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立”在枸杞地里的校园

17.02.2016  11:58

  眼下正是孩子们寒假期间,从去年底采访时留下的景象,便可看到诺民小学正充满希望向前奔。青海日报记者刘法营摄

  青海新闻网讯 往前推10年,地处海西州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瀚海戈壁上的都兰县宗加镇,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偏远小镇。随着我省“东部沙棘、西部枸杞”生态立省战略越走越实、越走越好,宗加镇手托红、黑枸杞两枚“棋子”,让这块偏远之地风生水起,“诺木洪枸杞”的品牌,使宗加镇的每一寸土地越来越有“含金量”。

  刚迈过春天的“门槛”,四周无遮无拦的宗加镇依然寒风凛冽、扑面如刀。浓烈的年味还没散去,周边的枸杞地里已可见到在为枸杞树修剪枝条的忙碌身影,抢先在“春头儿”经营一年的收成。在这个节口,最先走出家门与枸杞种植户一起忙起来的,还要数位于几个枸杞种植大队中间的“诺民小学”的教职工们。

  穿过正在成形的街道和近两年不断拔地而起的两层楼群,一条宽敞的巷道正对街面。入巷不远处,一幢看上去新建不久的四层楼房在周围格外招眼,楼后上空飘扬的红旗让这里成为一个“地标”,这里便是周边500多枸杞种植户子女上学的“诺民小学”。

  校长马成德是一位年近五十、有三十多年教龄的中年人,在5年前开始建“诺民小学”,他就成为这里的“当家人”。马成德说,诺民小学刚建时,与他一起调来的有十几位老师,教室和两人一间的老师宿舍就是几排平房,学生只有几十名。

  因为师资缺乏,老师往往是刚从这个教室出来又走进另一个教室,刚上完一年级的课又登上六年级的讲台……虽然这里有了前景光明的“一流产业”,却因为没有与之匹配的“孩子的书桌”,有些种植户就宁愿舍开手里的“摇钱树”,搬到孩子能就近上好学的地方另谋生计。孩子们上学的“头疼事”,扯着从海东等地迁到诺木洪种枸杞的农户们“搬得来、稳得住、能致富”的后腿。

  “有了一流的产业,更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跟进步伐,孩子的成长不像地里的枸杞能尽快见效,那是百年大计,谁也耽误不起。”有了这样的理念,诺民小学在党委政府“要风给风、要雨给雨”的支持下,向办成“一流小学”迈进。

  在枸杞产业引来火爆,宗加镇寸土寸金的土地上,专为诺民小学辟出了占地近百亩的校园,修建了近乎是“城里孩子”才能享受的教室、操场,去年又投入巨资新建了70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并根据小学的特点,在校园一角为年幼的孩子开辟出“儿童乐园”,并在眼下已开始筹划学校信息化教育项目。师资力量也在源源不断地输入,在教师选派上也是优中选优。为的也是让种植户的子弟们,在家里通过种植枸杞隆起腰包的同时,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

  家与诺民小学相距不远的枸杞产业二队党支部书记马庆明的两个孩子,都在诺民小学上学。在马庆明看来,学校办得越来越好,解了大家的“一块心病”,这样就可以一心无挂地扑到枸杞地上,既能种好枸杞、过好日子,又在政府操心中培养了孩子,产业发展和民生的改善,这两只手才紧紧牵到了一起……

  朴素的心思,让人隐约咂磨出,这似乎就是宗加镇的种植户们心中的“共享”和“可持续”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