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西宁这名警察都做了些啥?

10.09.2016  19:39
警徽照亮上山庄村的致富路    记西宁市公安局驻村第一书记 种延宁 8月,高原最美的季节,记者来到了湟中县土门关乡一个叫做上山庄的小山村,近日上山庄村种植的花海火遍了朋友圈,西宁周边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在这里赏花阅景,这不,现在已有多名游客正行走在上山庄村的花海间,山坡上种植的金盏子、波斯菊、格桑花开得正艳,金灿灿的向日葵更是格外惹人眼球,游客们纷纷摆出各种姿态,用相机和手机记录下这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景。村民们挣钱的渠道多了,他们的脸上也绽放出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警徽照亮上山庄村的致富路
  然而,昔日的上山庄村却是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属于湟中县贫困村之一。去年,随着一个人的的到来,上山庄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他就是西宁市公安局便衣支队政委驻上山庄村“第一书记”---种延宁。一人,一村,五百多名村民,这位普通的民警浓墨重彩地演绎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给上山庄村带来了腾飞的希望。驻村近一年,种延宁通过跑关系、要项目、争资金,致力改善上山庄村基础设施,发展村集体经济实体,用心用情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如今上山庄村的村容村貌不但焕然一新,而且村里有了集体经济,村民们挣钱的渠道多了,他们的脸上也绽放出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熟悉村里情况,摸清村里现状,当好群众的“主心骨”
  2015年10月,西宁市公安局便衣支队政委种延宁被上级部门派往湟中县土门关乡上山庄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第一次走进上山庄村时,面对着眼前这个陌生的小山村,种延宁感到一切都太茫然,这里太穷了,村里既没有产业,也没有优势资源。也就在这一天,种延宁给自己来立下了军令状:“一定要想尽办法带领上山庄村的乡亲们脱贫致富”。

驻村以来,种延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挨家挨户地走访,村里150多户人家,好多村民白天外出打工不在家,他就晚上去,走访完回去整理走访资料也要忙到凌晨1点左右才休息。与此同时,他克服没有农村工作经验,缺少扶贫知识等困难,不断学习,努力补齐自己的的短板,在田间地头,在农民家炕头,他与农民拉家常、交朋友,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征求村民意见建议,真正把村民所需所盼所想摸清、摸准、摸透,成了上山庄村脱贫致富的“主心骨”。

      这些年县上、乡上也在搞马铃薯基地、藜麦的种植,但在上山庄村却基本上都不见效果,没能给村民带来经济效益,假如这个地方一遇见自然灾害,土地抗风能力特别差,土壤特别薄,挖开以后,底下基本上就是沙子,所以这个村子的收入在县上不是很高的,只能达到年收入户3900块左右。由于先天自然条件差,导致了上山庄村民思想消极保守、主管脱贫意识差,没有危机感,思想观念依旧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怕困难、懒思考、怕风险、缺主动,等、靠、要思想严重,劳动力素质低下,造血功能差;再加上村民文化素质较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差,机会少,上山庄村的村民大部分人处在贫困线上,有些农户连基本生产资料也没有钱购买,这些原因成为严重制约上山庄村群众发展经济的瓶颈。上山庄村的人均收入指标处于全乡倒数。摸清上山庄村贫穷的原因后,选择什么项目?怎样带领贫困户永久脱贫?怎样改变这里落后的面貌,成了种延宁时时刻刻在思考的问题。
发挥村两委班子作用,实现党建和精准扶贫无缝对接
在扶贫工作中,种延宁科学规划,充分发挥上山庄村党支部堡垒作用,拓展阵地延伸,党建带领扶贫,扶贫促党建的工作思路,坚持做到精准扶贫推进与加强基层党建通过研究、同部署、同推动,把基层党建目标与精准扶贫目标任务有机结合制订了上山庄村的扶贫计划和扶贫方案。通过全体党员集思广益,大家梳理出当前的工作重点,认真制定好发展规划。确立了产业扶持,低保兜底,教育培训,转移就业,资产收益一体的模式, “党员带动+贫困户参与”的产业联动方式,开办了上山庄村第一个养殖合作社,吸收贫困户发展牛羊和中药材特色养养殖业。鼓励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带头始终藜麦,邀请西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目前已带动贫困户4户种植藜麦18亩。上山庄村村委主任温兴俊在工作组来之前,做着自己的生意,通过贩牛、贩马、收虫草每年有着近10万元的收入,现在做为党员、做为村委主任的的温兴俊每天都要到村委会上班,做为上山庄村第一个合作社的带头人,他还要向广大的农户负责,身上多了一份责任感。

    村民温兴义夫妇俩和27岁的女儿及一个3岁的小孙子生活,女儿患有精神分裂症,还经常打大人闹事,一家四口人的经济来源只能依靠温兴义一人在外打过零工,针对温兴义家存在的“结症”,种延宁“对症下药”鼓励引导温兴义在家发展奶牛养殖产业,这样不仅可以照顾家人,还能有稳定的收入,为解决资金问题,种延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通过相关政策为温兴义家修建了牛棚。现在,温兴义家已经养了10头牛,50只鸡,下一步,他还想扩大养殖规模,以此自家的收入。 因地制宜,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新路径
根据上山庄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种延宁分别制定适合全村各户的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对生活困难的特困家庭和低保户展开帮扶活动,西宁市公安局便衣支队作为上山庄村的“双帮单位”,前后三次入村走访农户,为贫困户捐款4000元,解决面粉4吨,化肥2吨;种延宁积极联系仁济医院并达成帮扶协议,给予扶持资金5万元,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4个,为全村贫困群众免费体检,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可常年免费治疗。在扶贫工作中注重产业发展,种延宁结合上山庄村实际情况发展养殖,和距离村子5公里远的青海互邦农业开发公司达成协议,确定8名贫困户去企业务工或承包蔬菜棚。
引进项目改“靠天吃饭”变“借鸡生蛋”
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种延宁积极寻求社会力量改“输血”为“造血”,引入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工作,投入资金五百万元打造乡村旅游项目,以此带动整村经济发展,吸纳贫困劳动力。休闲娱乐、户外锻炼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内部消化的方式,鼓励有能力的的贫困户和其他非贫困户进行有偿劳动。今年已经71岁的汪生花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平日里一人在家,自从村子里种植花海后,7、8月份老人在花海里拔草,一个月能挣1000多块钱,在和老人的交谈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老人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

      种延宁告诉记者:“乡村旅游项目运转后,村民除了土地出租直接带来稳定的收入以外,还可以带动上山庄村的产业升级及经济发展,同时还能够使村里的大龄农业劳动力从土地的单一手工劳作上解放出来,减少外出务工人员的负担,也可大大减少劳动力的浪费;项目区建设完成后还将直接解决村里近200人的就业问题,全村近150余户人家将以合作社形式得到分红;在项目区,村民还可以搞商业、办农家乐;综合起来,村民的收入一定会大幅增加,有了持续稳定的收入将使上山庄村民脱贫致富。”
美丽乡村建设 村容村貌大变化
种延宁来到上山庄村后帮助上山庄村申请了“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投资187万元修建了上山庄村文化活动广场、新建成的村文化活动广场环境优美,广场周边摆放着一些健身器材成了孩子们的最爱,每到傍晚,男女老少不约而同来到广场或悠闲散步或坐在亭子里的石凳上寒暄,太阳能路灯、土墙改造、墙体刷粉、边渠及河道整治,环卫设施配套等基础设施已建好,上山庄村的村容村貌得到大幅改善,村民的精气神也大不一样。对于上山庄村的明天,种延宁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