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的志愿之路——记中国青年志愿者第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宋文轩
青春的信念永远坚韧不拔,青春的步伐永远激昂奋进,青春的事业永远绚丽多彩。25岁的宋文轩用两年的时间,做了一件可以说能够影响他一生的事……
2013年9月,通过严格筛选,刚刚拿到研究生资格的宋文轩成了团中央选派到西部的第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这原本和其他志愿者一样,来到西部支教一年然后回去完成自己的研究生学业。然而他却做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决定,再支教一年,而且这次他提出定向支教——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清水河镇。宋文轩成了我省申请延期支教的第一位志愿者。
宋文轩是一个很有思想的青年。说起支教理由也很简单,“一是想来西部看看,二是因为自己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接受的是最好的教育,国家和社会为我付出了这么多,自己也想付出一次。”但不简单的是,当得知青海是内蒙古、新疆、西藏、云南五省(区)之中条件较为艰苦的地方,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青海,他要到最艰苦、最基层、真正需要他的地方去。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峡镇民族中学就是他来到青海后服务的地方,这也是一所基层中学。但是到这里没多久,宋文轩发现,大通并不是青海省最艰苦的地方,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相对较快,在这里,他对孩子们的影响是有限的,对学校能做的贡献和改变更少,这是他非常郁闷的一件事情。可是,这些并没有影响他志愿服务的热情。在大通一年的时间里,他所带班级的语文课成绩是全年级最好的,学生们非常喜欢这位年轻的老师,和同事们相处的也非常好。他一边安心于支教工作一边利用闲暇时间,跑遍了大通县的20个乡镇60个村子,每个村都做了《下乡笔记》,目的只有一个:了解基本情况才能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如何去帮助他们。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玉树、果洛更需要教师,而且是青海最艰苦的地方,于是,他就萌生了申请延期的念头。
“我要保留研究生学籍,申请到玉树州称多县清水河镇去支教,因为那才是真正需要我的地方”。一年服务期满后,他的举动让所有的人感到非常吃惊。家人的担心,朋友的劝阻,始终没有阻挡住他上玉树的步伐,组织单位考虑到那里海拔太高,医疗卫生条件太差,安排他到玉树州巴塘镇上巴塘村完全小学。
克服了高原反应,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的教学和建设工作中。在这里,他不怕环境差、条件艰苦,也不怕语言不通,最令他发憷的是,给毫无汉语基础的孩子按照统编的教材教授汉语无疑是揠苗助长。面对这个问题,他潜心思索,按照自己学习外语的经验,参照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学大纲、教学流程,以本地对外教育方式为手段,编写了《少数民族语区语文教学大纲》,经过实践以后发现对孩子们汉语言能力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孩子们的背诵能力越来越强,而且能熟练地用汉语跟他进行交流,很块,他就成了学生们的“知心大哥哥”。
“玉树真正是我想来的地方,这里有许多我要做的事情。”说起在玉树的工作,腼腆的宋文轩都不知道该说哪一件事情。设立奖学金、一对一的资助项目、联系山东的爱心企业家为学校购买燃料、联系北京的爱心人士捐助一氧化碳报警器,培养孩子们的卫生习惯……不到半年的时间,学校和孩子们的身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宋文轩说:“我申请延期支教的抉择是对的,很值!”(高凤)