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四两拨千斤的“金手指”
2013年至2014年,青海省专利申请量连续两年突破千件大关,增长率达到39.58%,排名全国第二。这一数据背后折射出的是信心,是活力。
现在,产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宏观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发展方式面临深刻调整,而知识产权则在带动全社会科技创新,助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中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世界市场,中国买什么什么就贵,中国卖什么什么就便宜,这句话相信大家都听过。比如,我国的粮食产量和钢产量在世界排名遥遥领先,但是经济效益却很低,当传统方式难以为继时,就要开始进行转型升级,那么,调结构,转方式,依靠什么?这就需要科技创新来发挥作用,而这之中,知识产权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省知识产权局局长许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4年,我省专利申请量连续两年突破千件大关,增长率达到39.58%,排名全国第二。其中,2014年全省共申请专利1534件,同比增长35.98%;专利授权量为619件,增长23.31%;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0.789件,增长23.47%。
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我省知识产权正在进入“量增质优”高速增长发展的新常态,迎来了知识产权的又一个“春天”。
许淳说,从今年起,我省实施专利倍增计划,知识产权申请量将会在五年内再翻一番!
科技创新 专利先行
知识产权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来源,也是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核心战略资源。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努力完善体制机制基础,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而对企业来说,专利能有效保护企业的发明创造成果,确保自身产品生产与销售安全可靠,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法律保障,占据有利地位,从而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在去年对我省245项有效发明专利调查发现,已实施专利112件,占比46%,仅企业就占据了70件,占总量的62%,专利实施产值已高达374亿元,其中企业占98.8%。由此,我省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在专利实施中具有主导作用,发展势头迅猛。
在第十六届中国专利奖的评选中,企业也在知识产权领域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发明专利“一种光卤石反浮选尾矿生产氯化钾的方法”、青海康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发明专利“离子交换法减除沙棘果汁原料中重金属铅含量的方法”、青海国鑫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实用新型专利“同水平多根铝合金空心热顶铸造设备芯头”获优秀奖,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外观设计专利“酒盒(天佑德—天之德)”获外观设计优秀奖……这一年,成为了我省获中国专利奖项目最多的一年。
企业创新活力迸发的背后,是多项政策的密集出台,为其保驾护航。
我省结合实际,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特别是省人大颁布的《青海省专利保护促进条例》,填补了我省专利专门法规的空白。同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
今年,我省还将完善青海省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推动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对带动全社会科技创新,助推青海省经济转型升级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专利质押,破冰融资困局
在高新技术对全省经济的贡献日益增大之际,我省不少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却面临着融资难题。
由于土地、厂房和设备等固定资产较少,这些企业往往无法落实担保或不能满足抵押,银行拒贷率较高。资金不足成为束缚企业进一步创新发展的瓶颈。守着知识产权这座“金山”,却过着勒紧裤腰带的“穷”日子,这让不少中小型高科技企业陷入了尴尬。
困局如何破解?
青海华园新能源应用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乔建华告诉记者,2012年他们由于资金紧张,企业发展遇到困难,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利用专利“冶金废渣喷涂太阳能集热器”质押获贷30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
这件专利质押,是在青海省知识产权局与交通银行青海省分行签订的“青海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战略合作协议”的框架下实现的,也见证了青海省专利质押融资的“破冰起航”。
近年来,青海省知识产权局通过银企对接、专利价值评估、专利质押登记等积极推动专利质押融资工作,2013年金融机构共发放专利质押贷款2笔,共计1300万元,青海利亚达化工有限公司获得西宁开投科技发展小额贷款有限公司300万元专利质押贷款,青海威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获得交通银行青海分行1000万元专利质押贷款,较2012年增长333.3%;2014年青海中力电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青海绿草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自主拥有的专利,分别与金融机构合作,成功实现专利质押融资3500万元。对我省专利权质押融资工作来讲,是又一次突破。
专利转化,促进转型升级
创新成果层出不穷的同时,向现实生产力和企业竞争力转化的速度也在加快。
为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充分发挥专利技术在我省经济转型升级中的支撑作用,我省积极加大对企业转化实施专利技术的资助力度。
据了解,2009年—2014年,我省共资助专利13项资金33万元,引导企业自主投入6051万元,资助资金与企业自主投入的比例达到1:183;实现产值23865万元,利税2655万元。政府投入与企业产值、利税的比例达到1:723:80,真正实现了“小投入,大产出”。
在对112项有效发明专利转化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后显示,共实现产值3748438.6万元。专利事业对全省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在得到资助的专利技术中,青海利亚达化工有限公司的“盐湖综合利用副产物生产高品质硼酸专利技术转化”项目,专利转化仅一年高品质硼酸年产就达到7000吨,实现产值2507万元,利税206万元;
青海久实虫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中国被毛孢菌粉生产方法专利转化”项目,自转化3年以来,已建成1860平米通过GMP认证的生产车间,年产中国被毛孢菌粉产品10吨,实现产值2040万元,利税634万元;
青海国鑫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专利转化而运用的铝及铝合金加工模具挤压与清理同步进行装置,解决了产品挤压过程中传统模具分离技术存在的铝屑粘连、挤压与清理不同步造成的费时、费工、产品质量降低等问题,减少了生产工序、节省了人力和物力、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专利服务,迈上了新台阶
去年底,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西宁代办处正式挂牌运营,为我省的申请人、发明人和专利权人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搭建了一个良好平台,对提高我省专利申请的数量、质量以及专利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标志着我省专利服务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今年4月20日,青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南川工业园区、东川工业园区分别设立了知识产权工作站,开展服务机构、专利代理人“入园进企”行动,为园区各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申请代理、专利信息检索、专利权质押贷款、专利战略制定等相关服务,帮助园区内企业挖掘创新潜力,实现专利“提质增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跟踪企业技术开发,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专利信息咨询、检索、开发服务,接受企业专利维权咨询;建立企业与专利服务机构联系桥梁,指导企业专利申请、专利转让等相关事务;协助专利管理部门调处专利纠纷,查处假冒专利案件;宣传普及专利法规、知识,组织开展专利实务培训;协调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
我省相关部门还针对全省经济发展特点,以西宁市为重点地区,以查处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药品、特色产品、商业流通领域为重点突破口,积极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随机检查的专利执法检查,涉及商品1200余种。
面对当前专利工作环境的新变化,经济发展新常态对专利工作的新要求,知识产权强国、强省建设赋予专利工作的新使命,作为企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发展中“四两拨千斤”的新引擎,全省知识产权系统必将继续开创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新篇章。(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