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牛发展在海西
青海新闻网讯 阳光带着微笑挥毫大地,写一首丰收的诗,千山万水醉金秋守望来年收获。
在推进健康中国绿色中国进程中,绿色发展成为行业共识。从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奶瓶子及餐桌上的变化,都能感受到绿色产业在百姓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要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就必须走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之路,现代畜牧业建设必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产业兴则百姓富,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这也是福牛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10月24日举行的中国牦牛暨柴达木福牛产业发展大会以“创新发展思路、振兴牦牛产业、加强精准扶贫、促进绿色发展”为主题,牛行业专家、学者、牧场主齐聚一堂,共商福牛发展大计。这是思维与思维碰撞,智慧与智慧交融,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的一次大会。
在海西州漠河骆驼场牛羊屠宰冷藏加工点,专家学者围着牦牛、柴达木福牛胴体饶有兴致地讨论着,展示的三岁福牛与牦牛胴体在同等条件下喂养,柴达木福牛比牦牛重246公斤。
“请问柴达木福牛在高档牛肉行业里处于什么地位?”
“在高档商品牛肉领域,我国是一个后起国家。以前我国的牛都是以使役为主,没有肉食品种牛。在国际A级评价中从2A到6A,我国的牛都在3A以下,整个品种和评价都上不来,而柴达木福牛得到农业部诸位专家的鉴定,现在可以达到6A标准,对我国高档牦牛肉来说填补了一项空白。”北京华牛生物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华子昂答中新社记者提问。
牦牛、柴达木黄牛是柴达木盆地的特色畜种,在海西畜牧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受地理环境和生产技术水平制约,个体产量低、优质牛肉产量较少,经济效益低,产业化发展步伐迟缓,影响牧民增收和生态平衡。
从2008年开始试验到2013年《柴达木肉牛产业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立项到2017年7月31日项目通过专家组验收,再到柴达木福牛产业发展大会召开,每一个时间节点都意味着柴达木福牛产业发展向前迈进。柴达木福牛产业将牦牛和柴达木黄牛育种、繁殖、饲养、管理、产品质量标准及加工技术等方面科研成果系统化综合配套应用,建立以柴达木福牛为顶端的肉牛产业体系。
福牛产业发展从无到有,从资源到产品,从传统到现代,在新的发展思路指引下将一步一步向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阔步迈进,为海西探索出一条生态、绿色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高档牛肉身份密码
“不是说三种牛杂交出来的牛就是高档牛肉,高档牛肉具备自身特点。”北京华牛生物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华子昂说。
目前,柴达木福牛价格高档部位每公斤800-1000元,比普通部位的肉要高出10倍至11倍左右。
高档牛肉是通过选用适宜的肉牛品种,采用特定的育肥技术、技术路线、分割加工工艺,生产出的肉质细嫩多汁、肌肉内含有一定量脂肪、营养价值高、风味佳的优质牛肉。高档牛肉的色泽、嫩度、大理石纹、脂肪、风味等都有一定的评定标准。
嫩度是牛肉肉质评定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了牛肉的质地,高档牛肉咀嚼容易,不塞牙,完全解冻后用手触摸时,手指可轻易进入肉块深部。
牛肉的嫩度是由肌肉中各种蛋白质结构特性、结缔组织含量以及分部、肌纤维直径和牛肉的大理石纹决定。一般用剪切力值来反映,剪切力值越低,肌肉越嫩。大理石纹越丰富,肉质相对越嫩,越柔软多汁,风味也越好。但是当脂肪含量过高,超过5%时,蛋白质的含量就会降低,会降低牛肉中鲜味物质的含量。
以日本和牛肉等级为例,牛肉按可食用比率与油花等级,总共分为15级,可食用比率分A、B、C,而油花等级分1-5,也就是分为A1-A5,B1-B5,C1-C5,共15级,其中A5为最高级,其油花细密,美名为“霜降牛肉”,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雪花牛肉”。
柴达木福牛牛肉雪花肉形成稳定,蛋白质、氨基酸等成分都达到了世界高端牛肉标准。据有关机构检测评定,福牛的蛋白质含量高达20%至24%。
为了那一片“雪花牛肉”,柴达木肉牛产业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专家团队用了五年甚至更长时间试验。通过比较转录组学分析发现:影响福牛的生长速度、促进肌肉发育相关的基因主要来源于安格斯牛(即生长快),影响福牛脂肪发育和肉质相关的基因主要源于柴达木黄牛和青海牦牛(即肉质好,风味独特)。
