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游传统之喝酒篇——唯有饮者留其名(下)

19.02.2016  12:01

  书接上回。上次说到,中国历史上许许多多的大人物都是杯不离手、酒史留名,酒的作用可见一斑。不仅如此,酒虽然亡过国,但也兴过邦。当年刘邦醉斩白蛇,从而创立了大汉王朝。所以,没有酒,中国的朝代史就要改写。

  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大宋后,一直担心手下大将谋反,于是在公元961年阴历七月初九,他听从丞相赵普之计,摆下山珍海味招待功臣。酒过三巡,赵匡胤忽然泪如雨下,大将们忙问怎么了?赵匡胤讲出了一番有情有义有理有节的话:“我是担心有一天你们也黄袍加身造反呀。我们出生入死闹革命搞政变,目的就是让子孙后代也享受荣华富贵,既然如此,大家何不交出兵权,得到我的赏赐,购良田置豪宅买美女,快乐地享受生活,这样,我放心你们,你们也放心我,君臣之间友谊地久天长,岂不更好?”大家一听,纷纷点头如捣蒜,乖乖交出兵权,这就是政治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所以,没有酒,中国的政治史就要改写。

  战国时有个“鲁酒薄而邯郸围”的故事,说的是楚国没酒了向各国要,赵国不给,结果自己的首都被围差点被灭。关羽也曾经“温酒斩华雄”。所以,没有酒,中国的战争史就要改写。

  没有酒,李白是写不出诗的,所谓“李白斗酒诗百篇”,靠了酒,他才稳居中国诗坛老大,并一举夺得“诗仙”称号。所以,没有酒,中国的文学史就要改写。

  素有“草圣”之称的张旭,嗜酒如命,每次喝醉了,先是呼叫狂走,然后才下笔,一时间,思如天马行空,笔似蛟龙戏水。所以,没有酒,中国的书法史就要改写。

  当年卓文君为了司马相如“当垆沽酒”。所以,没有酒,中国的爱情史就要改写。

  知道酒的厉害了吧!

  正因为酒在中国历史上起过如此天翻地覆的作用,中国古人对怎样喝酒是非常讲究的。

  三国时,孔融的两个儿子(也有人说是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小时候偷酒喝,老大喝的时候,“拜而后饮”;老小呢,却“饮而不拜”。这一场景正好被孔融看到了,就问原因。老大说:“酒以成礼,不敢不拜。”老小却说:“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这个故事说明,中国古人是非常注重喝酒的“礼”的,喝之前先要“拜”、磕头!不像现在抓起杯子就喝。中国历史上就出现过由于不遵“酒礼”而掉脑袋的事。

  汉朝的时候,有一次刘邦的老婆吕后请客,有个大臣仗着自己是吕后的亲戚,大耍酒疯。当时主持喝酒的人叫刘章,他说此人不遵酒礼,按制该杀,话音未落就拔出宝剑,把这人给杀了。吕后尽管生气,但因为那位亲戚不守酒礼在前,只能干生气,只能思谋着将来给刘章穿小鞋,当时并不能把他怎么样。

  由于喝酒掉脑袋的事,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晋朝时候,有一天,王导王敦兄弟到石崇家里去喝酒。石崇叫来一些漂亮女人劝你喝酒,你要喝不光,他就怪那个陪酒的女人,就要把她杀掉。当时王导怕陪酒的女人被杀,只能一杯接一杯,把自己灌个大醉;可是王敦却不理这一套,已经有三个美眉被砍了头,可王敦却依然故我:你要杀女人,就杀去,我才不管,我能喝多少是我自己的事。实在可惜,不管是石崇还是王敦,都太残忍了,一点都不懂得怜香惜玉。

