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农牧民奔向富日子
整齐紧凑的庄廓院落、红砖瓦房、油漆大门、粉刷砖墙……如今,走在祁连县乡间的小路上,总能看到家家户户盖起的封闭式新房。而水电路通到家门口的便利,让每个村里都有了致富产业。
童孺纵行歌,斑白皆欢颜。一个个惠民政策的落实落地,让祁连百姓建了新房,通了道路,兴了产业,富了日子。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在祁连县的大小村落里一览无余。
“有了新房就是有了希望!”
“有了新房就是有了希望!”这是家住祁连县阿柔乡日旭农事队张军德面对自家的新房子时的一句感叹。
就在一年前,张军德和大伙儿还住在山沟里。去年,祁连县通过农事队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将阿柔乡日旭农事队安置在了青阳沟公路沿线。
张军德指着身后的前阴山说:“以前全村50多户住的都是土木结构房屋,吃水、出行很困难,如今,大家伙儿住上了新居,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住新房是老百姓的梦想,而让老百姓住上新房正是祁连县努力的方向。
“十二五”以来,祁连县落实国家党政军企共建、美丽乡村建设和“两房”建设等惠民项目,不断完善农牧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健全农牧区医疗、教育和文化等公共服务机制,明显改善了农牧区的人居环境。从2009年开始,“修建新房”的项目便陆续展开,到2015年年底祁连县投资修建游牧民定居工程2595套、公租房646套、进行棚户区改造修建1385套住房。全县24个村的党政军企共建项目,使万余户39000多名群众受益。
仅2015年,祁连县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1259套(户),完成目标任务100%,基本建成920套,入住253套。完成农牧区奖励性住房700户,困难群众危房改造600户,建筑节能示范户100户,建设高原美丽乡村24个,均100%完成目标。
条条“黑龙”铸就幸福路
“峨祁公路修好后,开车从镇上到县城仅需要40分钟!”看着脚下的公路,峨堡镇居民达智合赞叹不已。
寒冬,驱车行驶在祁连大草原上,看到一条如腾似跃的“黑龙”在绿色的护栏和醒目的标线映衬下伸向无尽的远方,一条条蜿蜒曲折的乡村公路通向山野,川流不息的各种车辆飞驰而过,不禁对祁连公路的建设发出感慨和感到自豪。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广大老百姓的心声,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着力点,更是交通部门工作的重心。
“十二五”以来,祁连县致力打造便民、利民、富民的“绿色通道”,加快推进乡村公路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路网结构,道路状况得到非常大的改观,先后完成了国道227线、省道204线、304线的升级改造。实施了227项自然村通达、连通工程、危桥改造、县乡道改造、通村油路、便民桥梁等事关民生项目,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645.92公里,使全县乡村公路里程达1997公里,比“十一五”末增长了73.5%。
初步形成了以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道路为脉络,资源开发路,旅游路,乡村道路纵横其间的公路网络。同时,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旅游活县战略部署,先后重点建设了卓尔山、环牛心山、八一冰川、通寺院油路等一批事关旅游业发展的交通建设项目,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实现了“一个旅游点、一条旅游路、带动一片富”的目标。
特色产业引领经济发展
设施的建设和公共服务功能的完善,使祁连百姓享受到了无尽的成果和好处,但建设的关键还是在发展生产、发展产业。
近年来,祁连县注重示范带动、结构优化两大关键,突出园区集中、招商引资两大重点,发挥资源禀赋、品牌创建两大优势,强力推进有机畜牧业和生态旅游业为特色的产业经济发展。
草原冷冻鸡、草原鲜鸡蛋、“祁连牦牛”、“祁连藏羊”、“雪域八宝”……一个个特色产业在天境祁连悄然兴起。
祁连县以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规范化发展,截至目前,38家合作社被纳入全州规范化建设名录,家庭农牧场45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家,31个牛羊规模化养殖场通过省级认定。全年获国家绿色食品标志认证产品6件,“祁连藏羊”、“祁连牦牛”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祁连县被确定为全国最大的天然有机牧场和“中国黄蘑菇之乡”。
同时,为推动旅游健康发展,祁连县通过举办大型文化旅游活动,推出以“天境祁连风光盘”、“羊皮画”和“古琅玉艺”等为代表的祁连民族精品文化产品,发行了本土文化书籍《请到祁连来》等,进一步展现丰厚的祁连文化资源,使文化助推发展的效益更加凸显。目前,祁连县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投资达2.34亿元,仅2015年全县接待省内外游客145万人次,同比增长13.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亿元,同比增长23%。
住新居、通公路、新产业,农牧民富了日子,而天境祁连正以昂扬的姿态,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康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