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斌、石耀东:当“互联网+”邂逅发展动能转换
中国与世界的共同话题:转换发展动能
环顾世界,互联网革命正席卷全球,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中国当然也不会落后。
中国经济正处于发展动能转换的历史性关口。一方面,原有发展动能正逐渐减弱,另一方面,中央政府正在积极推进“宽带中国”战略、网络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等,旨在通过互联网技术在经济社会的广泛应用,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从而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我们需要在这二者之间建立起有机的、紧密的联系。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互联网创新与应用上具有巨大潜在优势,为基于互联网的创新与应用奠定了坚实物质、技术基础。
实现发展动能转换,既需要依靠改革创新加快新动能成长,也需要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不仅是技术上的颠覆性创新,还包括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商业模式、法律体系、经济政策、社会治理等各方面的颠覆性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其中必然伴随着利益摩擦与调整。在这点上,最典型案例莫过于近年来异军突起的互联网约车对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冲击,导致全球一些城市相继出现传统出租车司机的群体性罢工事件。
“互联网+”提高了经济运行和监管效率
互联网技术对宏观经济运行意味着什么呢?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是基于信息和知识的经济,如果缺乏足够信息和知识,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消费者都会面临相当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其结果是要么无法完成投资或交易行为,要么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去搜集和处理必要的信息,而后者需要支付时间成本。节省时间就意味着创造价值。而互联网正是改变时间分配的强大力量。当一个智能工厂的机器设备,借助于物联网、传感器、工业软件和云服务构筑起来的智慧网络环境,具备自动预警和预先介入维修功能,其创造的经济价值远远超过机器设备因非预见性的故障停机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它还包括企业因卓越的产品可靠性和服务效率而建立起来的商业信誉和品牌价值。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政府决策效率,从而为经济增长的动能转换提供稳定和可预见的制度基础。发展动能转换过程,是一个生产要素重组、产业链条重构、经济利益交错和市场格局变动的技术与制度变迁过程。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抑或是政府决策行为,都会产生大量非结构化的大数据。借助于强大互联网力量,无论是宏观决策者还是市场监管者,都可以将这些海量浩繁、纷杂无序的大数据导入预定的分析模型进行结构化重构,从而识别、筛选、梳理和分析这些数据背后的规律性和趋势性变化,这无疑会大大提高宏观决策的精准度和市场监管的有效性。当然,这也为全社会对政府行为的监督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
“互联网+”创造新的产业生态和价值网络
互联网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影响是颠覆性的。从供给侧来看,“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将重新定义生产什么、如何生产、谁来生产和在哪里生产这些最基本的经济问题,衍生出更多的新产业、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业态,创造出庞大的市场价值。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以大企业占主导地位的金字塔式供应链条和价值链条,逐渐被更加扁平化和平台化的产业生态系统、价值协同共享网络所取代。互联网技术创造、衍生和延伸全新价值网络的速度和方式已大大超出我们的想象,颠覆着我们对传统价值创造过程的认知。仅仅在两年前,我们大多数人甚至没有听说过“互联网约车”“汽车共享”和“分时租赁”等这些全新的商业形态。今天,当这些满足人们交通出行需求的新型商业形态方兴未艾之时,我们不必过度担心未来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汽车制造业会因新型业态的冲击而导致市场萎靡不振和制造环节增加值的增速下滑,而应欣喜地看到汽车产业后市场服务领域的新价值网络正借助于互联网的力量而不断被创造、衍生、延伸和转移。与过去不同的是,创造和占有这些新价值的企业可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汽车整车制造商,而是众多基于互联网服务的新兴服务型企业,特别是众多灿若繁星般的中小服务企业。正如国内一位互联网企业高管在憧憬其进军汽车后市场服务领域的发展前景时所发的豪言壮语,“当汽车驶下生产线时,其价值创造过程才刚刚开始”。互联网技术的颠覆性就在于它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又打开了另一扇门,而这扇门将通向一个绚烂多彩的新世界。
“互联网+”激发新的市场需求
互联网创新与应用激发出强大投资和消费需求。随着网络强国战略、“宽带中国”战略及“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及《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的实施,全国范围内正在掀起全光纤网络城市和4G网络建设高潮。
此外,“互联网+交通”“互联网+物流”“互联网+金融”等的蓬勃发展也必将激发宽带网络投资需求,而这些需求最终都会转化成对传感器、中央处理器、无线射频识别器、控制器、网络存储设备、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等硬件、软件的市场需求,从而促进这些行业的发展。随着物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下一代宽带技术(5G技术)有望加速步入商业化应用阶段,这必将带来新一轮更大规模基础网络投资高潮。
从终端消费来看,“互联网+”正在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传统消费方式。今天,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通过互联网进行购物、出行、订餐、订票、教学、读书、就医挂号和网络游戏等网上消费行为。据商务部统计,2015年全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3.88万亿元,同比增长33.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32424亿元,同比增长31.6%,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0.9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8%。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内制造厂商不断推出各式各样的具有联网功能的产品,从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庭的智能手机、智能电表、智能电视、智能手表等,到未来可能极大地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智能汽车、智能眼镜、智能家居等。
“互联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创新
“互联网+”创新与应用正改变着传统产业的面貌,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互联网+”的颠覆性影响还体现在它突破了传统的技术、行业、企业和市场之间的边界,推动传统制造厂商向服务化、智能化和扁平化方向加速转型。今天,以华为、海尔、联想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内知名的传统制造企业正行驶在向服务型企业转型的快车道上。
“互联网+”将加速推进产业结构的服务化进程。特别是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互联网+农业”“互联网+研发”“互联网+金融”等诸多服务领域应用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互联网+”改变了创新的方式和机制,为开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发展动能能否顺利实现转换,说到底还取决于全社会的创新能力。未来的创新将不再是大学、科研院所和大企业的专利,不再囿于封闭的创新体系内,而是一个更加开放多元,更加能够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思想,更加高效地配置创新资源的协同创新体系,更加有利于创客和众创等新创新主体和创新方式不断涌现的制度环境。
向互联网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转换发展动能的历史重任也已经下达,我们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行动。站在“十三五”规划起跑线上,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抓住互联网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打好这场转换发展动能的攻坚战。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来源:《人民日报》( 2016年04月08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