海体育不断彰显“强筋骨、添智慧、保生态、促团结、助发展”的特有作用,在不断丰富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基础上,有力提升了人民体质健康水平和幸福满意指数。
我省以满足群众多元体育需求、提高人民幸福满意度为目标,将体育社会组织建设重点放在发展群众身边的体育社会组织,并逐步向乡村延伸覆盖,紧紧围绕体育社会组织“实体化、社会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路子,按照党委领导、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方向推进改革,加大职能转变、简政放权、政社分开力度,加快建立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体制机制。本着既要着眼长远、统筹规划,明确总体目标和政策措施,促进体育社会组织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又要分门别类、注重互补,针对不同类别体育社团,采取差异化发展策略,在盘活存量、提高增量、提升数量的同时,切实加强能力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共享体育改革发展成果。
全省各地将依法成立体育总会、老年人体育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和农牧民体育协会4个基本协会,在成立“四个基本协会”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单项协会和行业协会组织建设,大力发展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把广大健身群众纳入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中来,实现健身群众活动有组织、有指导、有归属。各单项协会要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和实体化发展思路,积极推进所属俱乐部建设,开展好运动项目的市场化推广和消费群体培养,不断完善自身造血功能。
全省各地将加快推动社会体育组织向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覆盖延伸,逐步实现“4+X”全覆盖。拓展乡镇综合文化站和社区(行政村)文化室的体育服务功能,积极带动乡村两级体育社团开展贴近农牧业、农牧区、农牧民的体育活动,激活社区居民的体育健身需求,鼓励各系统、各行业积极发展体育社会组织,鼓励有条件的行政村和社区建立相对固定的特色健身组织。
队伍建设方面,将进一步优化体育社会组织人员配备,建立起层次高、专业强、服务优的理事会,吸纳社会各界有影响、有实力,热爱体育、乐于奉献的企业家和社会知名人士进入理事会或担任领导职务,充分发挥理事会的领导核心作用,重点推进各类体育组织秘书处的建设,积极推行秘书长专职化,凝聚好体育社会组织的骨干会员,培养选拔乐于奉献、有影响力的中坚力量,通过会员的宣传、带动和组织,确保各项活动顺利推进;发挥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业余教练员在各单项体育协会中的重要作用,注重吸纳本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业余教练员和裁判员,并加强培训,引导本项目健身人群科学健身,积极鼓励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增强投身体育事业的积极性;进一步夯实体育社会指导员队伍。充分发挥体育社会指导员的主观能动性,有条件地区将试行聘用体育社会指导员,体育社会指导员主要协助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和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开展体育活动。
全省各地将积极推进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公共体育服务。购买对象主要是用于向符合基本条件、运行状况良好、能够承接赛事活动的体育社会组织;加快制定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办法和相关措施,明确购买服务的目录、内容和计划,探索建立竞争择优机制、信息公开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逐步将社会体育项目的赛事活动、普及培训、服务管理交由各级体育社会组织承担;鼓励全省性体育社会组织在各市(州)、县(区)依法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机构;不断加大各类资金扶持体育社团的力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金、补贴活动经费等措施,加大对体育社会组织扶持力度,有条件的地区将尝试设立体育社团改革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体育社团的培育扶持、培训交流、普及推广、表彰奖励等。
自今年6月开始,在全省所有市州、县区开展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建设工作,全面启动“4+X”建设模式,在2019年12月前完成四个基本协会建设,并具备全民健身活动成绩突出、党的组织健全、信用记录良好、社会效益明显等条件的,由各地体育总会负责逐级向省体育总会申报项目,经程序评审后拨付与赛事活动等级相适应的补助资金。
我省还将研究制定《青海省体育社会组织评估奖励办法》,积极引导各级体育社会组织参与“体育社会组织登记评估”工作,“十四五”期间,省属体育社会组织力争实现“3A级”以上全覆盖,市属和县属体育社会组织力争实现“2A级”以上全覆盖。其中,全省5A级体育社会组织达到10个。鼓励省属体育协会依法举办全省体育俱乐部联赛,省体育总会会同各省属单项体育协会建立业余运动员等级评定制度,授予俱乐部会员相应业余运动员等级。鼓励有实力的项目俱乐部承接体育部门赛事活动等公共体育服务,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办法,将有关公共体育服务项目交由体育俱乐部承办。
此外,我省还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扶持政策、探索创新发展、加强监管力度等相应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