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尔沟:一个有美景有故事的地方

09.12.2019  14:30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车水马龙的街道,但这里风景如画,足以把你的身心融入其中,让心灵贴近自然、归于平静、得到洗礼。这里能让你的思绪无拘无束地飞扬,让你的精神在这无尘染的环境中净化升腾,这里就是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南门峡镇的磨尔沟村,一个有美景、有故事、有活力的地方。

  山水交融的磨尔沟

  相传在元代时期,有一支藏族部落游牧至此,看到这里树木茂盛、草地广阔、泉水清澈、花香扑鼻,牛羊无论跑多远都会闻着花香回来,很适合居住和放牧,于是就决定在这里定居下来。为了以后的日子更加幸福,便打造一盘祈祷用的嘛呢磨,里面藏有经文,经常念经以求安居乐业,磨尔沟便因嘛呢磨而得名。

  磨尔沟由附近的小老虎沟、磨尔沟、花石头沟和安定台四个自然村组成。村子里有藏、土、汉等多个民族混居,共同守护着这一片净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磨尔沟有峰峦叠嶂的尖顶山,也有怪石嶙峋的平顶山。远远望去,山色明丽、古树参天、层林叠翠。而近处的山林则又不同,轮廊更加鲜明,山间苍松高峻,桦树成林。在大山里,恰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有妖龙在南门峡地区作祟,玉帝派二郎神下界降伏妖龙,二郎神搭箭欲射之,妖龙腾空而逃,箭射穿山峰,形成一个圆孔,便是今天的石天门。山腰一座高耸的山峰为二郎神的拴马桩,尖顶山与平顶山之间的三座小山,相传是二郎神的支锅石,当地的村民也把这里的山视为“神山”。

  磨尔沟也有水,互助县最大的水库——南门峡水库就在这里。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互助县境内绝大多数山区干旱缺水,而南门峡属于比较湿润的地区,年均降水量可以达到600毫米。上世纪70年代,互助县连年干旱,为了蓄水灌溉农田,政府在生产力低下、缺少施工机械的条件下,组织群众用人工掘土、架子车运土的人海战术,修通了绕库公路,并开始了坝基建设。随着坝基工程的进展,后来才有拖拉机和汽车以及其他设备进入。在严酷的自然条件和落后的机械设施面前,建设者们凭着坚强的意志和一腔热血,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伟大的工程当中。他们克服了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吃住在工地,长达13年之久。在水库修建施工当中,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有些人付出了青春,更有些人付出了生命。水库建成后,将南流的河水截住,蓄水量达到1800万立方米。从此水库有了新的使命——灌溉干裂的土地,滋润焦渴的心灵。如今,南门峡水库已经成为了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

  英雄血染的磨尔沟

  翻阅隋守兰所著的《发现南门峡》一书才得知,磨尔沟竟然还是一块被英雄鲜血染过的红色土地。

  据记载,1950年8月11日,地方军阀残余流散士兵聚结为匪,袭击正在祁家庄开会的干部群众,解放军五名干部及民兵为掩护群众疏散,奋力迎击土匪,因寡不敌众,最终被俘。土匪抢掠一番后,向磨尔沟转移。一路上,土匪将五名被俘的同志用马刀戳穿锁骨绑在马尾上,拖着走了10里地。到了磨尔沟的杰杰滩后便在这里安营扎寨,随后土匪用尽各种残忍手段折磨被俘同志,其中一名年仅20岁的民兵宁死不屈,高喊“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后毅然就义,其余四位同志也被折磨至死,这四人中年龄最小的只有21岁,最大的也才31岁。

  8月15日凌晨,驻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人民解放军八团和互助县的骑兵连赶到磨尔沟,包围了这里的土匪,击毙土匪114人,俘虏76人,缴获各种枪支弹药以及马匹若干。英雄们血洒磨尔沟,而磨尔沟各族人民继承先烈坚强的意志,用勤劳和智慧守护着这片红色土地。

  日新月异的磨尔沟

  如今的磨尔沟村今非昔比,充分利用村庄和自然美景,将村庄和美景升级打造成为旅游景区示范村。景区目前建有游客接待服务中心门楼、景厅、办公楼,路边的商铺基本完工,内部装修、村庄风貌和景观打造也相继配套。

  据磨尔沟村党支部书记王保军介绍,村子已完成80户外貌改造,上、下水管网均已覆盖,且有34户农户都建有高标准的水厕。农户的大门及院墙焕然一新,别具一格,尤其是外墙上绘制的各种生动形象的图案,呈现出民族团结的特色和一片祥和的景象。外墙和马路中间是错落有致的花园,地砖铺设的小道穿插而过,花园里修建了一座座假山,巧妙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醒目地镶嵌在假山上,时刻提醒广大村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乡村对面的河沟也重新改造,并在沿岸铺设了600多米长的木制栈道,10处自驾游营地也在建设当中。

  据介绍,景区乡村生态旅游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2900万元,将打造南门峡生态旅游品牌,建立吃住、游、乐、购的生态观光旅游综合体,进一步推动土乡田园风光生态旅游产业和乡村振兴发展。随着景区的打造升级和村民的勤劳致富,相信今后磨尔沟人民的生活将会是芝麻开花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