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以科技为支撑引领促进民族地区创新发展
“十二五”期间,科技部高度重视民族科技工作,围绕民族地区发展实际需求,不断加大国家科技项目、创新平台基地、科技人才、国际科技合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繁荣发展。
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和能力建设。支持民族8省区建成15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3个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4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培育基地、2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8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约占全国1/4),有效集聚科技创新和产业资源,辐射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建成88个创新型(试点)企业、5个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试点联盟,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民族地区企业创新能力。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持续加大对民族地区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向民族8省区选派科技人员5600余人,支持经费总额达到1.2亿元。2011年以来,通过“科技兴藏人才培训项目”,为西藏培训科技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240余人次;全国科技活动周支持开展技术培训、咨询指导、医疗义诊等科技服务,使科技火种进山下乡,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多惠及少数民族群众。
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创新发展。“十二五”以来,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计划支持民族8省区经费超过7亿元,开展棉花、林果、小麦等特色农产品和农业节水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提升民族地区特色农牧业科技水平,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指导和支持贵州、云南、青海、新疆开展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区)建设农村信息化建设,推进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在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领域的应用示范,提升现代农业水平。支持民族地区承担油气开发、数控机床、水污染治理、转基因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约60项,经费近12亿元,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支持贵州省依托贵阳高新区等开展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建设试点,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支持开展“金太阳示范工程”,在西藏、青海等无电地区建设一批户用光伏系统和独立光伏电站,有效解决了电网无法覆盖的偏远无电地区居民的基本生活用电问题;围绕柴达木盐湖优势产业,攻克了一批制约优势矿产资源勘查及合理开发利用的关键技术,盐湖经济循环产业链条逐渐形成。2014年6月,科技部、国家民委联合国家质检总局、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共同发起并发布《新丝绸之路创新品牌行动方案》;同年9月,在新疆、宁夏、内蒙古等地举行新丝绸之路创新品牌行活动周暨新疆创新品牌推进会;开展创新品牌网上电商交易、农村科技创业大赛优秀项目推介以及中国与塔吉克斯坦等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签约等活动,集成国家和地方政策及资源,推动民族地区走出一条“品牌引领——科技聚集——产业升级——经济跨越”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推动科技惠及民生。支持新疆实施苦咸水淡化民生科技示范工程,贵州开展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安全利用与保障关键技术攻关,有效缓解了边远村落饮水安全问题;促进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在广西环江、云南个旧等地区推广应用,支持新疆开展煤化工废水污染减排及循环利用等技术研发,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当地生态修复;积极支持南疆开展暗管改碱盐碱地改良产业化技术试验示范,推动南疆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围绕民族特色医药领域,支持民族地区建成36家技术培训与临床应用基地,承担37种特色诊疗技术规范研究,并在60多家医院进行了推广与应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医药产业发展。支持民族8省区建成26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探索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机制。印发《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西部行动方案》,成立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推进桂林、昆明、鄂尔多斯、贵阳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深入推进实施文化科技创新工程;支持民族地区承担少数民族特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等科技项目。
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大科技援外项目支持,推进中国—中亚科技合作中心建设,举行第一、三届中国—亚欧博览会科技交流合作论坛和第四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国—中亚科技创新合作论坛,推动新疆建设面向中亚及周边国家的区域创新中心。于2012年、2014年会同云南省政府举行了两届科技入滇对接活动,截至目前共实现181项科研平台、21家科技型企业、495项科技成果、194个科技人才和团队入滇落地,建立164个院士专家工作站,打造了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科技创新与技术转移基地;支持云南牵头建设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和中国—东盟创新中心,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平台。在2015年9月于宁夏举办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期间,组织举办中国—阿拉伯国家技术转移暨创新合作大会,成立中阿技术转移中心,组织开展高新技术和装备展示、重点项目签约和重点领域技术推荐等活动,推进中阿科技伙伴计划创新合作。推动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科技合作分委会、中蒙科技合作联委会机制框架下,支持内蒙古与俄罗斯、蒙古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展科技合作;2007年起,会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等有关方面联合主办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至今已成功举办4届,展示我国荒漠化防治技术与产业成效,促进国际荒漠化防治技术交流。2013年起连续两年会同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举办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积极支持广西牵头建设好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支持民族8省区建成56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发挥区位优势,立足国内、内引外联,加强面向南亚、东南亚、中亚、东北亚国家的科技合作。
积极推进科技援疆援藏援青。会同国家发改委,组织科技部门、对口援疆省市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编制印发《全国科技援疆规划(2011-2020年)》;2007年以来先后组织召开5次全国科技援疆工作会议,特别是2015年8月组织召开了第五次全国科技援疆工作会议,创新工作方式,启动设立援疆创新创业基金,推动新形势下科技援疆工作提质增效。支持西藏开展青稞、牦牛和民族医药、矿产资源等特色农牧业和优势资源技术研发和集成示范,加快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和利用,推动西藏特色优势产业技术进步;国家各类科技计划支持西藏项目(课题)数超过260项,支持经费超3.2亿元。支持西藏建设2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家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4年召开科技援青工作座谈会,对科技援青工作思路、目标、任务等作出部署,青海与10个援助省市签署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共达成各类科技援助及合作项目116项,有力地支持和推动了青海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
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6-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