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翼天使的贴心人 记第二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张丽

05.03.2016  11:17

  青海新闻网讯 一头齐耳短发,清瘦身材,干练话语,不是在工作中忙碌,就是在赶往艰苦地区的路上。她,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在残疾人工作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她,牢记使命,乐于奉献,立足岗位践行雷锋精神。她,就是青海省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脑瘫、智障部主任张丽。

   学雷锋最好途径是爱岗敬业

  “在新时代下,只要把职业当作事业,我们就一定可以把它干好,学雷锋最好途径是爱岗敬业。”张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11年,她从部队转业到省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从此,她与残疾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残疾人工作需要用爱心和耐心,凭着“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工作、堂堂正正做人”的人生信条,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张丽始终把为残疾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作为不懈追求和努力。

  2014年8月,省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刚刚搬入新址,由于康复设施尚在完善、各项业务正在有序开展当中。一些残疾儿童家长带着孩子来康复中心治疗时,对部分设施了解不够,忽视了感觉统合、多感官、运动疗法等训练对脑瘫儿童平衡、视觉、触觉、精细运动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张丽主动联系省人民医院神经科专家来给残疾儿童家长进行详细的讲解,还加班加点地与康复师一起将残疾儿童家长和孩子们带进康复室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实施一对一的康复训练教学,手把手地教家长们掌握各种训练器的用法,直到家长们学会并完全接受,带领孩子慢慢地开始训练。在这一过程中,付出的耐心和爱心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为此她被家长们亲切地称为“折翼天使的贴心人”。

   用爱心践行雷锋精神

  爱心是张丽在工作中最不吝啬的东西。她总是带着一颗爱心,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雷锋精神。因此,许多在省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接受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家长和孩子,或是接触过张丽的残疾人,都对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还是在2014年8月,正在康复服务中心训练的智障儿童李永雄突发感冒,由于孩子父母距离较远,不能及时赶到,她第一时间向中心领导请示后,将孩子带到省妇产儿童医院进行治疗,并垫付了医疗费。晚上九点多,孩子的父母赶来,紧紧地拉着她的手不知说什么好……看着孩子安稳的睡着了,她又想方设法在康复服务中心安排宿舍让他们住下,她回家时已是深夜十二点。

  去年,她到州县进行假肢安装工作回访时了解到,有一家残疾困难户,男主人为了维持一家生计,长年在外打工,女主人因肢体疾病而截肢,小孙子又是个听障儿童,生活的困难和不便可想而知。张丽便主动与县残联联系,为他们办理了残疾症,争取了资金补助,解决了正常生活问题。在她们临走时,女主人拉着张丽的手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用实际行动诠释"螺丝钉"精神

  残疾人的事业是崇高而伟大的不平凡事业。多年来,张丽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和事业的重担,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用心诠释着一名普通残疾人工作者永远不变的情怀,就像一颗螺丝钉铆在哪里,哪里就会闪亮发光。

  2013年8月,"彭年光明行"快车进驻果洛藏族自治州,为那里的牧民群众免费实施白内障手术。此时的张丽刚办了休假手续,准备去新疆看望驻守边防的丈夫。当得到康复中心需要有经验的医护人员随行时,她主动退了已买好的车票,草草安顿了家事,义无反顾地上了果洛。

  夏日的果洛,天气好似小孩的脸,说变就变。白天,手术车内的温度高达30多度,她一边为就医病人接诊,一边不停的帮助主治医生擦汗,衣服湿透了、腿麻了不说,到了晚上北风吹得帐篷滋滋作响,而她为看护医疗车内的设备,却睡在了靠近帐篷门口的床上,把相对暖和的地方让给了同事。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她一干就是20多天,配合医生为当地牧民群众实施白内障手术100多例,圆满完成了此次任务。

  张丽用她的实际行动诠释的"螺丝钉"精神感动着每一位残疾人,感动着整个社会。近日,中宣部命名的第二批50个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50名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中,张丽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我会在扶残助残这条道路上坚定、自信地走下去。”面对这份荣誉,张丽淡然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