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移动征文】移动,圆了故乡人的致富梦
我的故乡位于举世闻名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距海西州州府德令哈市约55公里的草原上,古为西羌地。据记载,早在商周时期,古羌人就在这块风水宝地上辛勤耕作、繁衍生息,之后又成为蒙古族、藏族先民们农牧兼营、放牧耕作的美丽家园。
故乡虽地处可鲁克湖西岸,依山傍湖,享誉海内外的柴达木山羊绒和柴达木枸杞就出自这里。然而,由于这里气候恶劣,再加上几乎与世隔绝,经济发展非常滞后。改革开放后,眼看着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走上了富裕路,可故乡人仍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多数人只好走上外出打工脱贫的道路。
就在乡亲们感到在家门口致富无望时,移动通讯打通了连接故乡与世界各地的通道。在移动通讯的助力下,一批又一批的优质山羊绒销往欧美及香港地区。村名们先是惊喜,后是羡慕,再是思索。随后,睿智的故乡人也拿起手中的手机和外界联系起来。这样一来故乡的枸杞、锁阳、可鲁克湖大闸蟹也开始走出家门,成为乡亲们致富的主要经济作物。
随着移动网络的快速传播,柴达木枸杞由于色红粒大、肉厚味甜而声名远播,可鲁克湖螃蟹的名气也日益提升,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远销北京、上海、成都等地。故乡的锁阳、藜麦、白刺果、白刺根根雕、奇石等产品也进入全世界人民的视野。
到了2014年,青海省枸杞出口跃居农产品首位。于是,在政府资金的大力扶持下,故乡建立起上万亩有机枸杞种植园,既筑造了挡风固沙的生态屏障,又长出了农民发家致富的“金果子”。如今,总产值达3亿的枸杞收入成功打赢了戈壁小镇的脱贫攻坚战。
这些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故乡的旅游业,凡是来可鲁克湖和托素湖旅游的游客,也在移动通讯的引导下来到故乡,来往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们除了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还会亲自到枸杞园里采摘枸杞,享受一下做杞农的乐趣。走时,还会买一些枸杞以及精美的白刺根根雕和奇石作为到此一游的纪念。
去年8月份我去故乡参加同学聚会,随时都可以看到故乡的男女老少通过便捷的微信和外地客户洽谈生意,当天早上采摘的新鲜枸杞,下午就会出现在西宁等地的各大超市中。他们在朋友圈晒出的那些让人垂涎欲滴的枸杞,通过他们的手机传播到世界各地。我的同学陈生录告诉我们,由他管理的几百亩有机枸杞由于品质好,质量佳,大部分都会销往国外。我们随手摘下几粒他们种植的枸杞放入口中,果然香甜无比。
在枸杞园,我还发现采摘枸杞的人当中有许多操着外地口音的外地人,他们也是通过移动网络得知这里需要采摘枸杞的采摘工,而且当他们得知采摘枸杞的工钱是一天一结算时,他们毫不犹豫地来到了这里。从他们兴高采烈的脸上,就能看出他们对采摘枸杞的收入是非常满意的。
据青海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青海省枸杞出口880.4吨,创汇1338.31万美元,枸杞产品出口到德国、法国、西班牙、荷兰等欧盟国家,东南亚、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有少量出口。
移动助力故乡人圆了致富梦,并乡亲们走上了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之路。“柴达木枸杞”的快速崛起,也为柴达木盆地唱响了由“红色序曲”引领的一首首“绿色交响曲”。(作者: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