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果累累启新程——写在全省两会召开之际(上)

28.01.2021  09:15

   江源平

  1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

  经历了极不平凡的2020年,我们迎来“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

  2020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我们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奋斗,新青海建设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勇毅前行的这一年将五年的句号画圆,是坚守使命、不懈奋斗的延续与拓展。

  五年,是一个刻度,标注着发展的高度;五年,是一次跨越,丈量着发展的幅度。

  宏伟蓝图,激荡胸怀。五年间,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各族干部群众登高望远、自信开放、团结奉献、不懈奋斗,奏响了新青海繁荣发展的激扬乐章。

  2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

  这是青海生态宜居的五年。扛起生态责任,走绿色发展之路,建设好三江源国家公园和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环青海湖、河湟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越来越好,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共同体贡献“青海力量”。

  这是青海绽放活力的五年。以推动青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抓手,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响彻全国,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影响力不断提升,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取得阶段性成绩,新旧动能接续稳步推进,对外开放平台越来越广……创新发展带来的活力,源源不断注入青海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这是青海厚植民生的五年。养老、医保覆盖面越来越广,教育、就业、精准脱贫投入持续加大……民生普惠迈出坚实步伐,人民群众满满的获得感,正坚实地托起青海这座高原明珠省份稳稳的幸福。

  舒展今日青海的画卷,“十三五”时期所展现的精神面貌昂扬奋进,所取得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

  回首这五年,我们也深刻明白,只有在改革开放中以变促进,在迎接挑战中以稳应变,在化解风险中以进固稳,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才能不断攻坚克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作出青海贡献。

  3

  五年坚定信心,山清水秀的青海释放巨大活力。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我们牢记嘱托,站在“国之大者”的高度驰而不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地位更加稳固。

  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相继试点以来,这些地区水涵养量逐年增长,草地覆盖率、产草量逐年提高,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加。前不久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内,相关调查团队首次记录到18只长耳鸮越冬群体和灰伯劳冬季活动。

  湟水河曾经是青海人印象中的“黄水河”,如今成为水清岸绿景美的一处城市景观。到2019年,长江、黄河、澜沧江及境内西北内陆诸河水质优良率均为100%,青海湖等重点湖库水质保持优良,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Ⅲ类以上,地下水水质总体保持稳定。

  以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确定的6方面23项重点任务基本完成,11项约束性指标全部提前完成;扎实推进三江源保护和建设二期、祁连山等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实施祁连山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西宁市湟源县、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海东市平安区、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创建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区)。

  这是我省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大的五年,是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的五年。今天,我们基本搭建了符合中央要求、具有青海特色的“四梁八柱”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全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取得实质成效。

  4

  五年奋发有为,日新月异的青海故事精彩纷呈。

  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2417亿元,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3005.92亿元,我省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

  五年来,旅游业成长为全省战略性支柱产业,城乡区域发展格局优化升级,兰西城市群合作共建开启新篇章;西宁机场三期加快建设,兰新客专恢复运营,大电网实现县县通;纵深推进各领域改革创新,工业数字化转型蹄疾步稳;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聚集优势因时发力,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快推进。

  2016年,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与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约的年产10GWh动力电池生产项目一期6GWh已在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投产下线。第十九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双方再次签约年产14GWh动力电池生产项目。

  冬日,走进海南州大数据产业园(一期),5000平方米的区域内,527个机架上,8000台标准服务器正在紧张工作,这里是全国首个100%利用清洁能源运营的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是我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

  新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正不断壮大,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等全产业链不断完善和升级,高原型风机制造及配套装备形成规模。省内21家发电企业,206座清洁能源电站已入驻青海省能源大数据中心,总装机容量达6310.23兆瓦。注重培育高原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品牌,农牧业向特色化、优质化发展,全国重要的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和最大的冷水鱼网箱养殖基地建成。

  这是改革不断向纵深延展的五年,是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五年。今天,我们已初步形成以“五个示范省”建设为载体,以“四种经济形态”为引领的经济转型发展新格局。

