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学府是怎样打造的——省委党校荣获“全国党校系统教学管理优秀奖”纪实

30.04.2015  12:16

  新学期伊始,省委党校传来喜讯——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党校系统“第二届教学管理优秀奖”评选活动中,省委党校荣获“全国党校系统第二届教学管理优秀奖”。这是全国党校系统教学管理的最高奖项,也是省委党校继获得全国党校系统课题项目中标奖、科研工作进步奖后,获得的又一重大奖项。

  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是什么让省委党校从全国45家省级、副省级党校中脱颖而出,并在教学、科研两项重要工作中跻身全国党校系统前列?

  这个结果绝非偶然。

  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打造“红色课堂”

  长期以来,省委始终把党校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放在全省发展稳定大局中去认识把握和推进提高,不断开创党校工作的新局面。

  省委书记骆惠宁始终关心支持党校建设发展,注重发挥党校作用,给党校交任务、压担子,每年到党校调研指导,进行讲课。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校长王建军严格履行校长职责,把方向、议大事,经常听取工作汇报,专题研究党校工作,亲自主持校委扩大会议,审定年度工作要点,指导教学科研工作;每学期党校开学典礼,王建军都亲自到场,与教职工谈心得、话体会、促学习。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以及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有关部门从研究招生计划、教学安排、学员选调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确保了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建设”、“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统战理论与实践”、“文化名省建设”……在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武伟生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一本课程教案,这些课程紧密联系青海当前发展实际,囊括青海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所有重大问题。

  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高地”,创建提升干部素质能力的“培训基地”,建设党校人干事创业的“理想家园”,打造具有青海特色的“红色学府”。

  省委党校始终坚持以教学质量为立校之本,按照“一个中心、四个方面”教学布局的要求,加强教学培训改革顶层设计。制定实施了《建设一流教学管理单位实施方案》、《特色品牌课程建设方案》、《青海省行政学院教学培训纲要(试行)》和《青海省社会主义学院教育培训大纲(试行)》,通过建设一校两院各具特色的教育培训体系、班次体系和课程体系,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提升了教学质量。

  “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大规模的实地调研。由教务处牵头组织,校领导挂帅,各教研部主任、骨干教师参与的调研队伍深入我省东部地区、环湖地区、柴达木地区和三江源地区,了解和掌握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及干部培训的组织需求。我们还要求每一位学员在培训前带来一个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一个希望解决的思想问题和一个关于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使授课教师更深入了解基层实际,掌握学员思想动态。使理论培训由概念化变为具体化、由枯燥变得生动。”副校长陈玮向记者概括了学校坚持改革创新,提高理论培训质量,加强精品课建设的生动实践。

  “我们创建的课程体系是个人知识面的扩展、智慧的延伸过程,更是思维的触动和思想的升华。使广大学员在坚定理想信念、激情推进青海发展、强化使命担当、为民务实清廉上有了新提升。 ”教务处处长桑才让教授在谈教学体会时深有感触。

  “今天我们辩论的题目是‘传统文化的利与弊’,请大家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观点!”4月24日上午9点,一场辩论即将展开……这又不单单只是一场辩论,而是省委党校开展论辩式教学的现场。

  “省委学校怎样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使党性教育真起作用,真有成效?”

  陈玮回答了记者这个疑问。“综合运用专题讲授、现场教学、案例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学员论坛、咖啡论坛、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方法,改变了过去教员讲、学员听的传统模式,实现了传授知识与提高能力的统一,提高了教学效果。”

  学校还合理安排拓展训练、应急管理、心理调试、媒体沟通、能力提升等实训课程,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实效性;专门建立了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原子城爱国主义纪念馆教学基地、西路军纪念馆教学基地、班玛县红军沟教学基地等;安排有关班次到井冈山、延安等革命圣地开展现场教学,使广大学员在现场教学过程中锤炼了党性,坚定了信念,提升了境界。整合资源提升优势打造“红色阵地”

  一路风雨兼程,数载春华秋实。

  省委党校不断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明确培训目标,整合资源,提升优势,打造“红色阵地”。经过全校教研人员的共同努力,具有“一校两院”的培训特色,分类科学、层次合理、长短结合、多元互补的班次格局日趋成熟完善。

