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破浪正当时 ——为圆“中国梦”奋笔“黄南篇”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绘就伟大梦想新蓝图,开启伟大事业新时代。
千帆竞发,潮头勇立,谱写黄南新篇章,使之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个同心圆,从未显得如此紧迫。
铸就美丽黄南,和谐黄南,智慧黄南,阳光黄南,自信黄南……27.15万黄南人笃信:惟有团结奋进,方能赢得未来!
正如黄南藏族自治州州委书记王振昌所言:圆梦路上,砥砺前行!“深刻认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任务目标”,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形成生态携产业齐飞,环保与建设并重,城乡共山水一色,文明伴和谐同行的黄南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进入新时代谱写新篇章
黄南藏族自治州委书记 王振昌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实际,黄南下一步应在以下几方面用心着力:
首先,稳定是发展之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要始终以中央依法治藏方略为遵循,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做到六个必须:必须更加注重抓好稳定,必须更加注重依法治理,必须更加注重教育引导,必须更加注重民族团结,必须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必须更加注重基础建设;着力六大抓手:坚持绿色发展战略,加快全域旅游发展,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有机畜牧业,加快县域经济错位发展。
第二,生态是发展之根,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用制度来支撑、来保障,这就需要我们以规划为引领,一手抓节能降耗、污染治理,一手抓生态建设,调整政绩考核办法,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生态价值观、绿色政绩观,让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牺牲的群众得到合理补偿。
第三,民生是发展之要,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剩3年,决战面前,“最后一公里”剩下的大多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致力于消除贫困这个重大历史使命,我们今后将着力于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处理好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国家扶持与自力更生的关系,处理好落实责任与强化考核的关系。加快以交通发展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教育发展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加快以特色产业为重点的综合发展体系。
第四,黄南目前还只是一个文化大州而不是一个文化强州,我们文化软实力的彰显与物质硬实力的日益发展还不相称。在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基础上,打造世界唐卡艺术之都和青甘川交界地区特色历史文化名城。提出这个奋斗目标,它是一个以民族文化、特色文化、区域文化为特色的综合型的文化集群。如果说之前黄南文化传承一直是“长身体”,那么今后,则必须实实在在地“长精神”,我们需要把文化自信有效地落实到研究、培育、弘扬和实践当中,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坚定文化自信,将这种文化的力量展现在世人面前,并努力在打造文化品牌、产业集群和保护生态的实践中探索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文化自信:敢立潮头唱大风
东经100°34′~102°23′,北纬34°03′~36°10′,这是黄南的地理坐标。
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理坐标,但是否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坐标呢?
旷古秘境,意蕴黄南。天赐禀赋,地灵人杰。
一探中国最美草原河南蒙旗,一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同仁,一游国家公园碧水丹山坎布拉,一转世界石书奇观和日石经墙……
黄南,是中国西部地区拥有国家级文化旅游桂冠最多的地区之一,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古文化遗存最为集中、文化旅游资源最具多样性的地区之一。全州现有旅游景点和文物保护单位409处,其中国家级景点8处,省级景点和文物保护单位87处。
今日黄南,民族团结、宗教和睦、文化和顺、社会和谐。
现如今,黄南拥有后弘文化、热贡六月会、民间藏戏、唐卡绘制、土族於菟、五彩神箭、蒙古族那达慕等一大批文化品牌,以及扎毛古村、和日石刻、郭麻日古堡、念青部落等一批特色鲜明、独具规模的特色旅游名镇名村。
现今的黄南地区,全州文化旅游业经营主体达到5007家,从业人员达到3.4万人,文化产业营业收入达到5.37亿元。建成热贡画院、龙树画苑、热贡民族文化宫、仁俊热贡艺术传习中心等28个各类非遗传习中心(点),每年培训文化从业人员达1500余人次。
“吾心信其成,则无坚不摧;吾心信其不成,则反掌折枝之易亦不能”。时至今日,当现代文明与历史遗存交汇于黄南的金色谷地和萧萧牧野,一大批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宝贵财富,从而为黄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世界唐卡之都奠定了坚实基础。
脱贫攻坚:大庇寒士俱欢颜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今天,决战贫困最后千日冲刺的新起点已经到来。
纵然贫有千种、困有百样,矢志不渝的奋斗终将一朝圆梦。
就在去年,作为青南牧区第一个脱贫“摘帽”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有什么样的“底气”,支撑其完成脱贫目标?
