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实现“两年完成试点”目标
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改善、生态保护合力明显增强、管理水平有序提升、公众参与积极性提高、名片形象日益彰显,夯实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初步走出了一条富有三江源特色的国家公园建设成功之路。
对于一年来的成效,中央领导多次作出专门指示,国家有关部委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基层群众交手称赞,并普遍反映,体制试点中创新探索出的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是他们最为感动、感激、感恩的重大生态民生举措。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是要义,加强组织领导是根本,强化顶层设计是前提,增加资金投入是保障,引导群众参与是基础——在实践中,也逐步积累和形成了一些有益经验。
按照“一年夯实基础工作,两年完成试点任务,五年设立国家公园,十年形成保护典范”的工作目标,今年是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两年完成试点”的关键一年。
确保“两年完成试点”,必须在保护生态上求实效。出台《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颁布《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开工建设标志性建筑、保护站(点)、公共服务设施、环境保护设施、信息化能力和乡村公路建设六大类项目,持续保护好冰川雪山、江源河流、湖泊湿地、高寒草甸等源头地区的生态系统。
确保“两年完成试点”,必须在创新机制上求实效。由管委会负责国家公园的自然资源管理、生态保护、特许经营、社会参与和宣传推介等职责,公园范围内的乡镇增加具体组织管理职责,行政村设立若干生态保护组,力争形成纵横“一张网”的生态保护网络体系。
确保“两年完成试点”,必须在实现共赢上求实效。全面落实园区“一户一岗”,建立牧民生态保护业绩与收入挂钩的机制,探索将草原承包经营转为园区特许经营,发展新型合作经济,推动牧民从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