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无限在高原 ——青海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综述

11.08.2017  19:13

这是我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一次全面检阅;

这是我省近年来文艺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这是我省文艺工作者智慧与才华的一次倾情分享……

2017年,我省启动省内级别最高、影响最大的文艺评选工作,即第11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审。历经两个多月的紧张筹备和精心组织实施,评审工作已经完成,并将符合要求和条件的作品上报中宣部,参加全国第十四届“五个一工程”的评选。

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来,我省的文艺工作者响应号召,把总书记的要求化为实际行动,满怀激情,倾心创作,文艺工作正在迎来一个个灿烂的春天,文艺百花苑中花香满园的季节正在到来。

1

“五个一工程”,1992年由中宣部创办,至2017年已经连续举办了14届。原来的“五个一”已衍生为戏剧、电影(动画电影)、电视剧(动漫、纪录片)、广播剧、歌曲、文学类图书等六大门类。20多年来,通过实施“五个一工程”,一大批充满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体现中国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问世,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我省从1995年开始,由省委宣传部实施“五个一工程”,至2017年已举办了11届,曾评出藏戏《藏王的使者》、秦腔《湟水情》、歌曲《妈妈的羊皮袄》、电视片《大河沿》《上下五千年》《离天最近的地方》等一批优秀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20多年来,全国各地把“五个一工程”作为推动文艺创作的龙头工程,不断适应文艺发展新形势,从组织、资金、人才等方面,予以全方位支持。坚持与时俱进,注重现实主义题材的挖掘,在各文艺门类创作渠道、方式等上进行深入探索,创造了推动文艺创作的有益经验和做法。

青海,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推动文艺创作生产的步伐同样从未停止过。2017年初,省委宣传部即着手把“五个一工程”的评选作为迎接党的十九大的一项重要工作,进行精心谋划和部署。从3月份开始,和省直宣传文化系统、各市州党委宣传部门积极沟通,了解创作情况,提前安排“五个一工程”申报筹备事宜。4月底,我省按照中宣部通知要求,及时下发通知,于5月上旬征集申报作品。5月中下旬,进行初审和评选环节。经过近一个月的紧张工作,评审工作圆满结束,公示期间没有接到有异议的意见和反映,实现了公开、公平、公正。上报的材料得到了中宣部的充分肯定。青海,用实际行动表明了对“五个一工程”的重视态度,表达了青海推出在全国有影响力文艺作品的强烈愿望。

在此次评审中,全省各行各业共上报6大门类149部作品,数量居历届之最,质量为历届最高,门类也最为齐全。经初审,筛选出符合申报参评条件的戏剧8部,歌曲80首,电影(含动画电影、纪录电影)5部,电视剧(含电视动画片、电视纪录片)11部,广播剧3部,文学类图书10部(套),进入到评审环节。最终18部作品入选青海“五个一工程”。

“希望每一部入选作品,都代表一个标杆、一个高度、一个方向。”有评委这样期望。其实,这何尝又不是我们每一个文艺工作者的希望呢!

2

如果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文艺界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那么,今年2月省委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则是一缕温暖的春风,不断吹拂着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心扉。省委书记王国生和来自我省文艺战线上的代表们齐聚一堂,共话文艺发展大计。代表们畅所欲言,省委书记不时插话询问。面对平易近人、话语朴实的“大领导”,大家的心中充盈着感动和敬意。

王国生书记在发表讲话时,希望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和“四个转变”理念,与时代发展同向同步,坚定文化自信,牢记职责使命,多出优秀作品,描绘好青海文艺事业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美丽画卷。

对于青海的文艺创作资源,王国生书记如数家珍:原子城、三江源、红军沟、尕布龙……使在座的文艺工作者更加明晰了创作方向和着力点,也点燃了在青海投身创作的激情和豪情。

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建军也高度重视青海的文艺工作,提出每年要“打造一部好剧、生产一台好戏、出版一本好书、创作一首好歌、办好一次节会”的明确要求,并表示,省财政要逐年加大对文艺创作的扶持力度!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西明站在新青海发展的全新高度,用宏大的视野审视青海的文艺,要求要有市场意识、精品意识,推出长演不衰的舞台剧。为此,他多次对多部剧目进行审看,提出修改意见,多次就话剧《草原之子》、杂技剧《雪豹王子》的演出,协调解决重大事项。

