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之一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和启示
根据市委组织部的安排,我于9月14日-26日赴上海浦东党校学习和培训。期间,实地参观了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江阴市华西村,在看到这些示范新村高度发达的工业园区,集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于一体的农业园艺中心,设计精心、配套齐全、洋气十足的农民别墅时,充分领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之新、气魄之大、速度之快、活力之足。
“华夏第一钢村”——永联,于1970年由长江边近700亩芦苇滩围垦成陆建村,曾是张家港市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经济最落后的村。改革开放以来,永联村在村书记吴栋材的带领下,依靠党的农村政策和“敢破敢立、自强不息、团结奉献、实干争先”的永联精神,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抓住各种发展机遇,历经以工兴村、轧钢富村、并队扩村、炼钢强村等阶段,已发展成为苏南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行政村之一。今日永联正以居住方式城镇化、生产方式产业化、生活方式市民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管理方式规范化、收入方式多元化,实现着农业、农民、农村发展方式的转变,全村98%的村民实现了集中居住,98%的耕地实现了集体流转,98%的劳动力实现了就业,98%的村民享受到了比城市居民更优越的福利保障。10.5平方公里的村域内,小镇水乡、花园工厂、现代农庄、文明风尚,构成了一幅“中国特色农村现代画”。
“中国第一村”——华西,建于1961年,全村380户,1520人,0.96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千万分之一。40多年来,华西村始终紧跟形势变化,不断创新发展思路。他们70年代“造田”,实现农业现代化;80年代“造厂”,实现农村工业化;90年代“造城”,实现农村城市化。如今,华西人的理想变成了现实。华西金塔下的每户家庭都拥有400-600平方米的别墅,100万—1000万的存款,1-3辆轿车,2005年全村实现销售超300亿元。在这片曾经贫穷的土地上,吴仁宝和他的战友们凭着对信念的执着和坚定,带领村民艰苦创业,从贫困落后走向共同富裕,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发展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的华西特色发展之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示范和表率。被誉为“中国第一村”,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
全国文明村——蒋巷村,位于常、昆、太三市交界的阳澄水网地区的沙家浜水乡。40多年前的蒋巷村,还是一个“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穷土恶水、血吸虫流行而且偏僻闭塞的苦地方。40多年来,村支部书记常德盛同志怀着“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的信念,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领党员干部、村民群众沿着“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的科学发展新路,着力打造“四园一基地”(蒋巷生态园,村民新家园、常盛工业园、农民蔬菜园和无公害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实现农村集镇化、管理信息化、服务社会化和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农田向能手集中的目标,把蒋巷村建设成独具水乡特色的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全村建有员工公寓楼、职工宿舍楼、常盛酒家、俱乐部等。村民家庭的电话、高清电视、有线广播、气化灶具、太阳能热水器、卫生洁具、小水井等安装建设均由集体投资,30公里村级公路全部硬化、林网化,全村绿化覆盖率达过100%,实现了“学校像花园、工厂像公园、村前宅后像果园、公墓像陵园,全村像个天然大公园”的生态文明新村。
这些新农村典范的成功实践和宝贵经验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和借鉴。
启示之一:有一个卓越超群的好带头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重要条件。我们所考察过的这些村的带头人在村内有极高的威信,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领袖人物的优秀品质。一是有不甘落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二是有清醒的政治头脑。三是有超前的意识和过人的胆识。
启示之二:建立发达的产业体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实践证明,只有伴随产业的发展、经济的发达,才会有村镇建设的现代化,才会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正是依靠产业的发展、经济的发达,这些示范村才率先走上了全面小康之路。归结他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发展不动摇。把发展经济、致富村民作为第一要务,不管经历什么样的政治风云变幻,都始终坚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不动摇,一切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二是都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发展道路。三是坚持与时俱进,跟上历史发展的潮流。
启示之三:坚持集体经济占主导地位、实现共同富裕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追求的大同世界,是成千上万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之奋斗而至今尚未实现的梦想。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这些重点示范村,全部走的是共同富裕的道路,他们的实践为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共同富裕展示了光辉的前景。探寻这些村子实现共同富裕的历程和原因,很容易发现,这些村子在改革开放前就有了较为雄厚的集体积累,为日后兴办集体企业、壮大集体经济打下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在此后的村办企业大发展中,无论是股份制,还是合作、联营制,他们都尽量做到集体经济占大头、占统治地位。集体经济统治地位的确立,可以统一调配村内土地、人力等资源,低成本地规划、建设工商企业和住宅等民用设施,不断提高经济实力 随着集体经济实力的增长,又反过来不断为村民谋取更多的福利,不断增强凝聚力,通过工资收入占小头、福利分配和投资公益事业占 头的集体分配政策的调节,最大限度地防止了两极分化,保证了共同富裕这个党的最大政策的实现。
启示之四: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建设文明和谐村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这些重点示范村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这些村既是经济最发达的村,同时又是最文明和谐的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互相促进,达到了高效率发展、可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