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在祁连县建成全国最大天然有机牧场

04.01.2015  13:14
核心提示:   记者从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政府获悉,涉及到祁连县7个乡镇,1522 05万亩草场的祁连有机畜牧业活体认证工作目前已经全部完成。这意味着祁连县成功申报全国最大的天然有机牧场。这之前,全国最大天然

   记者从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政府获悉,涉及到祁连县7个乡镇,1522.05万亩草场的祁连有机畜牧业活体认证工作目前已经全部完成。这意味着祁连县成功申报全国最大的天然有机牧场。这之前,全国最大天然有机牧场为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所有。

  据悉,2014年祁连县有机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共投资1389.75万元,用于有机认证相关工作。包括:天然有机牧场基础设施建设5个点,投资621.3万元;有机牦牛藏羊肉冷链销售设施建设投资533.75万元,成立了冷链销售产业链。对企业有机产品生产线改造并建立冷链销售设施。建立了质量追溯体系。委托青海大学研发祁连县有机产品质量追溯平台、信息发布公共平台,并已完成上千头只的牛羊肉质量追溯实验。预计最快2015年4月底,整个追溯平台将对公众开放。

  截至2014年10月,涉及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7个乡镇,8675户、39238人、面积1522.05万亩的草场,已通过相关土壤、水质、空气等养殖环境的检测以及养殖牛羊肉质的监测,各项指标均达到有机产品生产标准,现有机畜产品活体认证申报材料已通过省级审定,并已通过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审核及现场检查。

  ★★相关新闻★★

  在绿色经济中分享发展红利

  在不久的将来,将青海羊肉包装上的二维码扫一扫,这只羊从小到大生活在哪座天然草场,吃的是哪座山上的青草,喝的是哪里的纯净天然山泉,打过几次防疫针,进了几茬“医院”检查身体,消费者都能知道。从这即将发生的改变中,折射出青海经济发展中的新风尚。

  从过去一年的变化可以看出,与青海农牧民息息相关的传统农牧业,正在走向生态农牧业之路,增速惊喜依旧,独一无二的品牌优势正在显现。通过深化改革,弥补禀赋的不足,我省的绿色经济,正在蹚出一条“新常态”之路。

  ◆青海天然牧场坐头把交椅

  截至2014年10月,涉及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7个乡镇,8675户、39238人、面积1522.05万亩的草场,已通过相关土壤、水质、空气等养殖环境的检测以及养殖牛羊肉质的监测,各项指标均达到有机产品生产标准,现有机畜产品活体认证申报材料已通过省级审定,并已通过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审核及现场检查。

  1522.05万亩,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通过有机认证的天然牧场。早些时候,青海又一畜产大户,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刚刚拿下900多亩草场的有机认证。所以,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在国内通过有机认证的天然牧场中,国内第一大是青海的,国内第二大,也是青海的。

  有机认证的关键一环是有机产品质量追溯平台、信息发布公共平台,这两个平台可以保证出产的任何产品的产地、生产方式等关键信息都可公开、可追溯。最快2015年4月,青海祁连牛羊肉就可以全面开放这一平台。

  每年12月前后,祁连县的牧民总是格外忙碌,这时候,小羊羔出生了,要忙着给羊接生,给小羊喂奶,照顾好大羊的身体。祁连县夏格尔村村民洛桑老人今年很高兴,自家羊群共出生了十几只小羊,全部成活。

  “孙子说,今年的干草价格贵,听说别的地方有喂饲料的,那样价格便宜,要不我们也喂,叫我说了一顿,连我这六十多的老汉都知道,祁连的羊都通过有机认证了。凭着这一条,我们的草食羊价格就可以比别的地方卖得贵,不能自己砸自己的牌子啊。”洛桑老人笑呵呵地说。

  祁连县农牧局局长马明继说:“有机认证,是为了增加产品附加值,为了提高农牧民收入,保护生态,也是为了让祁连牛羊肉成为国内数一数二的品牌。别人都知道祁连牛羊肉好,好在什么地方,未来,我们可以用检测数据告诉他们,用二维码扫出的严谨、严格的生产环境,产品流程告诉他们,祁连的羊肉,到底好在哪,有多好。”

  “如果比产量,祁连羊肉一定比不过外地饲料羊,成本上,草食羊和饲料羊相比,根本没有价格优势,我们要走产量,走规模一定比不过别的地方。但如果比质量和比效益,我们有机牛羊肉,出栏价格可以比别的地方的草食羊每公斤贵4元,比饲料羊贵10元以上。这才是我们的绿色新常态之路。”马明继这样说。

  ◆绿色经济

  青海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从这两组数据中,可以看到青海绿色经济的新常态:

  ——2014年1至11月,青海省轻工业快速增长,完成增加值114.08亿元,同比增长3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4个百分点。

  ——与之相对应的是:资源类行业和高耗能行业占比下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29.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0.2%……

  这一升一降的鲜明对比,成为2014年青海经济的一大亮点。

  2014年前三季度,从结构看,青海省产业结构呈现出第一产业保持稳定,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的格局。其中,新兴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新生力量,发展迅猛。2014年,青海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以来,截至当年11月底,我省新登记企业10273户,其中私营企业9566户。其中第一产业新登记企业总数1685户,第二产业1957户,第三产业6631户。平均每天,二十余家服务型企业出生。

  资源富集、生态脆弱的青海,凭借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路子,擦亮自主创新的品牌,实现从产品到产业再到产业链的转换。使得绿色、创新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及领域衍生出红利。

  农业上,除了国内最大的有机认证天然牧场,青海驰名的万亩油菜花海,也为自己办理了有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身份证”——多维彩码,青海菜籽油,在国内率先加入“中国食品安全多维彩码追溯系统”,让消费者、企业和政府轻松地了解到食品从田间到流通再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相关信息,提升了门源小菜籽油附加值,使小菜籽油价格由每吨15000元增加到每吨39800元,增值24800元。

  牛肉干,冬虫夏草,枸杞……一个个高原绿色生态农产品,正在用各种方式,向世界证明自己的独一无二,绿色,稀缺。从这更折射出青海近年来已经在资源富集、生态脆弱地区初步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的路子,向绿色要“发展红利”的前景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