副省长韩建华主持召开文化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强调要用改革的思路推动文艺创作,用创新的意识实现文艺繁荣……

可以说,省委省政府领导对文艺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是我省文艺创作繁荣发展的有力保障,使“五个一工程”的建设结出了累累硕果。

3

以厚重饱满、鲜活生动、丰富多彩的题材表现社会前进的步伐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不断在题材涉及的广度和主题开掘的深度上下功夫,是近年我省文艺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本届入奖作品中既有历史题材,又有现实题材作品。反映吐谷浑波澜壮阔发展历史的长篇小说《吐谷浑王国》,反映柴达木开发往事的《往西是当金山》,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作品;既有英雄模范人物,又有普通百姓生活,如反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女清掏工赵红霞成长经历的纪实广播剧《心香》、以我省奥运铜牌获得者藏族姑娘切阳什姐为原型的电影《八万里》,通过对主人公的艺术再现,真实展现了城市清洁工人和少数民族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纪录片《代号221——原子城往事》和《雪域高原上的藏医药传奇》,其内容既展现了大气磅礴的历史画卷,又包含有细致入微的民生透视,涉及了历史和社会生活多个方面,充分体现了艺术创作在题材选择上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歌曲《今生最美的遇见》表现了青海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和青海人民对脚下这片土地的赞美之情。歌曲《翻过那座山》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年辉煌历程为主线,在历史与现代的时空对照中,寻找炽热的初心,聆听忠诚的呼唤,向革命先烈致敬。

故事片《德令哈之夜》获得“国家电影精品工程奖”,入围世界民族电影节并获得最佳电影音乐奖。该片民族色彩浓郁,全方位展示了传统音乐的艺术魅力。

藏戏《松赞干布》人物性格鲜明,情节跌宕起伏,戏剧冲突引人入胜,曾荣获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金奖和最佳编剧奖。

动画电影《格萨尔王——王之崛起》动作和表演生动流畅,内容夸张又不失想象力,寓教于乐,老少皆宜,公映以来受到了观众好评,票房收入达650万元,对推动我省动漫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省在文艺创作中,把握时代脉博,将宣传典型、礼赞英雄,打造青海精神高地作为重要内容,推出反映多彩青海、进步青海、团结青海的优秀作品。去年,以“时代楷模”尕布龙为原型创排的话剧《草原之子》在青海大剧院演出5场,4000余名党员干部、企业职工、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等观众前来观看。今年“两会”期间,此剧又连续演出3场,好评不断。省委书记王国生要求各位代表、委员和省直机关干部带头观看,对尕布龙精神给予重新阐释。该剧先后在青海、山东、北京等地演出近70场,深受各界好评,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长篇小说《王的奴》以具有魔幻色彩的语言,表达作家对人性的深刻体验,具有浓厚的藏区地域特色。

纪实广播剧《最后一次党费》根据“时代楷模”廉福章事迹创编,深情感人,音效逼真鲜活。

特别值得提及的是少儿题材的文学创作。不可否认的是,我省有份量、有影响、观众(读者)认可的少儿题材文艺作品一直比较缺乏。2015年,省委宣传部联合青海人民出版社,策划创作《青海世居少数民族少儿长篇小说丛书》,并从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作为我省首套本土少儿长篇小说丛书,该丛书共分6册,由6位本土作家创作,分别以世居青海的汉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的生活为内容,通过孩子们的视角展示了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精神风貌,让读者深切感受到青海的美丽风土人情和乐观向上的民族文化魅力。

综观这些作品,艺术风格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特点,或凝重大气,或轻松活泼,或朴实自然,或欢乐祥和,或充满浪漫色彩,或极富诗情画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省文艺创作的总体实力和水平,体现了我省文艺工作者应有的责任和担当。(闻忆初)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