生产高档“雪花牛肉”不仅是基因选择,在福牛生长的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包括饲料、屠宰、分割、冷藏。培育过程中,技术团队根据福牛不同时期的营养需求,给牛配合喂优质青绿饲料、青贮料和青干草促进牛的生长发育和优质肉品的形成。目前,柴达木福牛已实现从出生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追溯技术,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生产标准。
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会长许尚忠评价,柴达木福牛适应性强、肉质好、生长速度快,是柴达木盆地的独创,其在国内占有的地位不能复制。从培育和饲养角度,能够生产出像日本和牛一样的品质牛肉。柴达木福牛能够做到,完全可以替代进口日本牛肉。
福牛为牧民添福
“安格斯犏牛犊的价格比牦牛犊价格要好2-3倍。去年我卖牛犊收入30多万,这在以前想都没想过。”二郎山合作社董事长头节乐滋滋地对记者说。
头节是天峻县牧民,长年在牧区放牧,信息闭塞,语言不通。2012年以前牛羊肉价格高时一年收入5-6万,价格低时收入2-3万。2012年,在头节的带领下成立了天峻县二郎山养殖专业合作社,入股牧民12户,牦牛300头。
良种繁育是福牛产业中的重要一环,良种繁育体系由育种场、专业合作社、良种户三结合的形式组成。二郎山养殖专业合作社便是依托天然草场、专业合作社和牧民选育核心群,培育优良种牦牛,为繁殖饲养场提供种牛。二郎山养殖专业合作社是天峻县牦牛核心群之一,占全县牦牛核心群的4.15%。
二郎山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后逐步改变完全依赖天然草地、靠天养牛的现状,盖了暖棚、建草料基地,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以半舍饲或季节性舍饲养殖模式、实施联户经营管理,饲养一段时间后,适龄牦牛和安格斯犏牛被昆仑圣牛收购开展福牛培育。从牦牛配种到养安格斯犏牛,让头节和入股牧民尝到了甜头,“安犏价格确实好,就是每年收的量比较小。希望发展好了,多收点我们的牛。”头节说。
更多牧民加入了牦牛核心群饲养,目前天峻县已建立核心牦牛群40群,基础母牦牛7200多头,培育合格的牦牛种畜1.8万多头,通过省级种牛调配计划,调往全省各主要省州县点,推广牦牛提纯复壮技术。在半野血牦牛培育方面,1/2野血牦牛存栏2000余头,较之家养牦牛体重高出80千克,1/4野血牦牛存栏3万余头,较之家养牦牛体重高出70千克。
“发展福牛产业要打通连接牧民和企业之间的通道,才能从更大程度上激发牧民的积极性,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福牛产业发展才能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马玉林说。
汇智聚力绘蓝图
“以2015年迪庆社区牧民屠宰的3岁育肥牦牛为例,定点屠宰后市售牦牛价值为5194元左右,牦牛规范屠宰后经冷却成熟及调理加工后,牦牛肉综合效益为8454元左右。单头牦牛增收3260元,综合增效达到60%以上。”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孙宝忠展示了《迪庆社区普通牦牛屠宰效益表》和《迪庆社区冷鲜牦牛屠宰加工效益表》,通过两种屠宰方式对比,经济效益显而易见。
一个产业可以带动一方经济,在中国牦牛暨柴达木福牛产业发展大会上,八方专家观点交融碰撞,从不同角度为福牛产业发展引航指路。
孙宝忠以《畜产品加工与安全控制理论及技术研究》为方向,建议福牛产业发展应该从建立品牌工程上下功夫,扩大品牌影响。比如与文化、教育、中高餐饮、学校等公共饮食管理与经营机构、名品店合作;重点开发中等收入孕妇与城市儿童食品;完善强质工程保障食品安全,进一步研究凝练牦牛、福牛肉安全质量特色,制定实施特色质量安全生产、调控标准,实现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全面规范化。
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院长钟金城和四川省畜禽改良站研究员傅昌秀主要从动物遗传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动物育种学、牦牛改良学等领域及合作机构为福牛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机构和科学支撑。
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研究员郭宪主要从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他建议,要对家畜的繁殖理论和科学的繁殖方法不断深入探讨与创新,用人工方法改变或调整其自然方式,达到对家畜的整个繁殖过程实行全面有效控制的目的。这一观点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陈宏教授重视福牛一代亲本的本品种选育观点不谋而和。
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会长许尚忠认为应该从加速牛群遗传改良,降低饲料成本提高肉品质,改进营销策略。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书杰与许尚忠的一些观点不谋而合,认为福牛已经经过了5年的基础培养,再用5年提质增效、十年后逐步达标,这个过程中精准饲养是基础,精准加工是关键。
