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科技点亮青海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是在谈及科技创新问题时,被引用最为广泛的一句话。当今,科技发展的方向越来越明朗,已然锁定在了创新、创新、再创新。
对于青海而言,我们要实现既可以保持生态协调稳定,又可以提高人民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繁荣发展的目标,就必须更紧密地依靠科技进步,将科技创新放在首位。如今,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和新能源经济已然成为青海的重要经济特质,成为青海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三区”建设的着力点,也是科技部门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的着力点。
2015年青海科技工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提高科技创新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大力培训创新创业人才,积极推动基层科技工作,深化国内外科技合作等,有效推动了形成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的新格局,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升级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
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01项,总经费62.3亿元,科技投入20亿元,资助经费3.92亿元。实施完成(验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07项,新增产值31.356亿元。登记各类科技成果445项,同比增长10.7%;申请专利2590件,同上年增长68.8%,授权专利达到1217件,同比增长96.6%;专利的申请和授权增幅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均居第一。实现质押融资3.45亿元,是上年度的9.8倍。争取国家项目63项,资助经费2.2亿元,完成财政目标任务的107.6%。
科技体制奏响深改曲
关键词:改革、创立、制定
2015年,我省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重拳频出,不仅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和措施,同时也在资源配置、科技与经济结合、创业、创新等诸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为今后的科技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我省科技工作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等8项改革性文件,为全面推进我省科技改革工作提供政策保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通过科学谋划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破除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全面提升我省创新能力水平,重点围绕产业和经济发展特点,引进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努力与社会资源结合,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改革省级科技计划的财政支持方式、组织和管理体制机制,构建公开透明的财政支持科研资源管理和项目评价机制;按照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加强全省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积极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围绕提高全社会科技创新能力,以统筹共享为基础,加快推进全省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实现资源集中集约管理,促进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为科技创新提供优质服务。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暖风频吹
关键词:帮扶、助推、公平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关于自己职业规划的梦想。就在2015年的这个夏天,青海的大学生们也有了一次“点燃创业梦想”的机会……
2015年7月15日,由青海省科技厅、青海省财政厅、交通银行青海省分行主办,青海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承办的《首届“交行杯”青海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拉开帷幕。本次大赛共组织参赛项目218个,涵盖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新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等领域。
大赛的举办,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了良好条件,提供了全要素、便捷化、低成本创新创业服务,除为大赛优胜者提供总额为25万元的奖金外,参赛者还与企业或团队达成投资意向协议,其中签约风险投资2家,天使投资1家,战略合作投资2家,银行授信签约2家,科技孵化器与21个参赛者签约入孵。
创业扶持,实效是关键。为更好地服务我省青年创业就业工作,青海省科技厅设立专项支持发展众创空间,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添新动能。为此,专门设立5000万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支持发展众创空间,对省内各高校在读两年以上的大学生和毕业7年以内的省内外高校毕业生在青海境内创办企业从事创新创业活动的给予重点扶持。
同时,依托国家高新区、大学科技园、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农业科技园及各类特色产业集聚区,构建了一批专业化的众创空间。研究设立科技企业孵化种子(天使)基金,与社会投资相结合,采取有偿使用和股权投资等多种形式,支持创新创业。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在青藏高原上激流涌动……
信息化服务为“三农”导航
关键词:“三农”、主动、精准
“动动手指,看看手机短信,最近的农资信息、招聘信息、病虫害预防……这些信息全都有俩,用处大的很!用手机可以和老师直接联系,种菜、种庄稼、施肥……你看,这是老师前两天刚发来的病虫害预防的短信,有了老师的指导,方便的很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斜沟乡业坝台村的村民祁永春一边操作手机一边高兴地说。
近几年,青海省科技厅依托我省科学技术信息所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将农村牧区科技信息化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多种服务通道,预先、主动地将农牧业生产技术、林业培育、病虫害防治技术、市场交易、气候预警、社会管理等信息精准推送给农牧民和农牧业龙头企业、农牧业生产基地等,有力推动了全省农牧业新技术、新成果在农牧区的推广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信息化对我省农牧业产业以及农牧区社会管理与民主保障的水平。
如今,我省深入推进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通过建立具有个性化、智能化、精准化的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快构建以大数据应用为基础、以专家团队和科技特派员为技术支撑的新型农牧区信息化科技服务体系,让广大农牧区群众尽早享用“互联网+”时代的科技大餐。
2015年,我省科技工作重点推动食品质量安全溯源和电子商务相结合,实现了电商产品可溯源,溯源产品可电商,改变了传统食品质量安全追溯链条短、内容少的现状。该系统已入驻电子商务平台企业近60家, 98个品牌,1800款产品,实现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2000万元。目前,主动推送平台已覆盖17个县区, 1651个行政村,17.6万户农牧民,380多万亩耕地,并为1029个涉农协会、企业等经营主体建立了信息服务站。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关键词:强化、依托、发展
近年来,我省持续加大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培育力度,创业创新主体加快从“小众”向“大众”转变。众所周知,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严重影响着调结构、转方式,是青海企业发展最现实、最关键的瓶颈。因此,必须把加强自主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确立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快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才能有效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2015年,我省科技工作不断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以高新区体制机制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搭建科技平台、引进专业化科技服务机构和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国家高新园发展。截至2015年9月底,青海国家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5亿元,同比增长18%,完成工业增加值53.5亿元,同比增长17%,高新区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的优势开始显现。为推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开始启动省级高新区建设,“大通北川工业园”已列入“青海省级高新区”建设。
大力支持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创新型企业为重点的企业发展,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努力使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拉动我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度。截至2015年9月底,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已达109家,增长27%,实现工业总产值314.96亿元,同比增长31.82%,高新技术企业工业增加值66.17亿元。
与此同时,设立了青海科技创新投资基金、青海国科创业投资基金和青海华控科技创业投资基金等3只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基金总规模已达5亿元,到位资金3.05亿元,其中2只基金在青海完成投资4400万元。参股海东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签订增资协议,注资2000万元,占目标公司股权比例28.6%。筹建了青海省创业发展孵化基金,基金初始规模拟为2000万元,政府引导基金投入1500万元,孵化器公司落实出资300万元。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