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全省两会】 始终牢记嘱托 矢志破浪前行 ——写在全省两会召开之际(中)
江源平
1
如红日东升,如大潮奔涌,如长风浩荡,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从72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迸发、向着梦想前进。
不会忘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各族人民的牵挂,对青海工作的关心,对青海发展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青海考察、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青海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擘画宏伟蓝图、提供根本遵循,让青海干部群众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牢记嘱托,感恩前行。我们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与推动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各项工作部署落地见效贯通起来,心怀“国之大者”,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不断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就,建设绿色发展、生态友好、创新开放、文明和谐、人民幸福、政治清明的现代化新青海。
大道如砥,大势如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的嘹亮号角在江源大地回荡。
2
句句嘱托,殷殷期盼——
“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扎扎实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青海的生态安全地位、国土安全地位、资源能源安全地位显得更加重要。”
……
在踏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为青海把舵定向、擘画了新的宏伟蓝图。
明确了青海“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在全国大局中“三个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明确了“三个先行区”建设、“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
明确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增进民生福祉、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五项重大任务;
明确了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生态文明高地的更高要求;
明确了将建设产业“四地”作为推动青海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和行动路径;
厚望如山,催人奋进。
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为新青海建设引路指航。
3
心中有目标,脚下有方向。
我们把深切厚望转化为奋勇向前的勇气和力量,心怀感恩,砥砺前行,以不懈努力“撸起袖子加油干”,新青海建设取得历史性新成就新发展。
回首2022,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凯歌行进。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青海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坚定信心、保持定力、迎难而上,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全省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生态文明建设交出新答卷、民生福祉迈上新台阶、民族团结实现新进步、社会治理达到新水平、政治生态呈现新气象,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新进展新成效。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援青等深入实施,青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地位和责任持续强化,连南接北、承东启西大通道优势和纽带功能日益提升,“五个示范省”国字号试点稳步推进,稳藏固疆战略支撑功能更加凸显,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青海分量”明显提升。
这一切成绩的取得,最根本的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有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亲临指导、亲自部署。
推进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我们必须坚持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原则,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的关心关怀转化为全省上下干事创业、办好青海事情的激情和行动。
4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我们铭记——“盐湖是青海最重要的资源。要制定正确的资源战略,加强顶层设计,搞好开发利用。”“要结合青海优势和资源,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体现本地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要求。
我们深知——“建设产业‘四地’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青海推动高质量发展擘画的重大战略,是青海‘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重大任务和重要抓手。”“突出青海高原绿色、有机、冷凉、光强等资源禀赋,紧紧抓住建设产业‘四地’等政策机遇,走‘优而特、特而精’的产业发展之路。”
我们明确——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在加快推进产业“四地”建设中走出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全省30余个“十四五”重点规划均将支持产业“四地”建设纳入其中,财政加大支持力度,为青海推动盐湖化工向新材料、新能源等绿色低碳领域拓展,做强光伏、锂电等新兴产业,扩大特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推进特色优势产业与旅游业有机融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盐湖产业:强链、延链、补链,产业竞争力持续加强。
高纯氧化镁晶体材料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率先实现盐湖提锂排放母液镁、锂综合回收利用,率先实现国内IBC电池工业化量产,成功突破高纯氯化锂制备过程除硼关键技术,碳酸镁示范线建成投运,碳酸锂产业稳步发展。并且,盐湖股份重磅回归,2022年第一季度盈利超过3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5%左右。
——清洁能源:为全国能源转型提供“青海样本”。
2022年,随着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新能源基地最后3台50兆乏新能源调相机完成168小时试运行后正式转入商业运行,经过多年的努力,世界最大规模新能源分布式调相机群在青海全面建成投运,对未来国内其他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的建设、运行及外送消纳提供了成功示范,也为实现“双碳”目标开辟了全新路径。“世界清洁能源发展看中国,中国清洁能源发展看青海”能源发展新样本铺呈眼前。
——生态旅游:世界级生态旅游“品牌”越发闪亮。
以绿色生态游为“主旋律”,茶卡盐湖、青海湖景区、大柴旦北纬37°星空营地等生态景点擦亮了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金色名片”。我们推出精品线路200条,7条入选全国“十大黄河旅游带”精品线路,3A级以上景区达142家,金银滩-原子城等5A级旅游景区创建积极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积极推进。
——有机农畜产品:特色优势产品走进全国走向世界。
海东市的富硒农产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枸杞、藜麦,海南藏族自治州的青稞、冷水鱼,海北藏族自治州的牦牛、藏羊,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继2019年“久治牦牛、藏羊”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后,2022年成功入围全省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县行列,“久治牦牛”成功进驻西藏、陕西、山东、四川等地市场……“青字号”品牌越叫越响亮。
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着眼于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中更好发挥青海特有资源禀赋和特殊优势,找准定位,明确思路,我们以“高地”和“四地”建设为支撑,构建体现青海特色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走适合青海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5
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
扎实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每个青海人的心里。
我们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起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使命担当和重大政治责任。
——三江源区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6%以上,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实现“双缩减”,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提高11%、30%以上。
很久以来难得一见的雪豹、金钱豹、欧亚水獭频频亮相,黄河源头碧波荡漾,重现千湖美景,“中华水塔”日益坚固丰沛。
