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工作研究:抓实党建促脱贫 党建脱贫双推进
在全面打响精准脱贫攻坚战中,互助土族自治县认真落实“123”工作机制,坚持在加强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的深度融合上下功夫,通过健全机制、压实责任、强化抓手、综合施策,积极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努力实现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双推进。
一是压实责任,充分发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关键作用。坚持科学决策,结合县情实际制定《“1+18”精准脱贫工作方案》,严格实行县级领导联乡、县直单位结对共建帮村机制,将扶贫攻坚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形成县乡(镇)村三级联动促落实的工作格局。结合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积极引导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和自觉服务脱贫攻坚的大局意识。将落实扶贫攻坚任务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导向,贯穿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注重配强乡镇党政一把手,优化班子结构、增强班子活力、建立责任体系,在乡镇领导班子换届中,坚持“四个注重”原则,选用参加玉树援建的干部1名、扶贫(驻村)第一书记6名、扶贫(驻村)工作队成员11名、优秀的本乡本土“老乡镇”16名和专业技术干部25名,进一步优化了乡镇领导班子结构,为实现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二是建强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将“抓党建促脱贫”要求贯穿于加强“三基”建设重点工作中,加大对贫困乡(镇)、村党组织的建设力度,持续强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深化乡镇“全科干部”队伍创建工程、强化村“两委”的“主心骨”作用,认真落实特色产业发展、扶贫易地搬迁、致富带动能手、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培养和选配等项目。进一步细化省委组织部《加强农村牧区基层党建工作的20条措施》,制定《关于加强后进村整顿转化实施方案》,建立“问题清单”,采取“一村一策”、“一支部一方案”的方式进行专项整治。建强乡镇“党建工作站”,深入实施“四培双带”工程,培养“土专家”和“田秀才”1477人、农村党员致富能手764人。建立村干部待遇保障机制,兑现村干部报酬动态增长,落实县乡党内关爱激励帮扶基金102万元,并为现任村“两委”主要成员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坚持精准服务,认真开展村“两委”轮流坐班及群众事务代办,尽可能多地把惠民生、促脱贫、帮致富的实事交给乡(镇)、村党组织落实,提高其在农村党员和群众中的威信。
三是加强教育,充分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坚持加强和改进党员理论武装和党性教育不放松,紧紧围绕从严治党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核心、以思想理论和党风党纪教育为支撑,不断提升党员“知、信、行、为”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党员讲纪律、守规矩,转作风、促发展,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脱贫攻坚作为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主战场”。先后举办县级扶贫(驻村)干部集中培训班、农村干部示范班、大学生村官专题培训班、农村金融干部培训班等11个班次,累计培训1800多人次,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更加注重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在做好每年度农村党员冬春轮训的基础上,督促各村党组织认真开展“三会一课”和“固定党日”等活动,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强化党性锻炼,使农村党员进一步解放思想、掌握政策,提高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更加注重从产业带头人、种养殖大户、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复退军人中发展党员,增强农村党员队伍的战斗力和活力,引导其在带领贫困群众攻坚克难、促进农村改革发展中作出示范表率。
四是强化管理,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在脱贫攻坚中的督导协调作用。坚持从严从实从好的原则,向全县132个“三类”村选派132名第一书记和288名工作队成员,全面开展扶贫(驻村)工作。制定《关于建立“单位结对共建帮村、干部结对认亲帮户”帮扶制度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三类”村和1379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责任单位和帮扶责任人。探索推行扶贫(驻村)干部“五个一”管理工作,制定《互助县扶贫(驻村)干部落实“五个一”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试行)》,设立管理工作晾晒台,强化组织管理和群众监督,并按季度、半年、年度的时间节点进行专项考核。为确保扶贫(驻村)干部安心开展工作,积极协调财政部门拨付专项工作经费132万元(每村1万元),为办公条件差的村统一购置办公桌椅、生活用品等,抽调县卫计系统骨干成立专门医疗队开展服务,协调解决扶贫(驻村)干部如厕难、无网络、无法正常收看电视节目等实际困难,并为扶贫(驻村)干部统一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同时,编印《扶贫工作政策和制度汇编》《扶贫(驻村)干部工作日志》,建立QQ群和微信群,积极为扶贫(驻村)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上提供便利。(互助县委组织部 李国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