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财经秩序 遏制损失浪费 推进依法行政
——我省审计事业健康发展综述
青海新闻网讯 健全审计职能,完善审计工作机制,深化审计工作内容,拓展审计覆盖面,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我省审计机关成立以来,在维护财经秩序、加强廉政建设、推进依法行政、促进深化改革等方面,较好地发挥了“免疫系统”功能。
一
1984年我省审计机关成立。审计事业走过了“规范、深化、提高、创新”四个阶段的历程,路子越走越宽,领域越来越广。多年来,我省审计机关根据每个时期党和政府工作部署,突出审计重点,加强对宏观政策执行情况的审计,查错纠弊,与发展大局同频共振。
在财政审计工作中,加大对拥有资金分配权部门的经常性审计和补助地方支出的审计力度,重点关注财政收支的真实性,揭露和查处虚报冒领预算资金、套取挪用财政资金、虚列财政支出等问题,促进健全预算体系,规范专项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强化政府性债务和存量资金的管理,为政府宏观管理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依据。
在对国有企业的审计中,逐步由重点检查财务收支、查处违纪违规问题,发展到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全面审计,重点关注国有资产经营和收益的真实性,揭露和查处会计核算不规范、盈亏不实、资产管理混乱等行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从1986年开始,我省对国营企业厂长(经理)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此后逐步对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进行离任审计。从1999年起,围绕“权力运行”和“责任履行”两条主线,全面推开地厅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积极探索党政“一把手”同步审计,逐步扩大任中审计比重和审计覆盖面,强化了权力的制约和监督。2006年以来,共审计领导干部5313名,查出违规资金11.8亿元,管理不规范资金84.68亿元。
玉树救灾和重建审计是我省审计机关成立以来时间跨度最长、项目数量最多、资金额度最大、投入力量最多的一次审计。到目前,共组织109轮、2840人次开展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审计、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跟踪审计。在对结古镇小市政工程、集中供热工程、极重灾区和重灾区部分公建项目、292个农牧民安置点配套工程等8类项目的工程量、工程造价及投资额进行的审计中,核定投资缺口23.45亿元,审减援建单位报送工程预算40亿元,为有关部门调整投资计划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基本完成对玉树州外围五县及巴塘乡重建项目的竣工决算审计。
二
我省审计机关加强民生和生态环保审计,既关注惠民富民政策落实、民生资金项目效益等情况,又关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重大资源生态等问题,加大对重点专项资金的审计或审计调查力度,及时揭示和纠正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为。近几年来,先后开展了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社保资金、教育布局调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青海湖流域环境治理、全省水利资金和青海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整理等审计或审计调查,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围绕战略性、基础性、公益性建设项目,我省审计机关强化对政府投资的公路、水利电力、楼堂馆所、城镇化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审计。对马场垣至平安高速公路、李家峡水电站、青海钾肥百万吨工程建设项目、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青海大剧院、西宁火车站改造及兰新铁路二线工程等重大投资项目进行审计或审计调查,核减不实投资。围绕政府基本建设资金的投向和绩效,强化对项目概预算执行、招投标管理、资金管理等关键环节的审计,深入揭示政府投资领域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审计建议。
重点揭露和查处违法违规案件线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突出对重点部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审计,揭露和查处滥用职权、贪污受贿、权钱交易、失职渎职、骗取侵占和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为有关部门打击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提供重要线索。30年来,全省审计机关共向纪检监察和司法等部门移送案件线索125件,移送处理人员146人。
为揭示风险隐患,维护经济安全,我省审计机关重点关注和及时反映了财政、金融、投资、国有资产资源、社会稳定等领域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对国际金融组织贷赠款项目进行审计监督,促进了项目管理,有效防范了外资运用风险。近两年,多次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损益、地方政府性债务和财政存量资金等进行审计,摸清了我省政府性债务及财政存量资金规模和结构,揭示了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增长较快、宏观经济政策落实不到位、财政预算执行不严格、内控机制不健全等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促进政府及各部门加强债务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了潜在风险。预计仅基层财政存量资金就盘活上百亿元。
省审计厅厅长王继卿告诉记者,在新形势下,我省审计机关将围绕反腐、改革、发展大局,紧扣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继续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和重点项目的审计监督力度。同时,立足民生为群众服务,立足规范为被审计单位服务,着力分析查找经济社会运行中存在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管理性漏洞,帮助健全体制、完善机制、规范管理,更好地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作者:卢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