  历史上还有两次有人喝酒失礼,本该杀头的,但却保住了脑袋的故事。

  三国时候,有一次孙权请客,孙权给大臣们一个个敬酒,到了虞翻跟前,虞翻躺在地上装醉。等孙权走了,虞翻又一骨碌爬起来,向别人挤眉弄眼表示自己没醉,不想这一幕却被孙权看个正着。骗人当然是不守酒礼的行为,孙权当场就要杀他。这时,一个叫刘基的大臣跑过来,抱住孙权说:“刀下留人!天下都说大王你度量大、能容人,现在正是四处招贤纳士的时候,你这一刀下去,让外人怎么想?你还想不想成就霸业?”一通大道理说得孙权没法反驳,只好作罢。

  另外一个故事更早一些。春秋战国时期,楚庄王大宴群臣,正喝得高兴,突然大殿上的灯灭了,庄王之后是当时有名的美人,庄王手下一个人酒壮色胆,乘着黑灯瞎火,对王后上下其手大占便宜。王后悄悄扯下了这个人的冠缨,并告知了楚王。楚王却命令大家都把自己的冠缨扯下来继续喝酒。老婆被人“吃了豆腐”,自己不仅不生气,反而帮着打掩护,楚庄王的度量可真不小。不过,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了庄王的深谋远虑和远见卓识。有一年吴国派兵攻楚,楚军中有一个人冒着枪林箭雨率先杀入敌阵,楚军大获全胜。楚王专门找到那个奋不顾身的人,问他为何这样勇敢。那人坦白说:“臣,先殿上绝缨者也。”

  酒礼规定,喝之前要磕头,喝的过程中要行酒令。中国古代的酒令主要包括猜枚(跟现在猜拳差不多)、骰子令(猜骰子)、酒牌令和筹令。酒牌令和筹令,用俗语来说,就是一些酒签,上头写上酒令,比如按什么韵脚做诗之类的。这一酒令深得文人雅士喜欢。清代有一幅画,叫做《上巳修禊图》。这幅画就生动地描述了文人雅士们如何行令喝酒的:一群士子,坐在一个溪流旁边。上游有人往水里头放杯子,杯子里头有酒,然后杯子就顺流而下,飘飘悠悠,飘到谁的面前停住,那你就喝一杯;喝一杯不完事,还要作诗一首。

  《红楼梦》里这样行酒令的场面不计其数,就连不学无术的薛蟠,身处那样的环境,也不得不附庸风雅地“作诗”。大家记得最牢的是他作的一首打油诗:“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女儿愁,绣房撺出个大马猴。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女儿乐,一根鸡巴往里戳”。

  我们现在看书,总觉得古人比今人酒量大。豪侠之士一进酒店,就喊“上二斤牛肉、五斤好酒”。不说这些豪侠,就连李白这样的文弱书生,动不动就喝上一斗酒后才写诗,现代人最多喝一二斤酒就已烂醉如泥,连笔都拿不稳。他怎么能喝那么多?莫非他有可将酒逼出体内的上等武功?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李白当时喝的是低度的黄酒,而你老兄喝的是高度的烈性酒,没有可比性。

  酒量大的不止李白一人。宋朝豪放派诗人苏舜钦酒量惊人,每晚都要喝掉一斗多酒。他舅舅很奇怪,有一晚就偷偷观察他是如何把斗酒喝掉的。只见他手捧《汉书》,读到刺杀秦始皇一段时,拍案感叹:“可惜没有击中!”然后满饮一大杯。又读到一段讲君臣相逢情景时,再次拍案感叹:“君臣相遇,这么难呀!”于是,又满饮一大杯。他舅舅看到这里,笑道:“有这样的下酒物,喝一斗酒不算多。”

  不过,俗话说“美酒饮当微醉候,好花看到半开时”,从古到今,喝酒过量总是要出事的。就像张飞,就是因为喝得烂醉,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范疆张达割了脑袋。毕竟“杯中乾坤大,壶中岁月长”,时间有的是,好酒多的是,闲时约三五知己,或于夜雨芭蕉下,或于竹林松涛中,观清风徐徐,听溪水潺潺,赏明月朗朗,品陈年老酒,论古今天下,只要把握好度,你一定会品味到“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诗意,“斗酒诗百篇”的激情,“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豪迈,“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气概,“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