  “有特色的培训是打磨出来的。”常务副校长武伟生对记者如数家珍。党校在巩固常规班次的基础上,加大藏语口语强化培训班、生态文明建设专题研讨班、民族团结进步专题研讨班等特色专题研讨班的办班力度;行政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在办好常规班次的基础上,加大公务员职业道德和能力建设培训班、全省应急管理干部专题培训班、政协民族宗教界委员培训班、全省佛教协会负责人暨藏传佛教界代表人士培训班和藏传佛教教职人员培训班等特色班次。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词是:长期实践、不断修改、虚心完善、精益求精……

  这几年,学校举办了“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问题研究”、“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保障”、“人才管理问题研究”、“食品安全”、“推动四个发展”、“维稳(综治)工作”、“工业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等专题研讨班。

  “我们的培训为服务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推动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省委党校哲学社会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吴玉敏自豪地说。

  “我们围绕不同主题开展小班教学、调研、研讨,形成研修报告,并进行开题评审、中期评估和答辩,研修成果以专报形式报省委省政府作为决策参考。这种形式使学员能力和素养能得到全面提升,广大学员都很认同。”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王兰英也深有体会。

  省委党校办学正规化、科学化和不断改革创新不仅得到了广大学员的好评,而且扩大了社会影响力。近年来,省、市(州)、县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甚至省外境外培训机构都积极与学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大家纷纷点赞,“在党校办班,我们放心!”

   汇聚人才开放办学打造“红色智库”

  省委党校每年引进硕士生6-8名,充实教研队伍;积极选送优秀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进修培训、做访问学者,每年选送到国内外院校进行访学培训的教研人员达100多人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博士韩宏亮就是其中的一员,他说,“到国内外院校进行交流学习,使我们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增长了见识。”——这是学校改革创新、汇聚人才,开放办学,打造“红色智库”的一个缩影。

  “事业无人才不兴。”多年来,省委党校注重汇聚人才,大力实施学历学位提升计划,教研名师、中青年教研骨干、青年英才培养工程和实践锻炼人才培养计划。目前全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有两名,省级优秀专家5名,省级优秀专业技术人才5名。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人数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6%,其中博士9人,在读博士5人,从事博士后研究3人。学校还启动实施了人才工作“PDCA过程管理”,按照“项目+学术团队”模式,推进教研人才团队建设,形成了省级、校级和重点项目团队的三级人才小高地建设梯队,目前已形成1个省级人才小高地、2个校级人才小高地、6个重点项目团队。

  学校一直积极探索“党校+高校”、“党校+基地”培训模式,先后在市(州)、县建立了集教学、科研、咨询为一体的16个现场教学基地,每年开展现场教学20余次,把开放办学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助力器”,积极开发校外资源,大力拓展培训渠道。

  学校分别赴国家行政学院、浦东干部学院、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大学和珠江三角州、重庆、香港等地以及澳大利亚、德国进行异地培训。邀请美国乔治亚大学、上海黄浦商学院、台湾中华两岸和平促进协会著名专家学者来我省讲学交流;由上海图书馆为校院三江大讲堂提供高端专家资源支持。邀请省委常委领导在高层次轮训班、州厅级领导干部进修班授课;邀请省内厅局级领导在县处级以上主体班次授课;通过举办“三江大讲堂”、“双周学术论坛”、“昆仑大讲堂”等形式,邀请中央党校、高校、国外知名专家作报告;选聘优秀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工作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为兼职教师。学校还首次独立举办了两期越南干部培训班,在涉外培训上实现新的突破。

  执著的追求终于化为闪耀的霓虹,辛勤的汗水终于浇开艳丽的花朵。

  “荣誉只代表过去,我们的事业指向未来。唯有永不满足、永不停下追求的脚步,才能肩负起神圣职能使命,才能迈着踏实稳健的步伐,进一步开创党校教学工作新局面。”常务副校长武伟生的话朴实无华。在这个荣誉满满的优秀集体中间,听着他们谦逊的话语,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记者深深感受到,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又实至名归。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