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解读④
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进一步强化就业服务和援助。各地、各相关部门和高校要深入开展实名制登记工作,人社、教育、高校要密切协作,做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后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省教育厅于每年9月15日前将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实名信息提供给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基层就业服务平台要及时主动与实名登记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联系,摸清就业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加强跟踪服务,为有就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持续提供岗位信息和求职指导。
各地、各相关部门和高校要把握高校毕业生特点和求职需求,积极开展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活动,精心组织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就业服务周、部分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专场活动和每季度的全国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月等专项服务活动。各市州要结合本地产业发展需要和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需求,扩大就业见习规模,提升就业见习质量,确保有见习需求的高校毕业生都能得到就业见习机会。加强与援青省市相关部门工作衔接,争取援青省市提供更多的大学生实习、就业见习、技能培训机会和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我省高校毕业生提升就业技能和实现异地就业。加强与东部发达省市、西部邻近省区及新疆建设兵团的沟通协作,通过联合开展网络招聘、举办现场招聘会、组织人才输出等形式,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走出去就业。
各市州要深入实施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专项就业培训工程,按照年度计划,积极组织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与3类8项培训,切实提高毕业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高校毕业生需求,创新职业培训课程,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西宁市、海东市、格尔木市等高校毕业生相对集中的城市,要提升改造一批适应高校毕业生特点的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和培训实力雄厚的职业培训机构,要选择一批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培训项目,及时向社会公布。
各地、各高校要将零就业家庭、农村贫困户、城乡低保家庭、残疾等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和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列为重点对象实施重点帮扶。从2014年起,将残疾高校毕业生纳入享受城乡居民低保家庭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的范围,给予每人一次性求职补贴900元;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的,在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办理实名登记并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的,给予最长不超过2年、其实际缴费70%的社会保险补贴,所需资金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在面向社会公开考录和招聘中带头招录残疾高校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