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助力青海民族地区快速发展

14.07.2015  12:11
  近年来,我省科技工作针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推动新能源开发利用、提升盐湖资源综合开发水平、支撑生态工程、构建农牧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等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有效支撑青海民族地区的快速发展。
围绕国家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等生态保护建设工程,通过国内科研院所联合攻关与示范,建立了三江源生态综合监测与评估示范,查清了重度退化草地黑土滩的面积分布,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积极争取国家科技富民强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星火计划,依托省级重大科研专项、科技支撑促进新农村新牧区发展等科技项目,推广了一批科技成果、培育了一批优势特色产业,最终成为了服务农牧民增效增收的“利器”,科技创新在民族地区创业、创新及农牧业调结构、转方式中的支撑引领效应更加显著。
  组织实施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大型光伏并网系统设计集成技术研究示范及装备研制”和“金太阳示范工程”等,推动了藏区新能源开发利用;结合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青海玉树灾后恢复重建应急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的实施,全面完成了“重建社会主义新玉树科技引领行动计划”,玉树重建科技示范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始显现。
  海南藏族自治州依托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实施“暖季放牧+冷季舍饲”两段式生产模式,大力发展饲草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全省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样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柴达木盆地有机生态型设施蔬菜无土栽培生产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采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黄瓜、番茄亩产分别达到了4619.12公斤和4937.68公斤,并可在沙漠、戈壁、盐碱地进行生产,缓解了粮菜争地的矛盾,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海北藏系母羊“两年三胎”试验推广项目获得成功,这项技术提高了羔羊以及母畜的生产性能,大大缩短了母羊和羔羊在天然草场的采食时间,项目首次在青藏高原特殊生态区域形成了藏系母羊两年三胎、藏羔羊早期断奶,放牧加补饲等技术方案。果洛藏族自治州农业科技示范园目前已试种了几十种果蔬,今年大规模种植18个品种,带动部分农牧民增加收入。建成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海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新型盐湖化工循环经济特色产业集群等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有力地加强了藏区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科技创新支撑民族地区调结构、转方式的实践证明,我省在推动民族地区新能源利用;提升优势资源综合开发水平,用科技支撑盐湖产业兴起和新材料技术行业发展;加强农牧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支撑重点生态工程,促进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的生态环境保护;着力加强民族地区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等领域亮点频频。与此同时,在科技创新推进民族地区创业创新的道路上也存在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是现有政策支持对象基本集中在科研人员和大学生创业,在职创业或离岗创业所在单位对支持创业有顾虑,制约条件较多,政策未得到完全落实。二是初创期企业一般都是小微企业,大多存在融资不足的困难,但企业普遍存在轻资产的特征,从金融机构获得融资较难,迫切需求改善传统融资模式。据对青海青年创业园内企业的调查显示,大多数企业为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仅有10%左右的企业通过家庭房产抵押等形式从银行获得贷款,大多数企业融资困难。三是创新创业公共服务能力不足,专业化服务平台较少。专业的服务人才和团队不足致使我省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相对缺乏,公共服务能力水平低下,缺乏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法律、知识产权、财务、咨询、检验检测和技术转移等一站式服务的机构。如科技企业孵化器全省仅有4家,且均为综合型创业服务机构,服务方式大都处在物业服务阶段,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创业投资、产业对接等创业服务能力欠缺,服务效率低,不能满足创新创业要求。
  民族地区创业创新建议:一是加强政策集成,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创新创业成本,加大政策落实力度,优化市场竞争环境。二是创新服务模式,促进社会公共资源开放共享,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构建开放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综合运用市场化、专业化和资本化的运行手段,提供全链条增值服务,强化创业辅导,提高创新创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