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和”所长秦建银记海晏县青海湖乡司法所所长秦建银(下)

27.11.2015  13:38

  

  情融寒冬友遍草原

  基层司法所有一个特殊的职责,叫“社区矫正”。对于刑满释放人员,司法所不仅有跟踪监督的责任,还要帮助他们克服生产生活中碰到的种种困难,引导他们重拾生活的自信。

  11月的一天,记者来到海晏县青海湖乡达玉五谷村村民才某家。才某曾因盗窃被判刑5年零1个月。他家有4口人,父母年迈,是村里的困难户。2012年10月,才某被刑满释放,连住房都没有,刚出狱的他万分沮丧。司法所接管才某的矫正工作后,秦建银所长和司法所工作人员多次来到他家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困难。

  “秦所长可给我帮了大忙,他每次来都带着米、面、油,现在政策这么好,我家里已经盖了新房,娶了老婆,修了羊棚,日子一天一天好起来了!”见到秦所长,才某像是见到了一位熟悉又亲切的老大哥,急忙端茶上桌。不远处,才某新盖的玻璃暖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座新建的羊棚正待羊儿归来。

  这来之不易的新家、新棚,是司法所了解才某的困难后,专门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后争取到的项目资金修建的,总价接近7万元,才某只掏了两万多元。

  说起以前所做的傻事,才某后悔地说:“以前太年轻,做事不考虑后果,幸运的是,我在改造后,遇到了好领导,没有他的帮忙,就没有我的今天!”

  谈笑间,才某规划着他明年的打算:“准备把现在的一百多只羊卖了还欠款,明年再贷些款,扩大养殖规模。”才某自己有六百亩草场,这些草场的支撑让他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才某说:“闲了我就去打工,现在不管干什么,只要肯干,就能挣钱。”

  “只要你有一颗火热的心,就能融化整座冰山。”长期在基层人事司法所工作,以情动人,也许秦建银体会更深,情理交融,已经变成了他的工作习惯,许多牧民都成了他的知心朋友。

  去年12月,海北藏族自治州草原天寒地冻,大清早,司法所就来了一位瑟瑟发抖的牧民。他叫孔延国,因和妻子闹了矛盾,被赶出了家门,身无分文又无家可归,他在草原上睡了一夜,天一亮就到司法所求助。看到他可怜的样子,秦建银掏出50元钱让他去吃饭。听了孔延国的遭遇,秦建银带着孔延国先后两次去调解,女方承诺不再离婚。

  半年后,孔延国又来到司法所,说他已经和妻子协议离婚,又无家可归了。当天晚上,秦所长安排他在司法所的沙发上睡了一夜,又和司法所的工作人员为他凑了200元路费。现在,孔延国通过亲戚在祁连找到了一份牧羊的工作,生活和收入稳定,他还专门打来电话给秦建银汇报。

  “我不能和老百姓计较”

  家庭不团结、各种纠纷……在草原上奔波,秦建银乐此不疲。因为事件性质的矛盾性,许多当事人都会出现情绪激动和失控的情况,秦建银从中调解,遭到辱骂是家常便饭。

  因为工作分工,青海湖乡武装部朵部长经常和秦所长一起出面调解和处理纠纷,他告诉记者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们一起去调解一起因家庭不团结而引起的家庭内部草场纠纷。当事人的儿子非常彪悍,秦建银还没了解清楚情况,当事人的儿子就冲了过来,一把揪住秦所长的衣领,让秦所长“滚蛋”。当事人的儿子认为这是自己家的事,该怎么办自己说了算,和外人没有关系,话没说两句就踢了秦建银一脚,在大家的劝说下秦建银才摆脱了纠缠。

  碰到这种情况,秦建银清楚,即使调解不能继续,他也不能动手,因为他代表着司法形象,他说:“这能怎么办,这是我的工作,我不能和老百姓计较。”

  秦建银说,当了一年多司法所所长,收获很多,困难也有。他不会藏语,每次调解牧民纠纷,语言成了他最大的障碍。当地很多牧民只能说少量汉语,大部分时间都会用藏语交流,所幸当地藏族干部朵部长和司法所的年轻工作人员关木却才让都能当翻译,时间久了,大家成了好搭挡。

  秦建银知道,只有用心去做,只有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和藏语口语,自己才能在基层司法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