三江源区主要保护对象都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质量得以提升,生态功能得以巩固。
宽广清冽的江河湖泊、连绵深邃的山川峡谷、苍茫无垠的沙漠戈壁,皆构成了包括人类在内自然生命赖以生存的家园。随着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青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人民高品质生活的全过程中,“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已然成为江源各族儿女的共识。
——全国首个100%利用清洁能源运营的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全国首个100%清洁能源可溯源绿色大数据中心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世界首条以输送新能源为主的输电大通道建成运行。最美湖泊、最美花海成为热门打卡地,青海已经成为世人向往的“诗与远方”……
“只有好的生态才是自己踏踏实实握在手里的财富”,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岗龙乡岗龙村禁牧减畜,走生态畜牧业之路,改变了以前超载放牧、草场退化、增畜不增收的发展困境。
——在三江源头,为每个牧户设立一个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每家有一名生态管护员。昔日手执牧鞭的牧民,从草场资源利用者变为源头生态守护者,在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的同时端上了“生态饭碗”,有效调动了他们保护美丽家园的积极性,也激发了他们自觉保护生态的责任与担当意识。
今天的青海,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呈现出一幅海晏河清、碧草连天、生机勃勃的大美画卷。
6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
一切围绕百姓关切,涉及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各个环节,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我们笃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遍布城乡的“老年之家”,老人们聚在一起下棋、聊天、唱花儿,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在家门口就能上学进幼儿园,校园美、设施全,家长省心孩子省力;越来越多的好药、救命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一碗充满“青海味道”的拉面走南闯北,成为海东市增收致富的龙头产业;海南藏族自治州塔拉滩,一群群穿梭在光伏板间吃草休憩的“光伏羊”,使周边村民每年增收200多万元……
关停采砂场,依靠特有的地理、资源优势,互助土族自治县卓扎滩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建设绿色乡村,一举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网红村”,集体经济分红累计达426万元,从贫困村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
从河湟谷地到草原深处,从瀚海戈壁到环湖流域,今日的农牧区面貌焕然一新,乡村“颜值”大幅提升,各族群众团结奋进在共同富裕道路上!
一串串数字、一项项举措、一个个成效,让群众实实在在地提升着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省上下撸起袖子加油干,把一项项“民生清单”变为百姓的“幸福账单”,用数不清的暖心行动绘就了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的美好画卷。
以人民心为心,以百姓福为福,我们致力于让发展阳光照进每个人的生活,让广大群众更加富足幸福、更有机会人生出彩、更能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
7
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生活在青海这片热土上的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和睦共存,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考验,“阿爸阿娘的800个包子”火爆朋友圈,一对夫妻的善举温暖了整座城。同心战“疫”、共抗疫情,我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中华民族一家亲”。
建设全国示范区和单位18个、社区“石榴籽家园”110个,打造“指尖上的青绣”“舌尖上的拉面”等民族团结创建品牌,成为青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范。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大家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
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在青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奋力推进新时代青海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立足省情实际,建立四级党委书记负总责的领导体制,省委、省政府出台实施纲要和意见,在全国开创了党委总揽创建的先例,形成党委主导、政府负责、全社会参与,党政军民齐抓共建的大创建格局。
深化社区“石榴籽家园”建设,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加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化“五个认同”,使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坚持把法治建设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途径,颁布《青海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6个自治州全部出台《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法治基础更加牢固。
从“共建共享”到“共建共治共享”,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我们清晰地看到,一项项制度的出台、一个个务实举措的落地,无一不是紧紧围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以更宽广的视野推进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转型。
放眼青海大地,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民族团结之花在青海大地竞相开放。
8
利剑千锤成器,精铁百炼成钢。
“扎扎实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要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确保党的肌体健康。”我们谨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我们始终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要求,持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不断筑牢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根基,始终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切实增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牢牢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意义、宝贵经验、形势判断和任务要求,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和坚不可摧的意志,奋力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
扎实推进作风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巡视实现高质量全覆盖。深入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和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不断深化。深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
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积极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严格选人用人、抓好监督预防、匡正选拔风气……
办好青海的事,关键在党,在矢志不渝加强党的领导。我们必须始终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必须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和扎扎实实的行动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大要求落地生根,必须着力构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长效机制,坚定自觉地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自觉地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擘画的宏伟蓝图一步一步落到实处。
9
时间前行不舍昼夜,建设现代化新青海,寄托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承载着青海各族人民的热切期盼。今日之青海,所有的收获,都是每一个在路上的奋进者踏踏实实、努力奋斗的汗水所浇灌出来的。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我们已经走上了一条光明大道,但我们要继续奋勇前行。
因为建设现代化新青海,让青海大地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仍须攻坚克难、破局开路、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在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的伟大征程上,青海各族儿女正以坚定的决心、信心、恒心,强大的志气、骨气、底气,展现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为广袤的江源大地不断注入新的生机活力,升腾起万千气象!(本文执笔:戴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