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祁连县大力实施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纪实
一年退耕还林一万亩,三年种植青海云杉、祁连圆柏等苗木500万株。这是祁连县为推进“三城三区”建设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建设所做的努力。
通往县城八宝镇的公路两边青松挺拔、白杨茂盛,森林密布,灌木丛生,一派郁郁葱葱,绿色盎然的情景。这是今夏记者在祁连采访时目睹的情景。
祁连县生态系统是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绿色高地,祁连山森林草原和黑河源头湿地保护是河西走廊的生态屏障,对祁连县乃至河西走廊生态发展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祁连县物华天宝、资源富集,有中国的“乌拉尔”、“天然聚宝盆”的美誉,境内有石棉、煤炭、沙金、玉石等非金属及可燃性矿产43种500余处,具有很高的开采价值,尤其是黑(煤炭)、白(石棉)、黄(黄金)三种储量大、质量高,从而在全省占有一定的地位。
在守住“金山银山”的同时创造出“绿水青山”,是每一个祁连人心中的梦想。牛心山是2013年退耕造林1万亩的林场,林场中苗木个头虽然小,但个个却是生机盎然,在龟裂的土地中挺拔地生长着。用于造林的这一万亩地都是山地,山峭坡陡,播种机和收割机都无法作业,久而久之,土地就闲置下来了。林业局就利用这些土地,雇用当地妇女,在山上种植树苗,并且为村民们发放土地补助,每亩耕地每年发放160元,五年以后,将土地的林权下放到村民手中,为村民们办理林权证。
林业局办公室主任德康指着林场内一个类似信号塔的建筑说,那个是我们的“千里眼”,可以看见万亩林场的任何一个角落,显示器就在林业局的办公室,我们全天24小时观测,发现私自放牧和拔树苗的群众,我们将第一时间通知护林员进行劝阻。
在这万亩林场中,只有两个护林员,他们24小时值班,承担起了林场防火、禁牧的重担。在其中一个护林点,记者见到了护林员孙定国,这位已经年过六旬的老人看上去依然神采奕奕。谈起他的护林工作,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在这个林场,他的管辖范围近4000亩,三年来,每天他都要骑着摩托车进山护林,有时候摩托车去不了,就步行巡山,一天下来,能走50多公里,他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的仔细看护每一株树苗。夏秋季节,看到有牲畜进了林场,会驱赶出去,冬春季节就承担起了防火的重任。
孙定国生在山里,对山有感情,守护好这座山,是他心中天大的责任。“看护的这片林地防火责任重大,在山顶有个庙,烧香拜佛的村民多,火灾隐患大,每次看到有村民上山来烧纸钱,我都会跟在他们的后面,直到纸钱烧完,灰烬完全熄灭,我才回去。”孙定国说。
卓尔山脚下,今年的万亩造林基地已全部完工。一眼望不到尽头,都是郁郁葱葱的林木,走在林场内,鸟鸣之声不绝于耳,树丛中时不时还窜出一两只兔子,如入仙境。
退耕造林的同时,水源地治理与保护也不可忽视。发源于祁连县境内的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堪称中国西部的"生态源"之一和黑河全流域各族群众的"生命源"。黑河连绵千里涵养着整个河西走廊、内蒙古草原,甚至大半个中国北方。保持河西走廊的富庶和繁荣靠的是水,保障额济纳旗众多的湖水不再干涸靠的是水,而这一切的关键又在黑河源头那脆弱的水源涵养区,在整个黑河的生态链上,祁连县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了有效遏制生态恶化趋势,促进源头生态良性循环,经过多年的努力,祁连县已完成草地封育125万亩,人工种草36万亩、人工造林7万亩,完成封山育林32万亩。黑土滩及沙化草地治理后,成苗面积达到85%以上;围栏封育的亩均产草量达到154千克;治理后每公顷林地比治理前的无林地每年多蓄水300立方米,每亩天然草地比恢复前多蓄水5立方米,每年可减少水土流失34万立方米,有效遏制了黑河源头生态的恶化趋势,确保生态的保护与自我修复。生态防护每年仅蓄水和减少水土流失可产生124.52万元效益。
通过项目综合治理,使项目区天然草地植被覆盖得以恢复和提高,项目区防风、固沙、蓄水性能提高,生态环境进入良好循环,对生物多样性起到保护作用,不仅对缓解黑河源头生态恶化、涵养水源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对发展区域经济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黑河源头第二期治理工程已经全面启动,投资达3亿元。届时,黑河源头的治理成效会更加明显,惠及下游130多万人口和400万亩耕地。(张多钧 岳文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