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花绽放在祖国首都 四位杂多老师畅谈心里话

27.08.2016  18:14

  青海新闻网讯 首都之行,对31朵杂多“格桑花”来说,是人生旅程的一次希望之行。对随行的杂多老师而言,是一次接受再教育的旅程。

   才松:这是一次感恩之行

  此次到北京,才松最想说的心里话,是当面真诚感谢《求是》杂志社18年来对杂多教育的付出。

  才松是杂多县第一完全小学的一名藏语教师,是土生土长的杂多人。才松今年33岁,这是他人生的首次北京之行。才松说,这是一次感恩之行。今年带孩子们到北京,就是让孩子们接受“三热爱”主题教育活动的同时,要学会感恩,将来长大成才要报答《求是》杂志社的恩情。

   群英然周:将“三热爱”的种子带回杂多

  群英然周是杂多孤儿学校的校长,这是他第二次到北京参加“三热爱”主题教育活动。

  “一次北京行,一生北京情。”群英然周说,对生活在草原上的孩子来说,前往北京接受“三热爱”主题教育活动有着重大意义。通过这几天的“三热爱”主题教育活动,孩子们认识和了解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几代人流血流汗换来的。这种现场的教育,更加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情怀。

  群英然周表示,要把“三热爱”主题教育活动的种子带回杂多,鼓励更多的孩子将爱国热情化为强国行动,与祖国发展同进步,无愧于祖国和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王晓玲:为孩子未来点亮明灯

  来自杂多县第二民族中学的王晓玲老师说,在《求是》杂志社和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细心安排下,孩子们通过参观景点,更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参加拓展训练,纪律性和组织性得到进一步加强。虽然每天行程比较紧,但大家都在欢声笑语中度过每一天。对同学们来说,“三热爱”主题教育活动不仅增长知识,还拓宽眼界。

   徐万学: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杂多学生赴京参加‘三热爱’主题教育活动,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藏区教育的关注。从1998年起,《求是》杂志社对杂多教育的关注,主要表现在硬件建设方面。从去年开始,启动‘三热爱’主题教育活动,更加关注人文教育,这是今年的一大变化。”杂多县第二民族中学教师徐万学说,杂多经济条件差,信息相对闭塞,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如果能让孩子们走出草原,了解外面的精彩世界,对他们将来的成长大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