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专家与农民“面对面” 我省搭建科技创新三级平台,打通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29.03.2017  17:37

  “通过省级转化研发和县级示范推广,2016年蔬菜科技创新平台覆盖全省9个主要蔬菜主导产业县,形成共有180余人的专业技术服务队伍,进一步扩大了技术服务范围……”

  “马铃薯科技创新平台结合国家产业信息种植户调查,为马铃薯播种方式、栽培、田间管理、收获、贮藏与加工环节,提供产业急需公益技术及其解决方案……”

  “羊产业科技创新平台扩大实现全省羊产业技术研发—推广—应用三级平台的顺利对接,对接18个县,并与国家肉羊、绒毛羊产业技术体系紧密结合……”

  在年度省级农牧业科技创新平台绩效考核暨研讨会上,农牧业科技创新三级平台的专家们,就产业技术体系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两者的无缝对接,交流着经验和做法。

  为切实解决我省“学科教、产学研”联系不紧密,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农业推广体系体制不顺的问题,2012年,由省农牧厅科教处牵头,搭建了农牧业科技推广与创新三级平台。经过四年多的建设,通过对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大学农牧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科学家和省级农牧业推广专家的有机整合,建立了围绕我省农产品主要优势特色产业的省级产业技术转化研发平台。目前,共建立油菜、马铃薯、蚕豆、蔬菜、麦类、饲草料、牛、羊、生猪和冷水鱼类十个省级转化研发平台,建立了省、县、科技示范户、辐射户一体的农牧业科技转化快速通道。

  说起平台专家对自己的帮助,祁连县峨堡村的牧民赵元成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以前我们养的羊特别容易发生‘腐蹄病’,用老办法治疗,效果一点儿也不明显。一旦发病,羊就要损失很多。通过产业平台专家的现场培训、讲解,我们了解和懂得了这种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办法,就再不害怕了。”

  “只要听说平台的专家们来送技术和服务,乡亲们就特别高兴。像我们这些种植户,以前病虫害发生的时候,经常是一着急就去买回来好几种农药来打,有时不但杀不了虫,反而还起到反作用。专家们教我们怎么减少用药,怎么安全用药,虫害防住了,药钱也省了,作物也安全了,产量还增加了。”乐都县的种植户朱金川说。

  “我们搭建农牧业科技创新三级平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我们省科研、教学、推广相脱节,从源头上解决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技术来源问题。发展到现在,已实现了与全省29个县(市、区)平台的有效对接;全面开展了技术难题的会诊工作,制定和集成了70多项分区域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供县级平台使用,专家们下乡指导的积极性已被充分调动起来。”省农牧厅科技处处长熊进宁说。

  湟中县共和镇花勒城村的养殖大户贾有成告诉我们,虽然自己养猪有些年头了,也有养猪的经验,但猪时常得病、死亡率高的情况还是经常让他头疼。有时候因为不太清楚具体病情,没办法对症下药,很容易导致死亡。这几年有了产业平台,养殖户就可以把遇到的问题反映给乡兽医站,乡兽医站再反映给县兽医站的技术专家,如果解决不了,直接找到省里的专家解决。这种直通的指导方式,快速有效地帮助了养殖户。

  平台搭建以来,不仅解决了困扰试点县多年的基层农技推广的技术来源问题,更是打通了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让各项产业实用技术迅速地落地生金,让农牧民尝到了科技致富的甜头。

  仅蔬菜平台在2015-2016年度集成组装和示范的“冬季温室吊袋式CO2气肥施用技术示范”,就在格尔木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平安县、乐都区、湟中等市县共示范624栋温室,合计312亩,蔬菜产量达0.18万吨,纯收益达到110.08万元。

  “上年度蔬菜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覆盖面积达747.33万公顷,共计产生新增效益1917万元,累计产生经济社会效益6500万元。”蔬菜产业科技创新平台首席专家李莉介绍。

  据悉,9个主要蔬菜主导产业县的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将技术辐射范围覆盖到全省1/3的蔬菜生产面积,有40余家企业和合作社、3200余户菜农直接受益,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将进一步扩大范围和规模,对产业升级将产生更加显著的促进作用,从而推动全省蔬菜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三级平台的建立也为科研工作带来了新的变化。

  “我们每个平台的工作都是紧紧围绕全省农牧业发展的需要。过去很多的科研和转化是脱节的,现在所有的需求都是面向农牧民的需求;原来是一个个课题组下去,各自为营,现在则是一个产业链条在一起合作,研发也更加高效了。全省每年培育、引进、展示、示范农作物新品种在100个以上。”熊进宁表示。

  “这么多年来,我们专家的一些科研成果,有许多是没有跟产业对接的,而通过科技创新平台,我们将这些好的技术整合起来,引入、熟化、集成和收集,同时与农技推广体系进行对接,结合农牧民的需要进行推广,大大提升了科技转化的效率。”饲草料产业平台专家饲草产业平台首席徐成体认为。

  依托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目前在全省各县级平台建立了《农技人员聘用制度》、《农技推广责任制度》、《技术指导员包村联户制度》、《农技人员绩效考评制度》等五项制度。29个项目县都建立由县级首席专家、推广专家组、农技推广机构和50-100名农技推广人员构成的县级技术推广平台。通过制度的实施,农技人员服务基层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同时,每个项目县遴选2-3个科技示范基地、500-1000户科技示范户和辐射带动户构成的科技示范应用平台,负责将省、县两级技术推广平台确定的新品种和新技术应用到生产当中。

  省级蚕豆产业技术转化研发平台首席专家刘玉皎告诉我们,“蚕豆科技创新平台对蚕豆产业技术转化研发平台的省级转化基地进行了优化,上年度新增生产型基地2个,加工型基地1个,省级转化基地达到9个,涵盖了全省蚕豆产业的主要生产县和重点蚕豆加工企业,为构建全省农牧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通道,提高农牧业良种、良法研究、推广和应用水平提供了保障。”

  刘玉皎表示,下一步,平台要增加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应用平台;在省级转化基地中适当增加一些专业合作社参与熟化与转化工作;在推广平台中适当增加一些专业合作社作为科技示范户,承担新品种和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

  “农牧业科技创新三级平台建设,不仅是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服务的综合型平台,更是理念、制度、体制和机制创新的平台。我们十个平台的工作紧紧围绕全省特色产业,站在产业发展的前沿,转方式,调结构,创新体制、整合资源,将平台的研发、储备、联结、转化、推广等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全力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全省农牧业提质增效发挥了积极作用。”省农牧厅党组成员孙应祥认为。

  经过几年时间的探索与实践,目前,29个项目县共培育科技示范户2万户,辐射带动农户36万余户,认定科技示范基地68个,推广各类先进技术300多个,初步测算近120万农牧民受益,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0年的49%提高到55%。(王玉娟)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