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 我省规上工业今年以来增速好于预期 增速前七个月排西北五省区第1位 国有经济扭亏增盈
记者从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了解到,1至7月,我省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7.5%,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国排名第14位、西北五省区第1位,增长速度好于预期。与此同时,国有企业改革重点任务有序开展,国有经济实现扭亏增盈。
今年以来,我省工业系统全面启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513”工程和工业“4322”工程,创新和上技改工作稳步实施,去产能工作已完成年度目标的七成,降成本打出组合拳。
启动实施“百项创新攻坚”和“百项改造提升”工程,截至目前,100项创新攻坚项目开复工78项,100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开复工82项。新材料、盐湖化工、生物产业投资分别增长58%、94%和44%。截至7月末,我省共取得16项科技成果和50余件专利,新申请并受理10件发明专利。
推动“互联网+”工业融合创新发展,集中支持50项重点“两化”融合项目,西宁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7户企业纳入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建成全国首条藏文电子产品组装生产线,“云藏搜索”藏文搜索引擎正式上线,信息产业项目和信息化集成技术应用加快推进。截至7月末,全省共完成信息消费投入61.9亿元,同比增长8.7%;信息消费规模148.3亿元,同比增长7.7%;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产业收入36.8亿元。
去产能取得阶段性成果,西钢3台冶炼炉、能发集团9万吨煤炭产能已关停,已安置职工629人,完成年度安置计划的70.8%。通过落实减免税费和电、运、气、融资等政策措施,1至7月我省为企业降低成本26.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5%。
此外,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提质增效工程,支持企业改革调整和项目建设。1至7月,我省18户出资企业资产总额4159.2亿元,同比增长8.8%;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66.4亿元,同比增长43.9%。继一季度实现扭亏增盈以来,到7月末累计实现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175%。7月末出资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00.8%。(花木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