舌尖上的保障
“柴达木福牛与牦牛总汞和镉含量分别是标准限定含量的0.003%和0.001%,或更低。铅、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含量均仅为绿色食品标准限定含量的0.05%,或更低。柴达木福牛与牦牛肉中其他兽药均未检出,符合我国绿色食品标准。”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孙宝忠向与会专家学者展示了福牛牦牛检测结果。未来,人们对食品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得好,还要吃得健康。作为一名畜牧兽医专家,孙宝忠从守护好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分享了自己的科研成果。
调查发现,牦牛肉的肉用品质中,失水率的变异性最大,达到61.70%,剪切力值的范围为6.06kg.s至10.81kg.s,变异系数达到15.36%。卫生指标中,大肠菌群的变异性最大,达到61.70%,菌落总数的变异系数达到8.92%。不同批次牦牛肉的品质差异性较大,卫生安全质量较差。
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孙宝忠与大家分享了《牦牛肉特异性质量及其产品开发》,提出重视生物安全生产加工技术研发应用,方能保障全面提升福牛肉卫生安全水平。《“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提出,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场)全部通过“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登记,有机农产品种植基地面积达到300万公顷,绿色食品种植基地面积达到1200万公顷。
按照国家有机产品和有机认证标准,在草畜平衡前提下,我州在德令哈市、天峻县、都兰县、乌兰县分别划定有机养殖区,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加强对基地的技术指导与监督,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和跟踪追溯体系,建立有机畜产品生产经营记录制度,推进柴达木福牛有机产品生产过程监管日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目前,柴达木福牛已经实现从草场到餐桌可溯源的闭锁链。德令哈市和乌兰县分别建立柴达木福牛肉生活体验馆,生产的每块牛肉都可追溯。建立基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的牛肉生产全程质量安全追溯技术,通过从牧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保证牛肉安全,连接从源头到终端的绿色产业链。
品质生活为健康定制
腰身每增粗一寸,血管就增加4英里长,心脏的负担就越重,患病风险高8倍!如何降低饮食对健康造成的威胁,这是许多相关领域都在研究的一个课题。柴达木福牛项目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地将目光锁定在生产出符合人体健康的牛肉上。
“人的疾病和对肉的需求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是很有意思的一项研究,我的研究方向是关于人体对肉类健康需求来研究福牛肉。”北京华牛生物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华子昂说。
在专家论坛上,与会人员都被华子昂研究员提出的《福牛肉质分子调控原理与应用》吸引。福牛肉质分子调控原理像一只无形的指挥棒,让福牛肉长成符合人体健康的好肉。
华子昂的福牛肉质调控原理从2008年开始试验,刚开始只是想通过几个品种牛杂交改良牛肉品种,得到一些更好的肉质,2010年发现应该从肉质调控为研究方向。
团队用多种牛的数次反复试验最终确立了以牦牛、柴达木黄牛和安格斯牛三元杂交,培育出的柴达木福牛肉品营养呈现出“三高一低”,即高蛋白质、高多不饱和脂肪酸、高氨基酸,低脂肪特点。
这些特点就是通过华子昂的调控理论来实现,福牛肉质调控分两个阶段,育种段分子标记和生长段分子饲料,这两个阶段一个是对基因的选择调控,一个是对基因调控。核心是通过两个阶段的调控,饲养出所需牛肉的数量性状。
试验结果验证了调控理论的强大威力,团队将牦牛、黄牛、福牛放在同样的牛舍,食用同样的饲料,同样的管理方法,得出了不同的结果,18月龄的三种牛有不同的生长速度、不同的屠宰率、不同的肉质及营养。
通过试验验证了营养对基因表达调控,团队依据这些理论,做仿真饲料、分子饲料,从传统饲料到仿真饲料到分子饲料,饲料的演替也是对肉质有效调控的方式。在与美国和德国合作过程中,发现虽然福牛最主要的技术做完了,但是要向精细方向发展还要做很多工作,福牛产业发展任重道远。
福牛肉质分子调控原理与应用试验,就是以人的健康需求为目标,最终形成分子饲料,培养出的福牛肉质是符合人体健康的好牛肉,可以降低肿瘤疾病、心血管疾病对人体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