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黄帝 张开民族腾飞翅膀

03.04.2016  18:33
  我从哪里来,我们从哪里来,中华民族又从哪里来?这是未来对过去的询问,是有限对无限的询问,是大树对根须的询问。无论是在半坡氏族遗址,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在秦始皇兵马俑纪念馆,还是在黄帝陵前,面对一个个久远的标本,一个个神秘的图腾,一个个先人的印迹,人们力图拨开历史的迷雾,与先人进行心灵的沟通。

  黄帝是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出生于母系氏族社会,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是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司马迁在《史记》这样描写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一个新生的婴儿,代表着生命的神圣,也暗示着中华民族一代代人的延续传承。

  站在黄河壶口瀑布,面对滚滚黄河水向东流,耳边回响起苍凉而宏壮的信天游,心里默默将时光倒流,仿佛置身当年。五千年前熊氏部落首领黄帝率领族人渡黄河、斗猛兽、战蚩尤,最终统一华夏。“不管过去了多少岁月,祖祖辈辈留下我,留下我一望无际唱着歌”。面对先人波澜壮阔的故事,今天所有的苦难与斗争,在这一刻都变得渺小。

  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其源就是炎黄时代,其根就是炎黄文化。历代统治阶级隆重祭祀黄帝,纪念一个朦胧伟岸的身影,一个久远的时代符号,一个传说中的远古英雄;传递的一个重要信息是,黄帝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共同祖先。祭祀黄帝陵,这个仪式一传就是两千多年。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道德楷模,最早萌芽了“和而不同”思想。他在征服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后,并不是奉行斩草除根、斩尽杀绝的残暴政策,而是相互友好、相互通婚并学习对方的先进技术,结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把游牧文明推进到农耕文明,把石器时代推进到青铜器时代,并因此把华夏文明从黄河流域推进到中原大地。

  中华大地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从秦皇汉武,到唐宋元明清,我们这个民族无论经过多少风风雨雨,最终都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因为我们的血脉里流淌的都是中华民族的血,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炎黄子孙,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交流的密码——汉语和汉字。

  每年清明,世界各地的华夏儿女四海归心,以最虔诚庄重的仪式祭祀黄帝、认祖归宗。这是因为,黄帝陵、半坡氏族和秦始皇兵马俑纪念馆等无数历史遗址,与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三秦大地上,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在“中华文明精神标识之旅”活动开幕式上,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将精神标识比喻为一种容器,里面保存着历史文化的脉络。它是中华民族的核心“芯片”,隐藏着打开中国文化的钥匙。

  物质不变,宇宙不变,唯独与宇宙比肩的是精神。瞿秋白说,人爱自已的历史好比鸟爱自已的翅膀,请勿撕破我的翅膀。不深刻感知过去,怎么获得腾飞的翅膀?又到清明时节,黄帝陵将举行公祭轩辕典礼。如果数典忘祖,等于撕破我们民族腾飞的翅膀,又怎能挺起民族的脊梁?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炎黄子孙形成独特的价值体系。“和而不同”、“天人和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已所不欲,忽施于人”等等,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无论是古时的丝绸之路,还是现在的“一路一带”战略,就是最好的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已是谁,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走下去”。隆重祭祀黄帝,不是要在历史上摘取几朵耀眼的花朵,而是获取与熔岩一样奔腾的地火,让英雄始祖的传奇经历激发中华儿女不懈奋斗,提升中华民族的凝集力和自豪感,获得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王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