  5

  五年一心为民,幸福祥和的民生画卷不断铺展。

  “十三五”期间,青海省每年保持75%以上财力用于民生投入,民政事业总投入285.27亿元,累计救助困难群众231.82万人次。截至2020年7月底,35种大病贫困患者有23073人,已经救治23071人,救治率达99.99%。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复杂的挑战,我们以“六稳”“六保”为着力点,出台一系列复工复产政策举措,快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兜住民生底线,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张广顺是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峡镇田家沟村的一名村民,2015年被确诊为直肠癌。近5年间,他累计住院救治15次,治疗总费用花了近30万元。全面开展大病救治以来,张广顺通过基本医疗报销近12万元,大病保险报销5万多元,医疗救助报销7万多元,他还通过“健康保”商业补充保险、民政临时救助等途径获得报销费用,最终个人自付部分不到3万元,报销比例达91.46%。

  这是补短板,破解群众生活难点的五年,是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的五年。今天,青海处处洋溢“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的氛围。法治青海、平安青海建设成效显著,文化体育事业展现蓬勃生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多。

  6

  五年砥砺奋进,青海正向着小康社会阔步前行。

  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这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6年,6个县、400个村、11万人实现“脱贫摘帽”。2020年,42个贫困县(市、区)全部摘帽退出,53.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前一年全部“清零”。5年间,我省先后两批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1.49万名,他们用真心扶真贫,实现贫困群众的脱贫梦、致富梦。易地扶贫搬迁、危旧房改造任务相继完成,1622个贫困村光伏扶贫电站全部并网发电,全面完成30.14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清零”任务。

  冶八斤曾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察汗乌苏镇西园村的贫困户,在村干部和第一书记的帮助下,2016年他尝试种植青稞和油菜,当年实现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7万余元,收入远超脱贫标准。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他从贫困户华丽转身,成为本村及其他脱贫户争相学习的榜样。

  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平安区平安镇结合实际,统筹9个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和中央扶持发展资金,抱团式发展,联合投资建设“平安坊·古驿步行街”项目,通过与大型餐饮管理服务企业合作,以对外承包形式经营,年收益约21万元左右。

  这是脱贫质量不断提升的五年,是乡村振兴开局良好的五年。今天,“九大后续巩固行动”“补针点睛”专项行动扎实推进,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和成色,一个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乡村振兴愿景蓝图在青海大地徐徐铺开。

  7

  五年团结一心,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青海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推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更高层次上统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全力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青海样板”。

  西宁市城东区慈幼社区是个汉族、回族、撒拉族、东乡族、藏族等多民族聚居的辖区,在北园巷37号院里,各族居民自发结对认亲,每天学习、工作、生活都在一起。居民谢海英说:“在这个院子里,居民们互相帮助就像亲戚,一家做饭百家香,一家有难大家帮。”

  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五年,是各民族守望相助,携手奋进的五年。今天,青海8个市(州)全部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成为第一个一次性荣获全国模范集体县市区数量最多的省,谱写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篇章。

  8

  五年奋斗不止,党的建设工作更加坚强有力。

  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是领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需要。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提出“扎扎实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五年来,我们聚焦“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引领推动全省各级党组织落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毫不动摇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出台《青海省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办法》,在加强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方面实现破题。

  2017年,全省所有农村社区党支部书记走进省委党校,接受省级层面的全覆盖培训;2018年,我省实施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工程,并持续开展“党课开讲啦”活动;2020年,我省向全社会宣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第一书记”等各领域优秀党员干部先进事迹,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党员干部群众。

  这是扎扎实实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五年,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五年。今天,在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全省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各族人民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向心力、凝聚力空前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为顺利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9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过去的努力,都是为未来积蓄的动力。而我们渴求的也必将在下一个五年的接续奋斗中款款而来。

  站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起步,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开启的历史交汇点,奋进的青海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开启“十四五”的壮阔征程,书写下一篇精彩时代华章。

  让我们砥砺前行,继往开来,在奋进中发展,在变革中新生,用百折不回的毅力,有计划地克服所有的困难。

  冬日的阳光普照大地,下一个五年也一定会如我们所愿,山河锦绣、国泰民安,和顺致祥、幸福美满! (本文执笔杨燕玲)

牧民群众身边温暖的司法人 ——记2022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更藏卓玛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从全国优秀“人民Qhnews.Com
西宁市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陈瑞峰石建平讲话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2月22日,Qhnews.Com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陈刚主持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2月22日上午,Qhnews.Com
海西:稳笔着墨交出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2月20日,记者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22年,海西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全州经济发展实现逆势攀升。全州地区生产总值达842.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