困在家里就是“难”,走出家门就有“路”。河南县1440户5400名贫困群体分布于39个村中,其打赢脱贫攻坚的“法宝”——就是充分调动牧民群众的积极性,让群众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摒弃“等人送小康”的心态,将“等、靠、要”转化为“传、帮、带”,走出去致富。
按下“快捷键”,跑出“加速度”,河南县坚持扶“志气”、扶“政策”、扶“资金”、扶“基础”、扶“产业”、扶“智力”,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探索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连多村、多村成基地的发展路子,鼓励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增强贫困区域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
黄南全州贫困人口43427人,贫困发生率为20.68%。2016年,全州5400名贫困人口脱贫、16个贫困村退出、河南县脱贫摘帽,可谓首战告捷。
然则,“行百里者半九十”,贫困这个沉甸甸的痼疾,仍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根治,仍是困扰黄南这个深度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一个巨大瓶颈,我们要始终把凝聚人心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
一个“穷”字是贫困地区共同的身份标签,穷有穷法,扶无定规。从坚持一项统领,到打牢两个基础,再到形成三大合力,强化四条保障,直至推出五个实招,推动六项创新。眼下,黄南州每一个农户、每一个村落、每一个单位部门、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凝心聚力,为打赢精准扶贫这场硬仗而勠力同心!
核心价值:细雨和风润民心
如果说,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都是偏外在的,那么文化自信更倾向于内心和价值观,这种自信能够让人真正地“心悦诚服”。
优秀的文化宛若和风细雨般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培育文明自信、开放包容的大国公民。
现如今,价值观提升工程、未成年人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典型评选提升工程、文化惠民提升工程,这“五大工程”,让黄南思想道德建设弛而不息。大力推进志愿者服务体系、道德讲堂讲评体系、公益广告覆盖体系、标准化文明示范体系、文明素养监督体系,这“五大体系”,让构建和谐黄南奋发有为。
尤为欣慰的是,顺应群众期盼,统一制作并及时向农牧户发放了7.73万套、17.7万张新版领袖画像,基层群众领到画像后激动地说,“共产党来了苦变甜,习总书记让我们的生活甜上加甜。”
迄今,黄南州共创建全国文明村镇2个、文明单位6个;创建省级文明城市2个、文明村镇6个、文明单位(含标兵单位)49个。数据的力量,足以昭示成就。
涓流汇海,聚沙成塔。大中国,大时代,需要每一个人的大智慧、大担当、大作为。今天,每一个黄南人都在力求坚守正确的价值信仰,以实际行动去践行爱国、诚信、友爱、敬业,用切实的责任担当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贡献力量。
生态保护:青山碧水入画来
这是一场涉及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体制机制的自我革命;
这是一次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征程的与时俱进。
青海被誉为“三江源头”、“中华水塔”,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黄南州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进行了总体部署、系统谋划、整体设计。坚持以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生态保护的底线思维,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美丽黄南建设的重要内容。
过去,着手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手调整产业结构,着手于生态补偿机制……
如今,着眼于新型环境准入制度,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制度,着眼于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这注定是凤凰涅槃般的变革。
深秋的泽曲,流淌在金色的草原。
黄南州泽库县拉格日村,传统与现代畜牧业的对决所诱发的“绿色革命”,在持续。
面对高寒、边远、闭塞、贫穷的先天条件,面对作为三江源生态保护核心区、产业选择空间日渐萎缩的现实状况。面对传统畜牧业发展缓慢的劣势,将拉格日模式逐步打造提升为泽库模式、黄南模式,在青南牧区开辟出一片更为波澜壮阔的新天地——一如希望的曙光穿破云层。
今日黄南,既有前人留下的麦秀林场,集山之品貌、水之流韵;更有今人耕耘的隆务谷地,营原之格调、绿之清翠。
秋声入耳,从麦秀林场到扎毛水库,从扎毛水库再到隆务峡口,一条横贯南北的绿色长廊点染出山青、水净、风轻、气爽的胜境,宛如一幅泼墨挥毫的绿色大写意,正是这幅链接着昨天与今天的美丽图景,承载着黄南美好的未来愿景!
民族团结:同心共奏和谐曲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黄南。
集西部地区、高寒地区、边远地区、民族地区为一体,面对作为三江源生态保护区,产业选择空间受限,这是挑战!
国家对中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省内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发展,这是机遇!
团结固则百业兴。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是推动黄南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黄南长治久安的固本之策,是提高党在民族地区执政能力的重大举措,这是经验。
通过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不懈实践,黄南正在探索和积累符合黄南实际、彰显黄南特点的宝贵经验,这就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全面实施“一把手工程”;必须坚持思想引导,不断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依法治理理念,着力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解决影响发展稳定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依法、管用、和谐原则,创新寺院管理和服务长效机制;必须坚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实现群众参与和群众共享有机结合;必须坚持“一线工作法”,切实增强执行力、落实力;必须坚持分类指导、分层实施,汇聚起创建工作强大合力。
看今朝,黄河谷地,泽曲草原,一条条大道通达四方,勾连大山内外;一排排新居鳞次栉比,安住万千百姓;一所所校园靓丽清新,传来书声琅琅;一座座医院功能完善,祛除百姓病痛;一片片商住新区拔地而起,一道道电网跨越高原……这一个个跃动的音符,踏着如歌的行板,汇入黄南各族人民团结进步、共兴共荣的磅礴乐章。
家国呈祥,中华儿女共沐荣光,在新的长征中,黄南各族群众正戮力同心,盛世图强,推动科学发展和长治久安,力争总体上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上位列全省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