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三联四做”让“红色细胞”铺满阵地
青海新闻网讯 祁连县在“三联四做”干部下乡活动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指挥部”、党员干部“排头兵”、扶贫(驻村)工作队员“生力军”作用,使中央、省委1号文件和全省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发挥党支部“指挥部”作用,带头学习“富脑袋”。自全县“三联四做”干部下乡活动培训会后,各乡镇党委、县直机关党组(委)利用党委(组)会、中心组学习会议等形式,由党委(组)书记领学,让“关键少数”先学一步、深学细悟、入脑入心。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通过远教平台、微信群讨论等形式,把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学深学透。各党支部组织机关党员、农牧民党员利用党支部会、“三会一课”等集中学习时间,采取通俗易懂、藏汉双语、座谈、聊天等形式,使文件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如:默勒镇党委把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翻译成臧汉双语册子在支部党员大会上逐字逐句学习,重点从人畜饮水,土地草场流转、劳务输出、技能培训、小额贷款、保障性住房、畜牧业生产、乡村道路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进行专题讨论。老日根村支部书记英星说:“通过这一次学习,让我明白了今年的工作重点,为下一步给群众办实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针对流动性党员无法参加支部活动,采取送学上门,微信“打包”推送等方式及时“补课”。紧紧抓住发展经济这个“牛鼻子”,积极讨论如何引导农牧民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如何通过有效载体帮助农牧民组建专业合作社和利用电商平台拓宽增收渠道等突出问题。期间,累计开展宣讲活动136场次,查摆问题37条,制定下一步发展计划56条。
发挥党员“排头兵”作用,凝聚服务“暖心窝”。自“三联四做”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广大党员积极响应省州县委的决策部署,县委组建了由170余名善于“接地气”、善说“群众话”、善办“群众事”的党员干部组成的宣讲团深入村社、田间地头、牧民草场,用“乡音”将春耕备耕、接羔畜幼、畜疫防疫等强农富农政策讲透讲实。在宣传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的同时,主动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心声,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答疑解难。如:扎麻什乡河北村老党员宋福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深入田间地头认真讲解春耕备播、农作物的生长习性等知识,深得群众好评。结合今年的村“两委”班子换届工作,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积极发挥调查员和宣传员的作用,利用“支部统一党日”和“三会一课”等党内政治生活,开展《宪法》《村委会组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详细了解村“两委”班子整体作用发挥和现状以及干部威信、重点人选、群众思想动态和社会矛盾等情况。通过党员“一帮一、多对一”的结对帮扶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承诺践诺”等活动,积极引导党员群众投身基层建设和帮贫扶困,切实解决群众最棘手、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期间,开展宣讲活动230场次,解决社会矛盾40余起,帮办实事60余件。
发挥“生力军”作用,精准施策“真扶贫”。9名“第一书记”和64名扶贫工作队员抓住“三联四做”干部下乡活动有利时机,第一时间奔赴各村,践行“政策宣传员”职责,与村“两委”干部群众一起,深入村社宣讲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扶贫惠农政策,帮助建卡贫困户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紧盯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的“短板”,配合乡镇党委、政府走村入户再宣传、再调查,根据“八个一批”精准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帮助村“两委”和贫困户找准“靶子”、定明责任,避免“花架子”找到“金点子”。在支部主导推动下,进一步整合资源、规范行为、提升水平,健全便民服务体系,设立便民服务点,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如:央隆乡托勒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张生贵,利用驻村期间离群众距离近、能说“贴心”话,把扶贫惠农政策、扶贫贷款、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等重点“靶位”详细讲解给贫困户,并把自己在平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反馈给宣讲团,为贫困户脱贫带来更多“良方”。扶贫干部成了“扶贫联络员”,手机成了“服务热线”,由驻村前的“管理员”变身为“服务员”。同时,把中央1号文件精神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效结合起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整合优势资源,实现群众增收与精准扶贫无缝对接。目前,累计走访全县45个村4102户,解决矛盾纠纷60余起,开展宣讲活动36场次,参加群众3500人次,新制定贫困村脱贫计划1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